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边坡坍塌应急处置预案

深基坑边坡坍塌应急处置预案
深基坑边坡坍塌应急处置预案

大尚华府一标段深基坑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鸿丰建设集团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大尚华府工程

设计单位:建设集团

建设单位:大尚房地产开发

监理单位:方舟工程项目管理

本工程是大尚盛世华府工程位于市鹿泉区寺家庄镇、红旗大街与天宁路交口北行约200米路西。由大尚房地产开发开发;鸿丰建设集团为一标段总承包。本工程包括5栋住宅楼(3#、6#-9#楼),其中3#、6#、7#楼地下2层,地上18层,8#、9#楼地下2层,地上10层,1层车库。总建筑面积约6.3万m2。高层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高层住宅基础3#、6#、7#楼为筏板基础,8#、9#楼为条形基础,车库为独立基础,总工期480天,结构使用年限50年。

根据本工程基础底标高确定开挖深度基本在7.5米左右,属于深基坑工程。基坑边坡围护为土钉墙工程,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基坑边坡坍塌,引起附近建筑物倾斜、管线破坏等。特制定本应急方案。

二、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1)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0.5M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基础施工过程中保持降水,防止出现流沙、管涌现象。

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临时护坡(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并进行专家论证,报监理审批。

4)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a基坑的周边砌筑15cm高的防淹挡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

b配备两台水泵(其中一台备用),用于排除坑下积水。

c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

d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e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

其畅通。

5)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及监控要求

①监测前编制系统的监测实施方案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监测。

②监测基准点均设置在基坑边线30米以外,必须可靠、稳定和牢固。

③沉降和基坑坡顶位移测量采用全钻仪进行,要求仪器精度符合基坑监测要求。

④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基坑开挖过程及基坑使用初期,位移及变形稳定后每天监测1次,直至基础工程施工结束。特殊情况下加密监测。

⑤特殊情况指以下情况

a桩顶或坡顶的水平、垂直位移达到3㎜/日或累计达到30㎜;

b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

c坑外地下水位突然下降超过500㎜;

d支撑应力大于设计应力。

三、应急资源分析

1)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应急设备、物资准备:现场灭火器、医疗设备、救护车辆充足,药品齐全,各施工小分队配有对讲机。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储备表

3)上级救援机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可用的主要应急资源是救护车。

4)法律法规要求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

四、应急响应

预案的起动时机:

当桩顶或坡顶的水平、垂直位移大于桩顶或坡顶的水平、垂直位移达到3㎜/日或累计达到30㎜后桩顶或坡顶水平位移扩展无收敛;坑外地下水位突然下降超过500㎜;支撑应力大于设计应力;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总指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质安室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图2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1)值班:实行昼夜值班制;

(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

(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综合部在30分钟以小组名义打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6)对于雨季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

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基坑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做好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环境异常情况收集、整理及汇编等工作。

2、当基坑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时应暂停施工,根据险情原因选用如下应急措施:

1)坑底被动区临时压重,压重采用沙包等;

2)坑顶主动区卸土减载,并严格控制卸载程序;

3)做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4)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围护结构临时加固;必要时增加¢200钢管斜撑;

5)情况严重时,邀请有关专家或加固研究所共同制订处理方案并组织实

施。

3、突降大雨或暴雨时,立即起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4、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

5、基坑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查清原因,并结合基坑支护要求制定施工抢险或更改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6、深基坑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到公司安监部,安监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死伤人数及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1.土钉墙围护施工应急措施

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受力与变形速率变化过大

由于基坑土方开挖,造成基坑支撑应力增大,使基坑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受力与变形速率变化突然增大,基坑出现险情。对此情况,一是放慢挖土施工进度;二是根据位移量的大小采取注浆,堆载等措施进行坑加固,确保基坑安全。2..基坑环境监测数值(围护)水平位移,变形,当日有一项或多项发生突变时:

