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Adrenoceptor agonist
要 求:
1.掌握NA、AD、DA和ISO的药 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了解间羟胺、麻黄碱的 作用特点
药理
第一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基本结构:
ß -苯乙胺
CH-CH-N
HO
HO
儿茶酚结构
儿茶酚胺类:基本结构——苯环2、3位有 羟基 非儿茶酚胺类:苯环2、3位无或有一个羟 基
维持收缩压 保证重要器官 的血供 改善静脉淤血 促进静脉回流 改善微循环
回升或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及 心排出量减少者 休克早期
暂时措施!
ok
药理
药理
二、临床应用
2.药物中毒性低血压(暂时措施)
中枢抑制药中毒,可致低血压
NA静滴,可使BP回升,维持于90mmHg
3.上消化道出血 NA1-3 mg 稀释后口服 在食管、胃内收缩粘膜血管
药理
药理
禁忌症
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
禁 器质性心脏病 用 甲亢 糖尿病患者
药理
药理
多巴胺 DA Dopamine
一、药理作用
D1-R —— 内脏血管舒张 (肾、肠系膜) 剂 1-R , 心肌收缩力增强 量 -R —— 血管收缩 1
药理
药理
1.心脏
激动1-R,兴奋心脏 心缩力↑,心输出量↑, 大剂量下HR↑,一般剂量影响不大 心悸、心律失常少见
见光遇热易分解 中性及碱性环境易氧化
药理
给药途径
药理
故口服无效
肌内注射吸收较 皮下注射快, 但维持时间短
* 碱性肠液破坏 * 吸收部分在肠粘膜 及肝脏代谢失活 * 粘膜血管收缩,影 响吸收
AD可收缩粘膜血管 却可扩张骨骼肌血管
一、药理作用
对、受体产生激动作用
对受体的选择性不高
1.心脏(兴奋1-R)
药理
药理
二、临床应用
1.抗休克(伴心肌收缩性减弱及 尿量减少更为适宜) 优点:增强心肌收缩力 重要脏器血管扩张 肾血流增加、排钠利尿 注意补充血容量 2.急性心衰 3.急性肾衰(+利尿药)
药理
药理
三 、不良反应
1.一般较轻,偶见恶心、呕吐 2. 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时, 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药理
(2)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药理
收缩粘膜血管(α) 兴奋心肌,BP↑(β1)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β2) 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
(3)支气管哮喘(迅速、可靠)
仅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4)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药理
药理
三、不良反应
较 多 (1)心悸,烦躁,头痛和BP升高 (2)剂量过大时,可能因BP剧升 而导致脑溢血---老人慎用 (3)心律失常、心室纤颤
维持收缩压,降低舒张压 改善微循环
药理
药理
三、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心悸、头晕 2.心律失常 3.久用可产生耐受性
药理
药理
多巴酚丁胺 — β1-R激动药
不引起递质释放,对及2-R也有一定激动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缩率作用优于ISO, 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心输出量低的休克
和心梗并发的心衰的治疗
5.代谢
心肌耗氧量↑ 脂肪分解↑ 血糖↑
心脏兴奋作用 与AD相似 较AD弱
药理
药理
二、临床应用
(1)治疗支气管哮喘 优点 强、快 缺 *心毒性(心悸、心律失常) 点 *耐受性(停药7-10天可消失)
(2)纠正房室传导阻滞(舌下含药或Vgtt) (3)解除心脏骤停(与NA、间羟胺合用) (4)休克 少用
药理
三、不良反应
药理
(1)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发生于静脉滴注时间过长、 浓度过高或药液漏出血管时 停止注射、热敷,α受体阻断药皮下注射 (2)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生于注射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时 用药期间应注意尿量应保持25 ml/h以上 (3)停药后的血压下降
药理
药理
禁忌症
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动脉硬化症 少尿、尿闭 孕妇
药理
麻黄碱
Ephedrine
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
1.化学性质稳定,代谢慢,可通过BBB
∴作用缓慢、温和,持久,有不安、 失眠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
2.作用方式 直接: 激动、受体 间接: 促进NA释放
药理
药理
麻黄碱
Ephedrine
3.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原因:受体脱敏、递质耗竭 4.药理作用
(1)中枢兴奋作用 较AD强 精神振奋、失眠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及血 管运动中枢也有弱的兴奋作用
二、体内过程(CA类) 给药途径 共同:
一般口服无效
NA:Vgtt (上消化道出血时口服给药) 不 AD:肌内或皮下 同 (心脏骤停时心室内注射) ISO:iv、Vgtt、舌下、喷雾吸入 DA:Vgtt
学习方法
药物可能对那些受体产生作用? 这些受体在体内的分布如何 ? 受体激动后的生理效应如何?
故对在体心脏 可使HR↓
大剂量时,可致心律失 常,较AD少见
药理
心脏兴奋 3.BP: 血管收缩
药理
BP↑
脉压↑
小剂量静脉滴注时:收缩压↑
舒张压0
较大剂量时:
收缩压↑ 脉压↓ 舒张压↑
*4.其他:不显著
大剂量时血糖↑
药理
药理
二、临床应用
1.抗休克(血容量充足!)
休克早期BP骤降时 主要指早期神经原性休克 ——小剂量短时间静滴 血容量已补足但BP仍不能
药理
药理
4. 平滑肌
激动2-R——松弛 支 激动1-R——黏膜血管收缩 气 有利于消除黏膜水肿 管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消化道 激动2-R——张力降低
支 气 管 哮 喘
子宫平滑肌---取决于性周期、 充盈状态和给药剂量 *其他 膀 胱---可引起排尿难、尿潴留
药理
药理
5. 代谢

