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材料的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电 子自旋磁 矩和轨道 磁矩与晶 格不同方 式的耦 合。 Fe, Ni , Co沿不同晶向的磁化难易
2、磁晶各向异性能 磁化功:铁磁体磁化时消耗的能量。
磁矩:磁偶极矩与真空磁导率的比值称为磁矩。 即磁矩
m=
Pm
μ0
当材料被磁化时,磁化的强弱还可用磁化强度来描述。 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磁矩的多少,即: 磁化强度:
m M= V
其中V为材料的体积,m为其中磁矩的矢量和。 材料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可看成由两部分场叠加而成:材 料对自由空间的反应μ0H和磁化引起的附加磁场μ0M。 所以B=μH= μ0H+μ0M= μ0(H+M)
第六章、材料的磁性
第一节、磁现象和材料的磁化
一.历史
1.古人即懂得 ①磁石吸铁。指南北。分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文天祥:臣心一片如磁石,终指南。(《指南录》) 沈括:磁石指南,然常微偏东。(《梦溪笔谈》) 磁石——慈石。司南。 ②某些物质可磁化——磁场撤去后有剩磁。 磁针——以磁石使铁针磁化。 2.电磁感应: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无 限长的直导线在距其r米处,产生的磁场强度
第三节、材料的磁性与原子间 的磁交互作用
一.抗磁性和顺磁性
1、抗磁性 理论研究表明,抗磁性来源于电子轨道运动:
材料在外磁场中,外磁场使其电子轨道运动发生变化, 感应出很小的磁矩,其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
所有物质均有抗磁性,但只有原子的电子壳层满填时, 它才不被其他磁性掩盖而表现出来。 例:惰性气体、离子型固体、多数有机物。金属的行为 复杂,部分金属为抗磁体,如Pb, Cu, Ag等。
M 另一方面,定义 χ = 为磁化率 H
即单位磁场强度可引起的磁化强度,则有 B=μH= μ0H+μ0χH= μ0(1+ χ)H
μ 所以 χ = −1 = μr −1 μ0
其中μr称为相对磁导率。
三.材料磁化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磁化率,将物质的磁性分为五类: 1.抗磁体:χ<0且绝 对值很小,在10-6数量 级。 金属约有一半是抗磁 体,如Cu,Ag,Au, Hg,Zn。 2.顺磁体: χ >0, 在10-3~10-6数量级。 如奥氏体, Pt,Li, Na,K等。 五类磁体的磁化曲线示意图
由于轨道的磁矩受不断变化方向的晶格场的作用,不 能形成联合磁矩。
eh − 24 理论计算表明 μ B = = 9.273 × 10 J/T 4 πm
2.电子自旋磁矩
实验测定电子自旋磁矩近似的等于Bohr磁子,即 msz=± μB
其符号取决于电子自旋方向,一般取与外磁场方向z一 致的方向为正。
材料的原子的磁矩主要来源于自旋磁矩
二.原子核的磁性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电,其自旋会产生磁矩。 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03倍以上,其磁矩比电子自旋 磁矩小三个数量级。考虑原子磁矩时可将其忽略。 但利用核能级(磁矩)的量子化可以分析材料的结构 (键结构、磁矩结构等)。 超微细相互作用:原子核与其周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 使原子核的能级发生极其微小的移动或分裂的现象。 穆斯堡尔效应(Mossbauer effect, 核对γ射线的共振吸 收):处于不同环境的原子吸收的γ射线光子数目不同。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处于不同 环境的原子与外界交变磁场产生共振的频率不同。 穆斯堡尔谱、核磁共振谱:了解磁体中顺磁相、铁磁 相的量及各类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键结构)。
2
测量 χ 和T的关系——求出斜率C——可求出原子磁矩 m。
大多数物质为顺磁性:如稀土元素(室温),居里点以 上的Fe, Co, Ni, 过渡金属的盐,Li, Na, K, Ti, Al, V等。
