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性推理的神经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232-23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journal/ap

/10.12677/ap.2014.42035

Review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ransitive Inference

Yijuan Li, Xiaocui Miao, Mengyun Wang, Zhongming Zhang*

Key Laboratory of Personality and Cognition (SWU),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stellali@, mxcsky@, wang2012@, *zzm888@

Received: Jan. 15th, 2014; revised: Jan. 23rd, 2014; accepted: Jan. 27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Abstract

Probing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advanced cognitive progresses (such as inference, problem solving, etc.)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of curre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atest researches on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ransitive inference: 1) transitive inference and non-transitive inference will result in different activation; 2) different material and number of item of transitive reasoning will result in different activation; 3) the role of hippocampus in the transitive inference; and 4) there is a neural circuitry of transitive inference. In the end, some frequently used methods were listed and some reflec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future.

Keywords

Transitive Inference; Neural Mechanisms; Neural Circuitry; Activation; Hippocampus

传递性推理的神经机制研究

李益娟,苗小翠,汪孟允,张仲明*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Email: stellali@, mxcsky@, wang2012@, *zzm888@

收稿日期:2014年1月15日;修回日期:2014年1月23日;录用日期:2014年1月27日

摘要

探讨高级认知过程(如推理、问题解决等)的神经机制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传递性推理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具体内容涉及:1) 传递性推理与非传递性推理作用脑区的差异;2) 不同项数和材料激活脑区的差异;3) 海马在传递性推理中的作用;4) 传递性推理的神经环路。立足对研究现状的逐层深入思考,文章最后对传递性推理神经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传递性推理;神经机制;神经环路;激活;海马

1. 引言

传递性推理(TI, transitive inference)是指根据先学习的交叠前提(overlapping premise),推理出没有一起呈现的推理项的关系的过程,例,如果A < B,B < C,那么A < C(Dusek, & Eichenbaum, 1997)。Acuna, Eliassen, Donoghue和Sanes(2002)认为传递性推理是通过内部操作一个整体的表征而不是形式逻辑来解决问题。传递性推理问题对心理学家们的吸引力在于:它要求个体超越所给信息,演绎出并未同时呈现的项目之间的关系(Wynne & Staddo, 1998)。二十世纪八十年代,Sternberg(1980)、Johnson-Laird, Oakhill 和Bull(1986)对传递性推理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在国内,传递性推理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包括长度、空间空位的传递性推理(毕鸿燕,方格,2001;毕鸿燕,方格,嗡旭初,2004;莫秀峰,李红,张仲明,2011)、传递性推理与测量关系研究(魏勇刚,尹荣,庞丽娟;2004)以及工作记忆成分等心理成分在传递性推理的作用研究(赵雷,2005;赵雷,周治金,刘昌;2006)。在90年代末,国内关于传递性推理的研究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新方向。其一是以李红、林崇德(2001)为代表提出的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以及张仲明和李红(2007)提出的五项系列问题的复合模型,认为儿童在用复合模型解决传递性推理问题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了认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第二是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传递性推理本质与机制。从1997年Dusek和Eichenbaum(1997)研究了海马和顺序刺激关系的记忆以来,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发展能力,对传递性推理神经机制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将在21世纪第1个10年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

2. 传递性与非传递性推理作用脑区的差异

相对于非传递性推理,传递性推理有其独特性。很多研究已经发现传递性推理与非传递性推理导致了不同的额叶的激活。换而言之,额叶的损伤对传递性推理和非传递性推理可能导致不同的影响。例如,Delis,Squire,Bihrle和Massman(1992)研究发现,额叶损伤病人在进行推理和运用规则上存在困难,并且不能解决传递性推理问题。Acuna等人(2002)等人的研究发现非传递性推理的被动视觉、高度比较和传递性推理出现了不同的激活区域。传递性推理在额叶的激活主要在两半球的额区(frontal clusters),除了扣带回和内侧额叶,还有背外侧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在额叶(frontal cortex)最大的激活区是右侧额中回(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而高度比较任务的最大激活群在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传递性推理在右侧额上回(right superior frontal gyrus)的激活位于Brodmann 6区(BA6),并且有两个区域的激活非常明显,一个位于中间,另一个在额上回的后侧。在额中回(the middle frontal gyrus),传递性推理的激活在两侧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