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的概念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物理的概念引入
福鼎三中吴本锋
摘要:概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的和内部的联系,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和途径有创设情景类比法,复习旧知识法,实验激趣法,引导发现法等等
关键词:创设情景,复习旧知识,实验激趣,引导发现
概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的和内部的联系,是思维的细胞,同时科学概念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人们就是借助于这种思维形式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的。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讲清物理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科学概念,使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么样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概念引入,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如何,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教学中,其引入方法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而参与教学活动。
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物理知识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为基础和主干组成的,物理概念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规律是物理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必然的规律性的反映。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ma,在这个式子中有三个物理量: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这三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联系,任何物体只要满足这“一定条件”,它的加速度、质量和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单位制下必然由F=ma表示。学生要掌握
好牛顿第二定律这个物理规律,必须先掌握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个物理概念。又如伽利略正是在区分了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以后才总结出落体定律和惯性原理,从而对力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由此说明概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概念的引入在概念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概念引入在概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物理概念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重视概念的建立过程,强调“概念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指出“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的”这充分说明了概念引入在概念教学中的地位。
从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看,我们应该承认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还存在着“三重三轻”的不正常现象: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这是由于在教学中人们往往从狭隘的功利目的出发,搞“短、平、快”的战术,即尽量缩短认知过程,削平思维坡度,加快教学进度,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应试的训练,对于概念教学就是把侧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强调的是讲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至于对概念的来龙去脉,对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则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这严重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结果不仅削弱了概念教学本身的作用,而且防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为具体,需要经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同样,物理概念的教学也遵循这一普遍的认知规律。无论是物理学家创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还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其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都是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过程,它们是一致的、统一的,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从知识到应用,逐步把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最后形成物理概念,水到渠成。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必须让学生一开始就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三、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和途径。
3.1 创设情景类比法
创设情景类比法就是教师在概念引入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念在课堂上
创设情境,并且通过类比,有效地引入概念,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更加有兴趣,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按定义引入此概念学生感到很抽象,若我们设计以下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老师要了解高一年段的物理成绩,那我们要怎么办?学生就会说可以求出年段的物理平均成绩,那一这成绩能不能反映某一班级的物理学习情况呢?不可以?那我们可以求这一班级的物理平均成绩,那么如果更加具体一些,知道了每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就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接着我们就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这一情景,再借助类比,分析,比较。不少学生会立刻指出“平均速度,只是粗略知道物体的运动的快慢,”接着教师点拨:“平均速度不能完全说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每时每刻的实际情况,为了表示物体在运动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我们需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瞬时速度,这样引入不仅自然,同时把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加以区分,这就是一种通过创设情景辅助类比的方法把概念引入。
3.2 复习旧知识法
对物理的教学而言,学生能否建立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通过复习旧概念,促进新旧概念的同化,利用已经建立的旧概念再建立新的概念。因此,引入概念可以实施“复习旧知法”,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时复习旧概念,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把学生已有的概念作为“抛锚点”使概念成为认知结构中高度稳定的和比较精确的观念。这是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联系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心理意义,如果成功,从而理解知识,将其纳入认知结构中的适当部位,产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而获得概念。这就是概念同化,它的理论基础是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
例如,功的概念引入,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同时学生已经学过的手提水桶,马拉车等等现象入手,水平拉物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我们对物体有做功,那么我们斜拉物体,我们也有运动,我们有做功吗?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出高中功的概念,及时引导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3 实验激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