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及其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0.- U HB +,03P.H43A 8,> :C.,@54.A (""%,ZHA !*,IH$ )
国外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能够决定老年人的活动积极性, 并且对老年人的积极性有明确的预测作用[!"]。
#$ 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 客观的外界因素大多通过主观加工起作用[%],佟月华、余鹏等 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 在显著正相关[&,’]。说明 一 般 自 我 效 能 感 越 高,越 有 可 能 以 乐 观、求助和问题解决等积极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应对各种生活事 件,因而体验 到 更 多 的 幸 福 感,对 生 活 的 满 意 度 也 相 对 更 高。 也有研究认为,自 我 效 能 感 可 以 减 轻 个 体 的 受 打 击 程 度 和 几 率,促使行为方式改变,增强主观幸福感[(#]。
6$ 自我效能与嫉妒和自尊:对嫉妒、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 感的相关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嫉妒存在负相关,与自 尊存在正相关,即表现为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嫉妒心较弱,在 各种情景中体会的嫉妒较少,同时具有较高的自尊心。高自我 效能感个体在体验各种情景中广泛的自我嫉妒及处在爱情情 景中的个体嫉妒行为反应,都显著低于低自我效能感个体[!#]。 低自尊与发怒和敌意有联系,低自尊的个体会更少采取积极问 题定位,更多采取消极问题定位、冲动风格型问题解决以及逃 避[!’]。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 定义: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 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本质上是自我生成 的能力,是人类最根本的能力,人们通过它可以对技能进行权 衡和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思想加以评价和改变[#]。自我效能 的概念可以定义为“ 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 在什么水平上 完 成 该 行 为 所 具 有 的 信 念、判 断 或 主 体 自 我 感 受”。简而言之,自我效能是人们对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组织 和运用行动的能力的信念,在形态上表现为个人因素、行为方 式和环境因 素 三 部 分 相 互 作 用 和 影 响 的 三 段 交 互 决 定 论 模 型[!]。 !’ 作用机制:#)自我效能影响个体的选择过程。这种选择 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选 择什么环境主要取决于自我效能感;其二,当个体可以采用不 同的活动来解决任务时,选择哪种活动决定于对可选活动的自 我效能感。个体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和 活动,避免无法控制的环境和活动,一旦选择决定,所选环境和 活动会反过来影响个 体 的 行 为 和 人 格 发 展。! )自 我 效 能 影 响 个体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影响个体行为预期目标的设定,决 定个体的动机水平和投入程度,并通过归因和对行为控制点的 知觉来影响活动过程中思维,并进而影响活动的效率。自我效 能感强的个体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 种认知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 能。( )自 我 效 能 影响个体的动机过程。自我效能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发生作 用,除了影响人的归因方式、控制点知觉之外,还会影响到个体 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障碍、挫折、 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高自我效能感促使个体在活 动中做出更多努力并持之以恒,达到活动目标。低自我效能感 的个体则较 易 满 足 于 中 庸 的 成 就,甚 至 半 途 而 废,放 弃 努 力。 ))自我效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过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体应 激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情绪反应上,这些情绪反应通 过改变思维过程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自我效能 感强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常常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 采取消极的退避或防御行为[(]。 二、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培养 #’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到成败经 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四种信息源的影响。行 为的成败经验是个体在行为习得与操作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的,
% V.,-,4 7V$ :?OW,C1.P, X,AA=+,.-/ E0, :C.,-C, HB 2355.-,GG 3-> Q4H5HG= 3A BH4 I31.H-3A T->,F$ @N,4.C3- QGDC0HAH/.G1$ (""",66:#)=)#$
& 佟月华$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 究$ 中国学校卫生,(""),(6:#’*=#’%$
参考文献
! +3->?43 @$ :,AB=,BB.C3CD:E0, ,F,4C.G, HB CH-14HA$ I,J KH4L,M4,,N3-, !’’%,!##=!#)$
( +3->?43 @$ :,AB7BB.C3CD:1HJ34> 3 ?-.BD.-/ 10,H4D HB O,03P.H43A C03-/,$ QGDC0HAH/.C3A R,P.,J,!’’%,&):!’(=(!6$
)$ 自我效能与抑郁、焦虑、沮丧等临床现象:有研究发现自 我效能感与一些临床现象如恐惧、沮丧、多种情景压力等相关, 并与焦虑 水 平 之 间 存 在 负 相 关,与 抑 郁 水 平 之 间 存 在 负 相 关[!*]。低自我效能感 会 导 致 个 体 的 抑 郁,个 体 反 复 思 索 令 人 厌恶的消极情绪,造成了抑郁过程的严重性和忍耐性,沮丧水 平较高。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与焦虑或抑郁情绪之间起着部 分中介作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提高面对生活事件的自我 效能,可以减轻严重的沮丧症状。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应 激源与紧张关系的中介因素[(",(!],+,-./01 和 2345,4 的研究也 表明自我效 能 是 灾 难 性 生 活 事 件 与 激 烈 应 激 反 应 的 中 介 因 素[!&]。自我效能感也能够用来改善慢性病病人的活动积极性 和持久性,使其减轻症状[!(],对慢性病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 预测作用[()]。