皮下注射较少采用
因血管剧烈收缩故吸收少 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一般多用静脉滴注给药法
*激动2-R: 位于突触前膜,产生 负反馈,抑制内源性NA释放
药理
药理
2.心脏——兴奋(1-R)
收缩性↑ HR↑ 心搏出量↑ 传导↑
其升压作用会反射性兴奋 迷走神经,且这一作用胜 过NA直接↑HR作用
其缩血管效应将使总外 周阻力↑,增加心脏射 血阻力
NA ( , 1)
AD ( , )
ISO (1,2)
DA ( , , DA)
血 压
大剂量 静脉推注



0/ ↑(大剂 量+α -R)
支气管
0


0
NA (, 1) 1.抗休克 2.药物中 毒性低血 压 3.上消化 道出血
药理
药理
2.血管
低剂量激动D1-R
(1)舒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2)促进排钠利尿
大剂量激动1-R: 收缩血管,减少肾血流量
药理
药理
3. 血压 ↑
收缩压↑ 舒张压0 /略↑
一般剂量下
大剂量时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差↑
药理
药理
*肾脏
低剂量 舒张肾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 排钠利尿 高剂量 收缩肾血管 减少肾血流量
高 低
强 较弱
静脉和大动脉
药理
药理
1.血管——收缩(1-R )
皮肤黏膜血管 肾血管 收缩 肝、肠系膜血管 脑、肺血管 骨骼肌血管
作 用 强 度
α1-R 分布 密 度
冠状血管扩张,冠脉血流量↑
心肌代谢产物(如腺苷)↑; BP↑
药理
药理