当突变数值尚在受控时,迅速、及时将监测数值传真至围护结构设计人员,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与之进行沟通,制订解决措施和方案,并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建设、监理、监测、施工单位各级管理人员通报其采取的

解决措施和预备方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敦促设计人员和专家到施工现场共同分析原因,制订解决措施,增调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调整施工部署。

由项目部指派专职质量、安全人员对管线观察井进行定时巡查、观察检查、发现房屋、地面以及地面管线裂缝、下陷、渗漏等异常情况迅速向项目部生产主管、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以便及时迅速采取措施。

当监测突变数迅速变大,地下公共管线、主干道出现裂缝、或其他不明原因的异常情况时:

?由应急组长负责组织撤离现场施工人员;

?甲方负责人负责与居委会协调,有组织疏散、撤离危险区域所有居民;

?由应急组员负责通知水、电、煤等管线单位,让其派出抢险小组,协助抢险。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将情况通报设计人员,让其第一时间赶至现场,与监理、监测、施工单位共同商论抢险方案的实施。

?与设计人员商论对下沉道路、管线进行预埋注浆管,及时进行亚密注浆加固处理,防止进一步下沉变形。

3.土钉墙围护顶部位移偏大的应急措施:

基坑四周卸载:基坑外四周尽可能减少堆载。

以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放慢施工进度。

缩短坑底土层暴露时间,随挖随浇垫层,要求尽快浇灌垫层砼,使基底垫层支撑,减小围护体的变形量。

当围护结构超出设计变形值时,应及时召集专家、设计、甲方、监理、监测等主管人员,进行现场商讨论争,确定最佳方案,并组织人员实施。

4.周围建筑物及周边地表不均匀沉降及塌陷,建筑物出现险情

按监测数据反映的信息对沉降报警点进行分层注浆。注浆时应控制注浆压力和速度。浆液为保证不离析,水泥浆液必须按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时必须搅拌后再捣入存浆桶。

喷浆过程中应确保浆液连续输送,不允许出现断浆现象,如发生堵管,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或下沉1.0m后重新喷浆,防止断桩。

5.基坑土体开挖后引起变化速率急剧加大,回弹变形过大,基坑有失稳趋势时的应急措施:

基坑土体开挖后,地基卸载,土体中压力减少,土的弹性效应将基坑底面产生一定的回弹变形(隆起)。回弹变形量的大小与土的种类、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积、基坑暴露时间及挖土顺序等因素有关。回弹变形过大将加大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当发生基坑回弹变形时应设法减少土体中有效应力的变化,减少暴露时间,并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中,均应保证井点降水的正常、有序进行。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当回弹变形过大时,应对基坑进行局部回填以得到临时稳定,赢得时间进行地基或支撑加固,回填可采用混凝土及砂浆。6.基坑周围建筑物和管线出现不均匀沉降

由于基坑的开挖,坑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和地下管线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并由此引起房屋裂缝,管线断裂、泄漏。对重要保护的管线(煤气管等),除在开挖前有效加固措施外,还应备好注浆材料,根据监测数据采用双液跟踪控制注浆。

当位移或沉降达到报警值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具体做法为:

对建筑物的沉降的控制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根据基坑开挖进程连续跟踪注浆。注浆孔设置可在地下墙背部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适当布置。注浆深度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围。

采用跟踪注浆时,应严密建筑物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建筑物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搅动而加剧了建筑物的沉降或建筑物的隆起。

当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物,则可采用注浆和止水帷幕同时使用的方法。

管线架空前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承架,支承架的搁置点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移位与沉降,并应便于调整搁置。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承架上。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

在本基坑土方施工中,本着妥善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原则,力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短的时间完成本基坑开挖的施工,尽可能减少作业持续时间,切实实行长效、持续管理,及时与设计、建设、监理、监测各方联络、商论,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土体变形为最小值。加强施工期间的轮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检查记录,结合分析监测数值,及时预警或报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