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时代材料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时代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类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青铜器时代为例,简要论述该时期材料的发展。

一、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青铜器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们在材料的使用上已经由广泛使用石器转变为广泛使用青铜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原因在于冶炼技术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火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早在新石器晚期时代和夏代,人们已经能用石范和陶范铸造简陋的武器和工具。商代早期的铜爵,所用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铸造技术已达一定水平。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商代后期,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西周时期陶范铸造进一步推广,中期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许多新的器形、纹饰。有些器内铸有专篇铭文。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铜质芯撑的普遍使用。铜器足部从与铜器内腔相通改为封闭式等。春秋中期以后,由于失蜡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青铜器铸造工艺有显著的改进,从先前较为单一的范铸技术转变为浑铸、分铸、蜡铸、软焊、硬

焊、锻造等多种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秦汉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继续

发展,主要表现在叠铸法的技术成熟以及钱币、铜镜、铜鼓、鎏金

器物的铸造和制作。但秦汉时期随着铸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推广

使用,在兵器、工具等方面,铁器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陶瓷器皿

在生活用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青铜器开始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二、青铜器的采冶

青铜器的制作第一步就是铜矿的开采。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其作为冶铜的重要原料很早就被记录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赤峰市林西,江西瑞昌铜岭,安徽南陵、铜陵等地均发现了古代采冶铜矿遗址。之后,将开采的铜矿石冶炼成纯铜,锡矿石也练成纯锡,然后把铜和锡按不同的比例冶炼成铜锭。在铜矿开采遗址附近一般都发现有冶炼遗址,这说明当时铜矿冶炼环节是就地进行的。春秋时期铜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青铜器的铸造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块范法和失蜡法两种基本的方法。块范法分为制模,制范,浇铸,修正四步进行,是整个青铜时代中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法。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用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所铸器物的蜡模。用细泥浆在蜡模表面浇淋一遍,使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然后在泥壳表面涂上耐火材料,待其慢慢硬化就做成了铸型。最后再用高温烘烤此型模,使蜡油不耐高温熔化流出铸型,从而形成空的型腔,趁其型腔是高温状态,再向

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出器。失蜡法也称熔模法。这样制得的器物无范痕,光洁精密,可见我们先祖的聪明才智。

四、青铜器合金成分

中国古代的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常常含有少量的铅,已达到降低青铜熔点,提高硬度的目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合金的比例,最早见于《考工记》。《考工记》中记载六种青铜器物不同的含锡量,称为“六齐”。这六种不同合金的比例是: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削杀矢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鉴燧之齐金锡半。在青铜时代,由于人们掌握的金属只有铜、锡、铅、金、银等数种,在配制合金时没有新的金属可超出青铜所特有的优越性能,因此只能不断寻求不同的铜锡比例来铸造各种青铜器。

青铜器时代,以青铜为材料的种种器具,为材料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材料学院1班:李正政

学号:30320152200034 2015年10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