口服无效
NA
胃粘膜血管收缩 肠内碱性环境,易被氧化失效 肠粘膜及肝脏代谢失活
连续使用3天后,会因β-R数量下调而失效
耐受性为突出特点
药理
药理
各亚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后的主要效应
1-R效应:收缩血管 (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等) 2-R效应:抑制内源性NA的释放 1-R效应:兴奋心脏 (心缩力↑,HR ↑,CO↑) 2-R效应:舒张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心脏兴奋作用 :正性缩率 心肌收缩性↑ HR↑ 传导↑ 心输出量↑ 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舒张冠状血管
∴AD是强效心脏兴奋剂
不利:剂量过大或iv过快时容易引起 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心肌兴奋性↑+ 耗氧量↑)
药理
药理
2.血管:较复杂 激动1-R(收缩血管)
皮肤黏膜血管 内脏血管(肾血管) 脑、肺血管轻度收缩
α 1受体激动药
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 特点: 1、激动α1受体,不激动β受体 2、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 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 3、明显减少肾血流,很少用于休克 4、可用于防治脊椎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 血压
第三节
、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 Adrenaline
化学性质同NA
不 稳 定
第二节
受体激动药
NA , Noradrenaline α1、α2受体激动药
见光遇热易失效 性质 碱性or中性环境中易失效 不稳定 微酸环境下较稳定
注射剂都含稳定剂,稀释后易失效
药理
药理
一、药理作用
α-R—强 1-R—较弱 2-R—0
药理
药理
1.血管——收缩(1-R )
受体分布密度 小动脉及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作用
药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拟肾上腺素药)
构效关系
1. 儿茶酚胺类与非儿茶酚胺类
儿茶酚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NA) 、肾上腺素 (AD) 、多巴胺(DA)、异丙肾上腺素(ISO)、 多巴酚丁胺 非儿茶酚胺类 ——麻黄碱、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 沙丁胺醇
2. 儿茶酚胺类外周作用强:减少羟基则外周作 用减弱、中枢作用增强;不易被COMT破坏, 作用时间延长 (间羟胺、麻黄碱) 3.烷基侧链 位碳原子的氢被甲基取代时,则 不易被MAO氧化——作用时间延长(间羟胺、麻黄 碱);位羟基被取代,外周作用更强 (脂溶性 降低,不易通过BBB) (多巴胺) 4. 氨基位的氢被取代后,对受体的作用减弱, 对受体的作用增强
禁 用
间羟胺(阿拉明)
作用:1.激动-R,对1-R 激动较弱 2.促进NA释放→连续使用易耐受 特点: 1. 化学性质稳定,可Vgtt,im ∵ 2. 与NA比较:较弱,较持久 对HR影响不明显,较少引起心律失常 肾血管收缩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尿少尿闭 ∴ 为NA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升压作用可靠,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激动2-R(扩张血管)
骨骼肌血管——扩张 冠状血管——明显扩张
药理
药理
3.血压:与给药途径和剂量有关
*皮下注射治疗量 *低浓度静脉注射
收缩压↑ 舒张压0 /↓ 脉压差↑
*较大剂量 静脉注射
收缩压↑ 舒张压↑
主要为升压效应 但有后降压效应
α受体效应
综合效应
β受体效应
大剂量静脉注射AD对BP的影响
(4)缓解寻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皮肤症状
药理
药理
第四节
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ISO Isoprenaline
作用基础 强效-R激动药,对-R几无影响
药理
药理
一、药理作用
1.心脏(1-R): 正性缩率
心肌收缩性↑ 传导↑ HR↑ 心输出量↑ 较少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室纤颤
ISO对窦房结正位起博点作用较强
特例------去氧肾上腺素
药理
药理
▲按对受体亚型的选择性分类
1、2受体激动药:NA、间羟胺 受体 激动药 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 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降压药)
、 受体激动药:AD、DA、麻黄碱
受体 激动药 1、 2受体激动:ISO 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平喘药)
药理
药理
(2)心血管:与AD相似 心脏兴奋作用 (弱) 血管
正性肌力作用—BP、 HR↑(整体HR 0) 心输出量增加
收缩——皮肤黏膜、内脏血管 舒张——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脑血管
(3)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药理
麻黄碱
药理
Ephedrine
5.应 用
(1)防治硬膜外和蛛网膜下麻醉引起的低血压 (2)鼻炎时的鼻塞(滴鼻可改善黏膜肿胀) (3)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或轻症治疗
NA ( , 1) 心力
AD ( , )
ISO (1,2)
DA ( , , DA)
↑ ↓(↑) 0/↓(↑) ↑


↑ 0/↑大剂量

HR CO

↑ ↑↑
↑ 冠↓ ←腺苷 β2 骨↓ ←β 2

↑ (较大 剂量↓)


较少
心律 失常
血管
收缩↑ 舒张↓
↑ 冠↓←腺苷

↓低剂量 ↑大剂量药理药理2.血管舒张 ( 2-R)
骨骼肌血管扩张 冠状血管扩张 肾、肠系膜血管扩张 脑血管扩张
作 用 强 度
3.血压:大剂量时为降压效应
一般剂量:心脏兴奋——收缩压↑ 舒张外周血管——舒张压略→ 脉压差↑
大剂量静注:舒张压明显下降 → 冠脉灌注压→
药理
药理
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2-R)
缓解平滑肌痉挛 抑制过敏性物质释放

组织耗氧量↑ 血糖↑
肝糖原分解 肌糖原分解
激动肝脏-R和2-R 激动骨骼肌 2-R

脂肪分解↑:激动脂肪组织 -R
药理
二、临床应用
(1)心脏停搏(心室内注射) 慎重!
用于溺水、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意外、 药物中毒、传染病和心脏传导阻滞等所 致的心脏骤停 电击所致心脏停搏 AD+心脏除颤器or利多卡因 由于其具有心毒性,故 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