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肝素在临时性透析导管封管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篇论著・

不同浓度肝素在临时性透析导管封管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任红旗 周璇 蔡青 韩淑静 李艳 王瑞 李玲

DOI:10畅3877/cma.j.issn.1674唱0785.2012.20.067

作者单位:221004 江苏徐州,解放军第97医院肾内科通讯作者:任红旗,Email:sznk2005@yahoo.com.cn

【摘要】 目的 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透

析结束时使用1畅25%、2畅5%、5%肝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出血、导管血栓,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1)1畅25%肝素组19例患者,平均使用45导管日,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畅5%肝素组33例患者,平均使用5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平均使用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3)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最低。1畅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其中1例患者导管失功,更换导管。(4)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畅5%肝素组有1例患者

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畅7×104

/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畅25%肝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易感染。而2畅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

【关键词】 肾透析; 导管,留置; 不同浓度肝素; 封管 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在透析中仍被广泛地使用。新入透析患者以及部分内瘘闭塞后重建的患者在内瘘成熟之前,都需要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问题,是透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肝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封管液,其良好的抗凝效果以及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得其被大多数透析中心所采用。但是5%肝素体内抗凝作用导致封管后凝血时间延长以及肝素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过敏、骨质疏松、脂代谢紊乱等并发症部分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本文对使用不同浓度的肝素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时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探讨肝素封管浓度多大为最佳,这样既能够避免患者的出血风险,又使导管生存率增加。

一、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以临时性颈内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的患者共77例进行研究。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0畅8±13畅6)岁,男34例,女43例。其中慢性肾炎51例,糖尿病肾病1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4例,高血压肾病5例,多囊肾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入1畅25%、2畅5%、5%肝素封管组。其中,1畅25%组患者19例,2畅5%组33例,5%组25例。

2.封管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爱贝尔双腔静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插管进行透析,导管动脉端容积1畅0ml,静脉端容积1畅1ml。所有患者使用费森尤F7透析器及FX60高通透析器进行常规透析及透析滤过,透析液钠离子浓度140mmol/L,钾离子浓度2畅0mmol/L,钙离子浓度为1畅5mmol/L。透析前抗凝方法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自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透析结束后用生理盐水20ml快速冲洗导管腔,然后根据导管标志的封管容积,用2ml注射器精确抽取相应容量的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分别注入导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管腔中。5%、2畅5%组一次封管至下次透析前,而1畅25%组封管后隔日导管重新封管。为防止不

同操作人员不同习惯导致误差,所有操作由固定的护士进行。

3.观察指标:(1)封管前检测:透析结束前,停止超滤,将血泵流速降至90~100ml/min,1min后自导管动脉端抽取血液检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2)封管后检测:封管完成后立即内自患者外周静脉抽取血液进行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检测。(3)导管通畅试验:导管使用前用20ml注射器快速自管腔内抽吸2ml封管液,注于纱布上,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并记录。统计导管使用期间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导管功能不良定义为透析时导管血流量低于200ml/min,需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后方可恢复有效血流量者。因导管贴壁导致的血流量不佳,能通过调整导管位置后改善者不纳入其中。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畅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畅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一般情况:1畅25%肝素组19例患者,累计使用855导管日,平均45导管日,共透析427次,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畅5%肝素组33例患者累计使用1881导管日,平均57导管日,共透析940次,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累计使用1475导管日,平均59导管日,共透析685次,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

2.两种封管方法对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的影响: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无明显影响。3种封管方法对患者血小板、电解质浓度未产生影响(表1)。

3.导管开放率比较: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最低。1畅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多数血栓容易被抽吸出,但有2例患者两例患者动脉端需要尿激酶封管,24h后1例血栓被吸出,另1例患者导管动脉端仍不通畅,遂更换导管。尽管1畅25%组有1例患者导管失功,但经统计分析发现3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2)。

表1 三组封管前后各指标情况(珋x±s)

指标

1畅25%肝素组(n=19)

封管前封管后P值

2畅5%肝素组(n=33)

封管前封管后P值

5%肝素组(n=25)