计算表明: 当T=1000K,磁场为1T,顺磁物质的磁化强度 M≈102A/m ——顺磁物质很难磁化。
F H= q
2.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 ①偶极子,偶极矩: 磁极必须以正负对的形式存 在,+q和-q磁极接近的一 对称为偶极子。 磁偶极矩(磁动量):真空 中,单位外磁场作用在相距d 的磁偶极子上的最大的力 Pm =qd 磁场中的偶极子受磁场力的作用产生转矩,使偶极矩Pm 趋于能量最低方向。 磁偶极矩与外磁场的作用的势能称为静磁能 U=-Pm ·H=-PmHcosθ θ是Pm与H的夹角。
E
再沿正方向增大磁场,可得另一半磁化曲线EFGB M(B) C Hc Hm O G H 磁滞回线:外磁场强度H 从Hm变到-Hm再到Hm, 沿磁化曲线形成的封闭 环。
Ms(Bs) Mr(Br) -Hm D
B
F E
二、磁晶各向异性
1.现象:晶体的不同的取向与外磁场平行时,磁化的难 易不同,称为磁晶各向异性。
dq e ω I= = =e dt 2π 2π
ω
轨道磁矩的大小
e e e 2 me = IS = e πr = rmv = L mωr = 2m 2π 2m 2m
2
ω
由于轨道角动量L是量子化的,me在外磁场方向的分量 mez也满足量子化条件: mez =mlμB ml =0,±1,±2,……±l为电子运动的磁量子数,下 标z表示外磁场的方向, μB是一常数,为电子磁矩的 最小单位,称为玻尔磁子。
②材料在磁场中的行为 任何材料在磁场中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磁性,这种现 象称为磁化。 对某物质施加一个磁场,其内部就产生和磁场成正比 的磁感应强度B(磁通密度) B=μH μ称为材料的绝对磁导率(透磁率)或磁导率。 在真空中, B=μ0H μ0称为真空磁导率(真空透磁率)。 μ0=4π×10-7亨利/米(H/m)
2.实验证据 温度升高,原子热运动增强,交换作用被破坏,铁磁 性消失,此温度即居里温度Tc。 虽然J很难从波函数 计算出数值,但可从 Tc的实验结果推测。 原子间距短,J<0,反 铁磁性; 原子间距变大,,J >0,铁磁(Fe, Co, Ni 处于此位置); 间距再大, J接近于 零,交换作用微弱, 顺磁性。
第二节、原子的磁性
材料的磁性源于原子(小磁铁)的磁性。 原子的磁矩来源于电子的运动和原子核的自旋。 电子轨道磁矩 原子的磁矩 电子自旋磁矩 原子核自旋磁矩
一.电子的磁矩
1.电子轨道磁矩 将电子绕核的运动考虑成环形电流,环形电流的磁矩 定义为:
m = IS
I为电流强度,S为环形电流的面积,m的方向用右手 定则确定。 设轨道半径为r,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 ,运动角速 度为ω,轨道角动量为L,则有: 轨道电流强度
3、材料具有铁磁性的条件
必要条件:材料原子中具有未充满的电子壳层,即有 原子磁矩——原子的本征磁矩不为零。
充分条件:交换积分J>0——一定的晶体结构。
4、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 铁磁性: 交换积分J>0,原子磁矩 同向平行排列。
超过Tc,交换作用被破 坏,变成顺磁性,磁化率 χ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反铁磁性 交换积分J<0,原子磁矩 反向平行排列。 超过TN(反铁磁性物质的 居里点),交换作用被破 坏,变成顺磁性,磁化率 χ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TN以下,T降低, χ降低。
三.原子的磁矩
方向相反的磁矩可以互相抵消——占据同一轨道的两电 子的自旋磁矩互相抵消。 1、原子的电子壳层满填时,自旋磁矩完全相互抵消, 忽略核磁矩,原子磁矩由轨道磁矩决定。 2、原子的电子壳层不满填时,电子按洪特规则占据尽 可能多的轨道,且单占据的轨道中电子自旋方向平 行,其自旋磁矩未被完全抵消,表现出的磁矩主要由 自旋磁矩决定。 例:孤立铁原子的电子层分布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 其d电子的轨道占据情况为:
二.交换作用与材料的磁性
海森堡( Heisenberg ) 由量子力学提出电子间的交换 作用是铁磁性的起源。 1.交换作用和铁磁性 在孤立原子内,不满填的壳层上,电子处于同样的自旋 状态(占据不同的轨道)时的能量比处于不同自旋状态 (占据同一轨道)时低,即洪特规则。 当两原子相互接近或N个原子形成晶体时,原子间的电 子有交互作用,相邻的i原子和j原子的电子可能交换位 置,降低体系的能量。 如过渡元素3d与4s态的能量相差不大,其电子云将重叠 引起s、d态电子的再分配。 交换过程可能使相邻原子内d层未抵消的自旋磁矩同向 排列起来。
