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化学平衡移动图像专题(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练 5、在下列反应中:A2(g)+B2(g) 2AB 习:(g)(正反应放热),当其达到平衡时,在下
图)的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线是(D
A. ①② B. ③④ C. ① D. ①⑤
26
渐变
0
v逆
v正
v逆
v逆
t1 ta t2 tb t3 tc t4
td t
2
•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 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还是 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 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 之间搭桥。
v
v正
v
pC(g)+qD(g) v正 v逆
v逆
T1
T2
T
•正反应吸热
T •正反应吸热
C%
A%
450℃
T
P1
P
•正反应放热
•m+n<p+q 18
例题1. 对于 m A (g) + n B (g) 变化,则:
p C (g) + Q 有如图所示的
①p1与 p2 的关系是 P2 > P 1 ; ②m + n 与p的关系是 m + n > p ;C%
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
化剂效率较高
AB
21
练 习:1.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
+3B2(g) 2AB3(g)(△H<0)平 衡体系的是…( D )
22
练 习:2、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B%
T2P2
•m+n<p+q
பைடு நூலகம்
T1P2 T1P1
t
•正反应吸热
14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的
A%
500℃
转化
200℃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V逆
t1 t2
t
12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
强)图:
•的对A 于反应mA(g)+nB(g)
转 化率
T1
pC(g)+qD(g)
B 的 转 化
P1
T2 率
P2
A% •正反应吸热
t
t
C% •m+n<p+q
T1
T2 t
•正反应放热
P1
P2
t
•m+n=p+q 13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 强)图:
v
v正
v v逆
v逆
t1
t2 t
v正
t1
t2 t
•若对一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平衡后降低温度,
画出平衡移动过程中的 v - t 图。
8
二、速度-时间图:
•有对如于下m图A(变g)+化nB,(g则) 压p强C变(g)化+q是D(g)增,大改变(增压大强或时 减小),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m+n < p+q (>、<、=) 。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逆
增大反应物浓度 ,平衡
v
t1
t2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v正
v逆
t1
t2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t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7
二、速度-时间图: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则 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 (升高或降低),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吸 热反应。
16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有如下图 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
Y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300℃ D、平衡体系中的C%
200℃
100℃
P
A、D
17
五、其它:对于反应mA(g)+nB(g)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答
1
例: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 △H < 0 。如图只改变某一
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指出: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哪些?
2)t1、t2、t3、t4时刻分别改变什么条件?
3)vNH3的体积分数哪个时间段最高?
突变
v正
v正
v逆 = v正
③T1 与 T2的关系是 T2 < T 1 ; ④Q与 0 的关系是 0 < Q 。
T2 P2 T1 P2
T1 P1
0
t
解答时遵守两个原则:①定一议二;②先拐先平。
19
例2.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v正
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根
据反应方程式,升高温度平衡
t1
t2
t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与图示相 符;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与图示不相符。故此题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
素是升高温度。
10
二、速度-时间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下图 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什 么?并说明理由。
v
v逆
v
v正
v逆
t1
t2 t
v正
t1
t2 t
•若对以上反应已知m+n>p+q,平衡后降低压强
时,画出相关的 v – t 图。
9
二、速度-时间图:
•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放热) 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移动的 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v
v逆
由于v正、v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 大,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
C A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B
A的转化率=33.3%
t B的转化率=66.7%
练:
c
0.4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0.3
B 5A 3B+2C
0.2 0.1
A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C
t
A的转化率=62.5%
4
浓度-----时间图像的关键: 1、何为反应物、生成物 2、反应物、生成物计量数关系 3、是否为可逆反应
C、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
D、升高了反应温度
解题指导:①水平线代表平衡 状态②各物质的Δc呈反应系数 比③达到平衡前,一般反应物 浓度减小,产物浓度增大。
6
二、速度-时间图:可用于:
1、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
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v 2、(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减小体积
CD
20
例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
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
T
P
•正反应放热 m+n>p+q
•正反应放热 m+n<p+q
15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C%
1.01*106Pa 1.01*105Pa
A%
1.01*104Pa
200℃
300℃
T
P
•正反应吸热 m+n>p+q
•正反应吸热 m+n=p+q
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A (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24
练 4、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 习:X+Y 2z反应影响的
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 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
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X、Y、Z均为气态 C. 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v
v正 v逆
由于v正、v逆相同程 度 的增大,t1时的改变因素
可能是 a.加入(正)催化剂
b.当m+n=p+q时增大压
t1
t 强。平衡没有移动。
11
练习
1、以mA(g)+nB(g) 为例:
qC (g);
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
到m+平n_衡>__vq正、v逆变化如图,则△H_>__0, V V正
2NO2+ 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 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
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C点 。
NO

A
化 率
B
E
CD
0
T
23

3 、图表示反应N2(g)+3H2(g) 2NH3(
习: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 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
5
练习
例题1.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经t1s后达平 衡,在t2s时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s时又达平 衡,如右图所示,(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X_、__Y_(2)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X__+_Y______Z______
(3)分析从t2到t3时曲线改变的原因是( D )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 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 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 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
一、浓度 - 时间图:
例: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
A+2B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