封管前封管后P值

APTT(s)28畅23±4畅2726畅56±3畅740畅14827畅91±3畅2728畅72±4畅180畅10628畅18±3畅1633畅08±3畅440畅000INR1畅08±0畅091畅07±0畅090畅6571畅09±0畅891畅11±0畅080畅7940畅98±0畅061畅14±0畅220畅023PLT(×104/μl)14畅16±5畅0813畅26±3畅870畅21413畅25±5畅0812畅63±4畅430畅19213畅64±4畅5614畅56±5畅560畅452

表2 三组的导管开放率

组别例数

导管血栓发生率

(次/1000导管日)

导管功能不良发生

率(次/1000导管日)

1畅25%肝素组1931畅2112畅86

2畅5%肝素组3311畅4212畅80

5%肝素组259畅5610畅31

χ2值15畅270畅36

P值<0畅01>0畅05

注:χ2值和P值为1畅25%肝素组与5%肝素组相比

4.肝素不良反应:3组患者在封管后,5%组有2例患者出现鼻出血,其余两组均未出现出血、皮肤淤斑等。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畅5%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畅7×104/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

三、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这一观念已被广为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患者进入透析时尚未建立内瘘以及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栓塞等,使得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仍较高。维持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通畅,降低导管栓塞,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等问题,是透析医师和护士进行导管管理的重要内容[1唱2]。

为保持导管通畅,封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抗凝剂。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在血液透析结束时常规使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以防止血栓形成。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唱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Ⅸ、Ⅹ、Ⅺ和Ⅻ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3唱4]。肝素在体内消除迅速、作用时间短暂,健康人血浆肝素半衰期为37min,尿毒症患者则会延长至60~90min。对于透析患者来说,肝素用量过高会导致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反之用量不足又会导致导管血栓形成或功能障碍,还可能增加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5唱6]。目前各透析中心所使用的肝素封管液的浓度差异较大,没有公认的最佳浓度,各透析中心肝素封管浓度从1000~10000U/ml不等,因而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素多大剂量能够避免患者出血风险,而又使导管生存率增加。

本研究发现,使用5%肝素封管后导管保留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平均保留时间64d,且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仅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同时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其原因可能与纯肝素封管后以增强抗凝效果,预防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率降低,考虑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低血栓形成后间接减少了细菌滋生的概率。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使用纯肝素封管后PT、

APTT、INR等均有延长,并且有2例患者出现鼻出血,说明使用纯肝素有潜在出血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为透析结束后使用5%肝素封管在导管封管时,即便是严格控制封管液用量,也会有部分抗凝剂进入血液。这与封管液和导管内生理盐水混合后在封管过程中溢出以及弥散进入血液,也与导管腔内容量与标识不完全吻合有关。此外,导管使用过程中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挤占了有效的导管空间也会导致封管液溢出[7唱9]。

在本研究中发现,2畅5%肝素组导管使用时间介于其他两组之间,与5%肝素组相似,且导管内血栓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与5%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2畅5%肝素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甚小,封管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变化不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此外,使用2畅5%肝素封管后,患者不出现鼻出血等并发症,说明2畅5%肝素封管可以替代5%肝素组。我们研究与Hu等[10]研究相似,在他们研究中发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采用低深度的肝素封管,导管堵塞发生率与纯肝素比并不增加,且无明显出血风险。

至于1畅25%肝素组,研究发现其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是该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尽管统计学方面导管功能不良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无差异,但仍有两例患者发生明显血栓,并且1例患者发生导管失功,更换导管。进一步分析发现1畅25%肝素组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其原因可能为1畅25%肝素封管方法不同于其他两组,主要是采用隔日导管内重新注药封管,这样会增加导管外露机会明显增加,易发生感染[11]。

以往认为使用肝素风险主要是出血机会增加,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机制主要是患者反复接受外源性肝素刺激,从而诱发机体产生抗唱

PF4/H抗体,最终表现为血小板持续减低和血栓栓塞的临床综合征[12唱13]。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使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尽管无血栓发生,但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仍需注意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畅2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且易感染。而2畅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但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使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尽管无血栓发生,但需注意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符晓,朱笑萍,吴鸿,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中国血液净化,2009,8:309唱312.

[2] AllonM.Currentmanagementofvascularaccess.ClinJAmSocNeph唱rol,2007,2:786唱800.

[3] 金骊珠,崔天蕾,阿勇,等.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在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研究.重庆医学,2011,40:276唱278.

[4] 范富文,解长飞,胡国平.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法在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