使总电子自旋磁矩为4μB 。
3、原子在晶体中,能级分裂,洪特规则可能被破坏, 电子自旋磁矩仍可能消失。 例:Fe原子处于负离子排成的立方对称的晶体应力场中 d电子的自 旋排列由其 库仑力平衡 决定,可能 变成左图的 情形,自旋 磁矩消失。 4、若晶体场的影响强烈,3d电子未充满的过渡元素的 轨道角动量消失,磁矩只取决于电子的自旋,其磁矩 称为原子的自旋。
当外磁场增加到使势能U的减少能够补偿热运动的能量 时,原子磁矩即一致排列,此时: kT ∝mB0
kT B0 ∝ m
在高温低磁场的情形下,可推导出磁化率
M nm nm nμ0 m C χ= = = = = B0 3kT H 3kT T μ0 m μ0
其中n为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2
nμ0 m C= 称为居里常数。 3k
此时体系的总自旋是各原子自旋的共同贡献,不是简单 的加和。 自旋矢量分别为S1, S2的两原子的交换作用能 Eex=-2J S1·S2 J称为交换作用积分,是由电子原来的状态和交换位置 后的状态决定的,可代表交换作用的强弱。 量子力学计算表明:材料内相邻原子中电子的 J >0时,自旋同向能量低,可表现出铁磁性。 J<0时,自旋反向能量低,可表现出反铁磁性。
Ms(Bs) M(B) B 施加外部磁场H: M和B 都沿OB线增加, 至B点达到饱和。 Ms和Bs分别称为饱和磁 化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 度。 以后磁场强度增加, M 和B不升高。 达到饱和后,逐渐减弱 外磁场H, M和B也减 小,此过程称为退磁。
O
H
பைடு நூலகம்
退磁并不沿OB逆向进行,而是沿BC段进行。 当H =0时,M和B 处于Mr和Br处(C点),不为零,称为 剩余磁化强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简称剩磁。 剩余磁化强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 剩磁 M(B) Ms(Bs) B 若加反向磁场至D,则M =0,B =0,即完全消除 Mr(Br) C 了剩磁,此处的磁场强 度H c称为矫顽力。 Hc 磁滞现象:退磁过程中 O D H M和B的变化落后于H的 变化的现象。 继续增大反向磁场,至E 点M和B达到反向饱和。
出现原因:超交换相互作 用(如MnO)。
亚铁磁性
交换积分J<0,原子磁矩 反向平行排列,但A, B原 子的磁矩不同,不能抵 消。 超过Tc,交换作用被破 坏,变成顺磁性,磁化率 χ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第四节、宏观磁性与磁性材料
一、磁化过程,磁滞回线
本节讨论铁磁性材料的性质
退磁状态:普通的铁磁体在没有外磁场的作用 时,外部不出现N、S极,不表现磁性的状态
3.铁磁体: χ >0且很大,可达106数量级,与外磁场呈 非线性关系。 在高于某一临界温度Tc变成顺磁体, Tc称为居里点或居 里温度。 如Fe,Co,Ni,Y,Dy等。 4.亚铁磁体: χ >0,与铁磁体类似,但 χ小些。 如磁铁矿,铁氧体等。 5.反铁磁体: χ >0,且在低温时与磁场方向有关,在 高温时与顺磁体相同。 如α-Mn,MnO,Cr2O3,Cr, CoO, ZnFeO4等。 铁磁体和亚铁磁体称为强磁体;抗磁体、顺磁体和反铁 磁体称为弱磁体,通常磁性材料为强磁体。
I H= I:电流强度--将电与磁联系起来。 2 πr
二.磁现象及其表征参数
1.磁极强度、磁场 与电荷类似,可以将磁核定义成磁的基本单位。两磁 极若分别有q1和q2磁荷的磁极强度,则其作用力
q1q2 F =k 2 r
其中r为磁极间距,k为比例常数。 磁极在外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外磁场强度可用磁 场强度来表征。其定义为单位磁极所受的力。即:
2.顺磁性 顺磁性源于原子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择优取向。 通常温度下,原子热振动的动能: Ek∝kT K:玻尔兹曼常数,T:温度。 受热振动的影响,原子固有磁矩不为零时,原子磁矩倾 向于混乱分布,对外不表现磁性。 当有磁感应强度为B0的外磁场时,原子磁矩m与B0的夹 角θ要尽量小,以降低位能: U=-mB0cosθ 即外磁场使原子磁矩m趋于一致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