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基底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但亦可局部浸润性生长,破坏组织和器官,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我国皮肤亚专业发展不平衡,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故尚无完整的中国BCC规范化诊疗共识。因此制定中国BCC 诊疗专家共识对促进我国BCC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
我国缺乏大规模BCC流行病学数据,小规模人群中 BCC 患病率为440/10 万。我国人群中BCC 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的
29.3%~47.5%。BCC发病中位年龄58~65.39 岁,男女比例相当。
二、罹患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紫外线暴露是最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浅色皮肤、多次晒伤、年龄较大人群易发生BCC。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皮肤癌家族史、免疫抑制(包括HIV感染和器官移植术后)、电离辐射和化学致癌物(尤其是砷暴露)等。
三、临床表现
(一)结节型BCC
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BCC的80%。表现为凸起的、伴毛细血管扩张的淡红色或肤色光滑丘疹、斑块、结节,多可见到珍珠样隆起的边缘,好发于面部。随着皮损增大,可出现溃疡。有小溃疡的早期结节型BCC需与色素痣、表皮囊肿、皮脂腺增生、传染性软疣或无色素性黑素瘤鉴别;伴中央溃疡的较大病变需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角化棘皮瘤等鉴别。囊肿型 BCC是结节型的亚型,临床上表现为蓝褐色囊性结节状外观,穿刺或切开后可见清亮液体,应与汗腺肿瘤鉴别。
(二)浅表型BCC
占所有 BCC 的9.8%~12.85%。好发于躯干,表现为淡红色斑疹或斑片,皮损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边界清楚,常呈线状隆起,有时含有程度不等灰褐色、蓝灰色色素。
(三)硬斑病样型/浸润型BCC
硬斑病样型占所BCC的 5%~10%,表现为扁平、轻度萎缩或境界不清的斑块,质地硬,淡红色或肤色,可有毛细血管扩张。肿瘤的实际浸润范围常远大于临床所见,手术切除时应注意。本型应与瘢痕、硬斑病相鉴别。
(四)色素型BCC
表现与结节型 BCC 相似,但通常含有明显色素,为黑色丘疹、斑块或结节,表面可有糜烂、溃疡、结痂,应与黑素瘤、脂溢性角化病等鉴别。
(五)纤维上皮瘤型BCC
为少见类型,典型皮损为光滑的、淡红色的结节或斑块。临床应与无色素性黑素瘤鉴别。
(六)以多发BCC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痣样 BCC 综合征:又称 Gorlin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肿瘤易感性疾病,与PTCH1 或 SUFU 基因突变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多发BCC、牙源性角化囊肿、骨发育异常、掌跖点状凹陷、异常钙化等,易伴发其他良性或恶性肿瘤,如脑肿瘤和肌源性肿瘤。
Bazex 综合征:临床罕见,呈 X 连锁显性遗传。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先天性毛发稀少、毛囊性皮肤萎缩、粟丘疹和多发性BCC。
四、辅助检查
对临床怀疑BCC的患者,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如皮肤镜等进行初筛,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BCC的金标准。
五、组织病理判定
BCC的基本病理特点为嗜碱性基底样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团块,团块周边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伴数量不等的纤维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团块与周围的纤维基质间常可见收缩间隙。从辅助临床角度,BCC组织病理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详见本文第七部分:治疗前评估)。各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重叠,分型以占50%以上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准。
大部分BCC 根据苏木精-伊红(HE)染色特征就可以确定诊断,部分BCC需要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
结节型 BCC:本型组织特征是与表皮相连的、大的肿瘤结节向真皮延伸,周边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收缩间隙明显。
浅表型BCC:本型组织特征是小的、浅表的基底样细胞突起向下延伸,但未进入真皮乳头层,收缩间隙不明显。
微小结节型 BCC(micronodular BCC):本型为BCC的高危型。组织学特征为多个小的、团块样肿瘤细胞向真皮浸润生长,累及范围大,可见神经周围浸润。该亚型常与其他亚型(如结节型BCC)混合。环钻活检微小结节型假阴性率高,建议手术切取活检,制片时应间断切片 3 张以上以免漏诊。
硬斑病样型/浸润型 BCC:本型为 BCC 的高危型,组织学特征表现为狭窄的肿瘤索和巢,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神经周围浸润常见。硬斑病样型BCC中基底样细胞条索周围可见硬化的胶原基质,而浸润型 BCC 中基底样细胞周围可见黏液样基质。
基底鳞癌(basosquamous carcinoma):该型有一定争议性,兼具BCC和cSCC组织学特点,具有侵袭性和破坏性,易复发和转移。常有肿瘤周边间质纤维化,约10%的病例有神经周围浸润。
伴有附属器分化的BCC(basal cellcarcinoma with adnexal differentiation):由于基底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故肿瘤细胞可形成向毛囊、皮脂腺分化的BCC亚型,应注意鉴别。
纤维上皮瘤型BCC:本型表现为从表皮向下发出的相互连接的纤细基底样细胞条索,围绕轻度嗜碱性纤维间质。注意与腺样型脂溢性角化病鉴别。
伴有肉瘤样分化的BCC:本型是一种具有基底样上皮成分和肉瘤样基质的BCC变异,组织学表现多样。本型应与癌肉瘤样分化的间质肿瘤鉴别。
七、治疗前评估
根据皮损部位及病变大小、边界、原发或复发、有无免疫抑制、是否为先前放疗部位、病理类型、有无神经周围浸润等因素
将BCC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有任何一项高危因素的患者都将归类为高危型,患者包含的高危因素越多,提示危险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皮肤基底细胞癌复发危险因素
根据不同风险区域,将体表分布部位分为L、M、H区。H区为“面罩”区(面中部、眼睑、眉毛、眶周皮肤、鼻、唇部皮肤或唇红、下颌、耳前和耳后的皮肤、颞部及耳部)及生殖器、手、足;M区为颊部、前额、头发、颈部和胫前;L区为躯干或四肢(不包括手、足、胫前)
八、治疗
临床怀疑BCC的患者均建议活检,不建议在活检报告前给予有创性治疗。治疗应综合考虑肿瘤风险、患者耐受性、治疗成本以及患者具体情况。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Mohs显微描记手术、电干燥和刮除术、外用药物、光动力疗法、冷冻疗法和放疗等。
(一)手术治疗
1. 标准手术切除:适合低危型BCC。标准切除后复发风险低,对于直径 < 20 mm 的皮损,推荐4 mm的外科切缘。
2. Mohs 显微描记手术: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正常组织,满足功能和美观需求,但花费较大,不适用于低危型BCC。
3. 整体切除加环周切缘评估:又称慢 Mohs 显微描记手术,适合高危型BCC。
(二)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1. 咪喹莫特: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的美容效果好。
2. 氟尿嘧啶:仅限于非高危区的浅表型BCC治疗。
(三)皮损内注射
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博来霉素,但长期疗效的证据有限。通常仅用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复发风险的情况下。
九、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