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保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进入21世纪,大量采用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备投入了战场,给战争注入了一个全新的活力,使得远程打击、精确打击、信息战等等成为现实;同时由于武器装备技术的复杂化、构成的系统化也为战场装备维修保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在大家提的比较多的,而且流行的说法就是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路子,并且大量介绍美军的所谓经验并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我军的战略思想、目标、国情、部队和军工体制都不同于美军,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体制建设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我军装备维修保障建设历经几十年的不断完善,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军和我国军工体制特色的道路,所以切不可再走邯郸学步的老路了,下面作者就自己的认识,提出现代战争对装备维修保障的要求,分析我军的现状,同时提出构建我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的设想。

一、现代战争对装备维修保障的要求

用于现代战争的装备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大幅度提高,给装备的维修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针对我军维修保障工作实际情况,必须实现下面的四个“化”。

1、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系统化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系统化是万事之源,一个完善的、功能健全的、反应快速的、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系统是必备条件,装备维修保障涉及各部门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必须有强有力动员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做到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确保政令畅通。

2、传递资讯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战争的一大特点,装备维修保障亦然,战场维修保障需求信息、指令下达执行机构等资讯的传递一定是建立在快速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基础之上的。

3、应急反应的快速化

战场反应的快慢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维修保障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战场的反应。

4、装备维修保障的专业化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必然是多兵种的联合作战,大量高技术、专业化的装备投入到战场上,如果没有专业化的队伍维修保障,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装备维修保障必须走专业化之路。

二、我军目前装备维修保障的现状以及瓶颈

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历经了几代军械人的不懈努力,基本构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平战结合的维修保障预案,同时也有一支思想、技术、作风过硬的队伍。但随着世界军事变革、我军战略目标和作战任务的与时俱进,原来的装备维修保障体制和约定俗成的做法和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维修保障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就军械维修保障而言,装备承制单位、部队大修厂、部队各级修理所、站以及军代表等承担着装备维修保障的任务,这里面就有个分工和责任问题,通保部所属的工厂可能分工明确,但是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代表就不很明确;例如为了保障装备的有效工作,承制单位和军代表往往和列装部队直接联系、走访了解使用情况进行沟通,而部队在装备使用中也更多直接联系军代表或承制单位解决问题,部队大修厂、各级维修所、站自然不了解情况,维修保

障不能做到一盘棋,导致总部机关不能很好地掌握装备的整体使用情况,严重影响了总部机关的决策。

2、信息传递多头管理

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的传递、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方面我们仍是很薄弱的。部队基层反映的情况逐级上报,再逐级下达任务,而且就上级机关也不是一个部门通管,必然存在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往往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例如对于装备承制单位和军代表来说,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部队维修保障、备件生产(为部队大修厂)任务,由于部门隶属关系等等原因,很少向通保部书面汇报情况。

3、装备承制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装备承制单位是装备的技术和生产源头,就装备维修保障而言,无论技术、人员和备件储备等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在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中的地位十分的微妙,可以说责任、权利和义务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平衡的;这不仅会打击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随着多元化经济实体介入装备研制生产领域后,这种管理体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5、一线部队维修保障人才队伍的缺失严重

装备维修保障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由于多种原因,就目前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而言,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缺乏保留人才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干部的配备数量上;缺乏人才吸引机制;技术人员晋升的渠道不够畅通,表现在职称的比例、服役年龄的受限上,想单纯当好技术人员很难,技术干部是这样,技术士官更加如此。

三、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构想

以上对维修保障的要求以及我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另外结合我国军工企业和部队现行体制的实际情况,对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提出以下设想。

1、体系建设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机制保证

要构建一个好的体系,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首先要明确其职能、任务、责任、权利;其次必须由总部机关牵头统揽全局,合理的机制是政令畅通的根本保证。特别是维修保障系统的规划一定要结合我国军工承制单位和我军的特点,切不可动辄照搬别国的所谓先进经验,每一种成功的做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之下的。所以作者认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应该称之为“军地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更为科学合理。

2、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维修保障体系和系统

维修保障体系和系统的建立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根据任务、职责设置层次、机构,确定编制,配备人员,整个系统必然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另外,现有的机构人员尽量纳入体系,但必须重新明确职责、权利。

新的体系中,装备承制单位、驻厂(所)军代表系统一定要纳入系统,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

3、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完善的维修保障信息化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和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这个系统应该包含所有的单位,根据级别、职责、任务、权限等,共享信息资源和录入信息。特别强调的是要规划建设好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4、承制单位必要的备件储备纳入订购管理

备件的储备要实行灵活机动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好个相关单位的作用,尤其是装备承制单位的积极性,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修,装备承制单位也要备份一定的维修备件,而且要纳入军方的订购管理,并由军方统一协调调配。

5、充分发挥承制单位专业人员的资源优势

就目前军队体制下,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装备维修保障的技术队伍配齐,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上的各种资源,这也是我们研究建立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体系的目的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按照资源的优势来配置的,一些装备承制单位也存在人员流失的问题,这就需要军地联合留住人才,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军方必须备案存档,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加以保护和限制其流动。

四、结束语

辞海上对体制的解释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的改革和设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兼听则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以上是作者对建立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体制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共同研究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