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的描述)。
11
•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我设 定的教学目标是:
•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 (2)通过摸、画、找、拼等活动,初步体会到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3)通过创设情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 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动手 操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
4
一、吃透教材、奠定基础
•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新教材是数学课程 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 凭借和依据。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 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 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 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 要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 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 学活动起着定向、调控和评估的作用,是教 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就必须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 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9
第一、文本的特点(即内容)。 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是我备课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 。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 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 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 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教师 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带着兴 趣学习。
• 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新知的生长点; •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 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 • 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
题。
5
1、把教材内容心理化。 新课程实施更强调的是,让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 的探究感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 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 梁。因此要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 他们的联想和创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年秋期瓜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高县硕勋小学校 罗 军
1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 追求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 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 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 的潜在危险。”
2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指有质量,即“有质有量”;有效率,即 减少“投入”,增大“产出”。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 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4、把教材内容结构化。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 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 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我们在教某部 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7
• 5、把教材内容最优化。 • 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强调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
务,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 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 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 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后面再具体讲述) 。
3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 教学的有效性既包括: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手段,用较少 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又包括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有收获、有 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 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 感兴趣”。
第二、学习的起点(即对学情的把握)。 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
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点前 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 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 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0
第三、编者的基点。
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努力 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如一个例题,选入教材,它便不再 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教师只有仔细 分析这些内容才能理解编者思考的基点。
第四、课标的落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从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维(“知识技能” “情感态度”“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四个维度)和课程教学所需资源出发,正确进行
制定,并力求做到叙述准确、完整(过程性、结果性目
2、把教材内容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化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 需要将教材问题化,为达到此目的,教者可以把教材 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 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 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6
3、把教材内容操作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 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操作,才能在学生的头脑 中形成经验体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 学”“用中学”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作业”帮助 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要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 系列(后面再具体讲述)。
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创设情境”的作用有: • 其一,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其二,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
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其三,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