# EG3-/ :S,2?. 7S$ :,AB=,BB.C3CD 3G 3 5HG.1.P, DH?10 >,P,AH5N,-1 CH-= G14?C1:CH-C,51?3A O3G,G 3-> .N5A.C31.H-G BH4 C?44.C?A?N >,P,AH5N,-1$ T-1 U @>HA,GC 8,> 2,3A10,(""*,!&:))!=))’ $
第四,归因训练。归因对人们的情绪、动机、行为等产生重 要的影响,可以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进行归因训 练,诊断出个体的归因倾向,适时地进行积极归因训练,让个体 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形成 积极、主动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三、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自我效能的性别、年龄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龄 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年龄 特征,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 人生经历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同时,一般 自我效能感具有性别差异,女性的得分显著低于男性的得分, 这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以及传统社会文化观念有关, 使得女性的自我效能感相对低于男性[)]。同时,国内外对自我 效能的研究结果也一致显示为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提示一般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跨文化、跨年龄的基本人格特征。 !’ 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和防御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 式和防御方式都具有相关性。李惠萍等对大学生自我效能与 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应付方 式存在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较多使用解决问题、 求助等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较多 采用退避、幻想、自责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王才康的究 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退避和忍耐这三种应付方式呈 显著正相关[+]。孔祥军等的研究认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大学 生,其防御方式存在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较多使用 幽默、压抑、升华等成熟的防御机制,而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 生较少使用这些防御机制。但在投射、抱怨、幻想等不成熟防 御机制和回避、否 认、隔 离 等 中 间 性 防 御 机 制 上 没 有 差 别[#*]。
%$ 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水平:症状自评量表可用来检测心 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与 :;<=’" 量表的 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 性七个因子之 间 均 呈 明 显 负 相 关,这 提 示 一 般 自 我 效 能 感 越 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但同时,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状况 的预测力却是有限的,因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如人格 特质、社会支持、应激等,自我效能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 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鉴于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健康方 面的显著、积极的作用,有必要在各年龄层加强自我效能的训 练,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更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关键 时期。培养自我效能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获得首次 成 功 体 验。给 青 少 年 创 造 良 好 环 境,积 极 创造个体体验首次成功经验的机会,帮助个体取得多次成功, 使个体能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 王才康$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 中国行为医学科 学,(""(,!":(!)$
6 李惠萍,孔祥军$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中 国行为医学科学,(""*,!6:!%!$
* 王才康$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
作者单位:!"""##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 学院
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个体 的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效能感。个体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 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榜样的成 功或失败会影响个体的效能感。个体还能通过接受他人的言 语劝说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自我效能信念,可分为社会劝说和 自我劝说两种形式。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会影响自 我效能的形成。
*$ 自我效能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父母的 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侯永梅等的研究显示,一般自我效 能感与 78+9 量表中的父亲情感温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 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 关。该研究说明,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正确养育方式对子女 的自我效能感 培 养 至 关 重 要[!)]。 同 时,父 母 自 身 的 自 我 效 能 感对他们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有相当大的作用,父母的支 持系统能够改善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0 1 23 45.67/2869 :5; <=/,>?8/9 !""%,@29 #+,A2’ )
·(%%·
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综述·
张妍 陈福国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 #$%% 年首次提出, 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心理健康、职业决策 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的作用。自 &" 年代以来,国外对自我效能 感的研究相当多,其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 意,本文将就自 我 效 能 感 在 心 理 健 康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做 一 综 述。
第二,外部强化。对 青 少 年 运 用 恰 当 的 外 部 强 化,即 多 采 用表扬、肯定等正强化手段,少采用批评、指责、强硬控制等负 强化手段,使个体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个体的自信与 自我效能。
第三,自我强化。培 养 青 少 年 进 行 积 极 的 自 我 强 化,以 自 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帮助 青少年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