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教学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Quest的分类
(1)短期WebQuest指的是1~3个课时单元的 学习,其主要目标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学习结束 后,学生能够获得大量有用的新信息,并 获得探究 体验和感受。
(2)长期WebQuest的学习目标是扩展和提炼 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时间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 一次WebQuest结束后,学生就能够学会分析某一 主题的深入知识,学会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并 且能够提供某些体现他们理解能力的作品,如网页 或模型等,以帮助他人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法
——web quest
青 衣
主讲:黎敏
什么是web quest?
web quest 简介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 道奇 (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教 学活动形式——将互联网作为教 学的一部分应用于 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阶段。“webquest是一个研究性 的活动,研究者所需的信息一部分或全部来自于网 上”。
段提升学习者的兴趣。为此,选择的主题 必须是与 学习者过去的经验相关、与学 习者未来的目标相关、充满吸引力,生动 有趣。
任务(Task)
WebQuest的“任务”模块是对练习结 束时学习者对要完成的项目进行描述。最 终结果可以是一件电子作品(如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等),或者是书面报告(如解释某 一特定主题),具体包括编纂、复述、判断、 设计、分析等等,或是这些任务不同程度 的综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三,WebQuest的资源提供了可以便捷存取、有质量的信息。 这让学生能有效地收集信息,进而能够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解释、 分析信息。
的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活动
★ 确定主题 ★ 选择任务 ★ 规划过程 ★ 提供资源 ★ 评估和结论
P
OWERPOINT
第一步,教师首先必须对网上资源进行了解。 ——添加副标题 第二步,确定一个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确定主题 的目 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白将要通过网络学习什么和开展这项学 青衣 习活动的目的意义。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定网上信息资源,对有关网址进 行对比、筛选,选择较好的、观点没有冲突的网址。提供 全面的、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清单,可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 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网上冲浪。 第四步,利用模板设计自己的WebQuest。
WebQuest的基本要素
★ ★ ★ ★ ★ ★ 绪言(Introduction) 任务(Task) 过程(Process) 资源(Resources) 评估(Evaluation) 结论(Conclusion)
绪言(Introduction)
单击此处添加标 “绪言”部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单击添加标题 题 一是给学习者指定方向;二是通过各种手
Webques教学法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乔纳森,1992)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 建构知识的过程。Web quest 教学法强调“学生—— 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创设情景,并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 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资源(Resources)
“资源”是一个网站清单,教师事先已 查找过这些网站。资源经过了预选,以便学 习者能在主题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 的地网上冲浪。
评估(Evaluation)
“评估”是WebQuest中的新增模块。显然,如 果我们要证明用网络来学习的花费是值得的,我们 需要能够测评学习结果。由于我们寻求的学习在布 鲁姆目标分类(Bloom’sTaxonomy)中处于较高层面, 因此难以用多项选择测试题来测量,需要有一个评 价量规(evaluation rubric)。根据给予学习者的任务 的不同,评价量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教师的教学设计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学生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主题和任务,进行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任务、 目标; ②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信息源)进行 资料的收集,找出发现能为己所用的资料; ③利用网络工具,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活动形式 来进行演绎、归纳、综合、推理、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 ④对所完成的工作进一步进行分析、处理和重组,评 估学习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寻求超越、新思想、 新结论;
结论(Conclusion)
WebQuest的“结论”部分提供机会给 学习者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 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 展其经验。“结论”部分还可以给教师提供 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班讨论时可能会用 得到。
ebquest
第一,它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任务,这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以 便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解决学生选题范围太 广而导致教师指导和学生间交流所带来的困难。不过最后活动的结 果是开放性的。 第二,WebQuest提供了一个“脚手架”模式,它引导学生象熟 练的研究者那样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脚手架”的功能是将那 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目标,并将它们 根据一定的规律“搭建”起来。
2、元认知理论(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威尔, 1976)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自我监控能力, 体现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书 本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元认知知识的体验,鼓 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 法。Webquest教学法中学生作为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者, 学习活动首先表现为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在探索过程 中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较高的学习主动性。
过程(Process)
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 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 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其中可以包括把 任务分块的策略,对每一学习者扮演角 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的描述等等。教师还 可以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 系的建议,如何组织“头脑风暴”活 动 等。整个过程描述部分应当相对简短而 清晰。
Webquest中应注意的事项:
1.Web quest尽管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目的。但是它只是课程整合的方法之一,并 不是全部或唯一手段 ;
2.进行web quest活动时,目的一定要明确;
3.要注意资料的更新; 4.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