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行知教育思想之髓,授学生学会学习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行知教育思想之髓,授学生学会学习之道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学习”是在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下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新素质要求,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崭新理念。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发表《学习.内在的宝藏》一文就指出:学会求知是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学会学习的目的是要能提高个体知识学习的效率,但它又必须在其当前的具体的知识学习活动中加以形成与完善。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才算是会学习的呢?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

笔者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积极践行于音乐教学中,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获得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效。

一、在“问题情境”中学会“质疑”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启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动机和兴趣,而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就是“问题”。

创设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生动而紧张、活跃而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更主动地学习,培养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二、在“自学歌唱”中学会“学法”
学习的主要媒介是课本,学生除在课上学习到教材上的歌曲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听歌自学,但能力差的学生一般都没有自学歌唱的习惯,有的即使听到一些喜欢的歌曲也不知道该怎样学唱。

陶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了指导学生能自主的“听歌学唱”,笔者向学生提出自学歌唱四步法则:
①画旋律线,感受旋律走向。

网上下载的歌曲基本没有歌谱,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听出具体各音来,因此用画旋律线的方式,了解旋律走向,掌握音准。

②熟悉歌词,掌握歌词节奏。

通过听辨或是网上搜索下载歌词,能流畅朗读歌词,并对歌曲中有特殊节奏的歌词(如切分、延音等)进行标注,以便在歌唱中唱对节奏。

③掌握起唱,打节拍稳定速度。

在学唱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歌曲的起唱,跟好节拍,同时用手打节拍的方式稳定歌唱的速度,避免慢拍或抢拍。

④把握情感,用歌唱正确表达。

每首歌曲都有音乐思想和情感,因此在歌唱时要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如歌曲情绪:快乐地、悲伤地、思念地等等,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歌唱技巧如强弱、滑音等,进行更好的表达和艺术加工。

通过长期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唱歌曲的学习能力提升很快,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多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交流自己学唱的歌曲。

听歌、学歌,已成为一种习惯,丰富着学生多彩的课余生活。

三、在“三项合一”中学会“实践”
教、学、做“三项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学习法子。

”陶先生在解释“教学做合一”时,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音乐是一门以聆听鉴赏、歌唱演奏为基础的科学,充分利用唱听动结合的方式,能使许多枯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音乐技能的训练多样化、生动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

教学中“教”的过程就是“做”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做”,老师也要“做”,老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自己表演的一段越剧《梁祝》,老师的“做”使学生直接地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和情感,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组织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建立音乐作品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感受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为了避免光听不“做”,我还将主旋律谱上歌词,请学生哼唱主旋律后再带上歌词唱一唱,加深体验。

这样学生的学有了“做”的体验后,理解乐曲的节奏、情感等音乐要素就变得更容易,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三项合一”,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教育的本质。

学习过程中学生边“做”,边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

四、在“学习小组”中学会“合作”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对象除老师外还应有同伴间的学习。

平时音乐教学中往往学生听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更好地发挥。

由于班级在40-50人的集体授课中,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及时均衡发展,因此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学习小组”形式,可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先生主张“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心上劳力”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老师“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即知即传,自觉觉人”。

我在教学中常以八人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

选取责任心强,音乐基础好、热爱音乐的学生任组长,当起“小先生”。

组长负责督促组员学习、辅导、答疑,组织开展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

“学习小组”的互助
学习方式有效开发了学习资源,合理建构学习成员中的分工合作。

使参与者获得更快、更准确的知识,让“学困生”在“小先生”的及时帮助下取得进步,同时,“小先生”在给“学困生”解疑过程中,自身对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还防止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法。

课上我把一些讨论、创编等学习任务交给各学习小组,让“小先生”及时组织活动,老师做好相应辅导工作。

我还在组织各小组一月一次的汇报表演活动,取材于课堂教学,期末开展班级音乐会,表彰进步快的小组和工作出色的“小先生”。

陶行知说过:“大家要自取知识,一取得便立刻教人,不再做守知奴,凡有知识的都要教人,不做守知奴。

”正是知识地不断被汲取与传递,才有了今日世界文明的深厚积累与迅速发展。

在学习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的教育思想也开始有了新地转变,并能践行在实际教学中。

通过坚持对“学会学习”课题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在不断总结与发展中,相信一定能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最佳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程序机制,从而引领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