河北民歌经典儿歌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民歌经典儿歌赏析
作者:许澄
来源:《商情》2010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对河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中的三首儿歌的曲式、调式、旋法特征以及内容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河北民歌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河北民歌。
[关键词]河北民歌儿歌赏析
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中,收录的河北民歌共有1200余首,虽然这远不是河北民歌的全部。河北省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极为丰富,河北民歌在承载劳动人民丰富情感,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对其民歌中的三首儿歌的曲式、调式、旋法特征以及内容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河北民歌的宣传,让河北民歌这朵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奇葩清香远溢、源远流长。
河北民歌按照其风格色彩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冀西北、冀东、冀中三个不同特征的色彩区域。冀西北包括张家口市所辖区域,冀东包括现唐山、秦皇岛两市所辖区域,冀中则包括除以上两个区域之外的河北省所有辖区。三个色彩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风俗,地方方言等方面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其中以冀中所涉及区域最为广阔,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其风格特点更多代表了河北民歌的典型特征。
冀西北民歌所处区域在地理环境上位于太行山区,其民歌多为山歌、烂席片以及具有二人台典型节奏特征(da.dada dada da)的小调,结构简洁短小,乐句多上下句对应式结构,衬词丰富多变,衬句较长大;以徵调式占绝对优势,商调式较其他区域突出,羽调式最少。旋律素材简单且多同一素材反复使用,音调起伏,高旋低落,多顶板起,歌词多叠字;风格直畅豪爽,听来似田野清新之风扑面而至,嘹亮之声直达人的心灵。
冀东民歌旋律清丽秀美,乐句长大粘连,拖腔逶迤连绵,衬词、衬句以及旋律润饰丰富;常有六度、七度跳进。调式类型在以徵调式为主的基础上,兼有羽调式与宫调式。多自由的非方整性结构。与其他两个区域朴素率直的音乐性格相比相比,冀东民歌显得尤为委婉妩媚,富有装饰性。
冀中民歌: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冀中民歌的结构较规整,以四句体的方整型结构为主体;调式类型在徵调式占优势的情况下,宫调式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区域;常有闪板起句或弱起动机;衬句短小规整,衬词多用来垫衬节奏型。在兼有以上两区域旋律特色,又具有自身的典型旋律风格,
如角音与宫音之间的跳进,以及商、变宫、羽、徵四音的下行进行等特征,形成简洁干净,淳朴直爽的冀中民歌典型特色。
河北儿歌主要流传于河北省各地城乡,与其他成人歌曲相比,其曲调较为简单,音域较窄,诵念特点比较突出,节奏活泼跳跃;歌词内容通俗浅显,常以儿童的视角将事物拟人化,趣味化,伴以丰
富的想象,并在合辙押韵的基础上有随口拈来随意性较强的特征。本文所选的三首儿歌均为冀
中民歌,旋律朴实爽直,简洁明快,充满了童真童趣。
一、保定的《牛儿谣》
《牛儿谣》是儿童唱给蜗牛的歌,它与北京儿歌《水牛儿》属同宗异体民歌,歌词起始句基本相同,但由于保定方言语音语调平直,儿化韵比较突出,四声中其阳平用低平调,普通话用高升调;北京称蜗牛为“水牛”,而保定称之为“牛儿”,且“儿”字占有独立字音。保定的这首《牛儿谣》,旋律平直朴素,多同音重复,且儿化音突出,句末音调下旋,带有浓浓的“保定味儿”。
歌词是:牛儿牛儿,先出来犄角后出来头儿,牛儿牛儿,先盖瓦房后盖楼儿。
牛儿会上树呀,我上树去捉牛儿。牛儿牛儿,我手里攥着牛儿,牛儿没了头儿。
牛儿墙上走呀,我登高去捉牛儿。牛儿牛儿,我手里捧着牛儿,牛儿快出头儿。
牛儿牛儿,我手里捧着牛儿,牛儿出了头儿!牛儿牛儿,牛儿牛儿,先出来犄角后出来头儿。
二、廊坊安次的《扑蚂螂》
蚂螂即蜻蜓,因形体轻盈、色彩艳丽,深受儿童喜爱,是北方夏季常见的彩色昆虫。该首童谣即反映了儿童用扫帚扑逮蚂螂、玩耍嬉戏的情景。歌词以拟人化的顺口溜形式,诵读特点突出,节奏前紧后松。旋律简单平直,只使用dol、mi、sol、la四个音,音调起伏不大,小三度与大二度的反复使用,加强了音调的口语化特征。音乐结束在sol音上,但终止感不够强烈,与整体不均衡状态的乐句一起,形成循环诵唱的形式,塑造出充满童真童趣、纯朴活泼的音乐形象。
歌词是:蚂螂蚂螂高,有人招,蚂螂蚂螂矮,没人逮。蚂螂蚂螂卖菜瓜,扫帚底下是你家。蚂螂
蚂螂过河来,东边打鼓西边筛锣来。大筛小筛筛筛你婆婆脑袋。
三、衡水深泽的《上庙台》
这是小调歌曲中的一首儿歌,表现孩子们在玩耍时活泼快乐的动人情景。歌曲的旋律为羽
调式,音调非常简单,只用了三个音。主音la及dol、re音。三个音多为同音重复,音调平直,节奏简单,具有口语特征,配合演唱时较快的速度,营造出纯真朴素、简洁明快的欢愉氛围。
歌词以儿童的口吻,使用叠字形式,如“做饭饭”等。句幅简短,所唱内容“上庙台”、“卖糖水”、“蒸黏糕”并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但却反映出那个物质生活较为贫乏时代孩子们心目中的最爱——甜蜜蜜的糖水、热腾腾的黏糕、无拘无束的快乐玩耍,虽信口拈来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歌词是:孩子们孩子们玩儿来,上庙台儿来;庙台儿高来,折着孩子的腰来。卖糖水儿来,蒸黏糕来,你要一块儿来,我要一块儿来,拿回家去做饭儿饭儿来。
透过这些流传于民间的经典儿歌,那久违了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舒展惬意、纯真自然的童年时光,似流水一般浸润已届不惑的心灵。回忆自己的童年,当时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亲情的呵护与关爱却是甘如醨酪,醇似美酒,在自己成长的岁岁年年,滋养着心灵爱的花园,让她四季鲜花盛开,虽历经数十载寒冬酷暑,亲情的关爱永远是萦绕心灵的一缕醉人的芬芳……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上、下册).中国ISBN中心出版,1989.4.
[2]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2.
[3]江玉亭.河北地方音乐(上).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