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都市区”理论与区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都市区”理论与区域发展

谢让志

“大都市区”一词的出现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末叶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各国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水平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的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大大提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独立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都必须进行实质上和有成效的联合,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本文仅就“大都市区”理论问题进行如下讨论。

一、“大都市区”理论溯源

18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遂对国家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及区域规划产生了浓厚兴趣。1809年德国经济学家苗勒研究了某一区域内城市的空间结构、作用和等级问题,认为“六角形”是城市空间分布的最佳结构形态。德国经济学家寇尔和施吕特尔等人也先后研究过地表城市分布形态问题。1933年德国著名经济家、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出版了《南德的中心地》一书,系统介绍了他对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附近地区城市分布、功能、结构和等级问题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南德中心地体系结构表(见附表)

表中左侧第一行为城市类型和级别,第7级(L)是地区首府慕尼黑,中心地数和市场区数各1个,为最高级的中心地,区域半径108公里,区域面积32400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人,其中慕尼黑人口50万人;提供货物和服务2000种。以下级别依次降低,到最低的1(M)级,服务半径、区域面积、总人口、中心地人口和服务内容均减到

最少,但是中心地数量和市场区数量却最多,把整个巴伐利亚州全部覆盖起来。在此基础上,克里斯泰勒还提出城市空间扩展的三个重要原则,即①市场原则:按此原则,由小的区域向大的区域发展,是按照K=3的系列发展,即中心地和市场区是按“3”的倍数增加的,低一级市场区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三倍;高一级中心地通过六条放射状交通线与次一级中心地相连接。从市场经济角度考察,高、低级市场区之间即有服务关系,又存在尖锐的竞争。②交通原则:按此原则,由低级中心地向高级中心地,是按K=4的系列发展,即相邻的高、低中心地是按“4”的倍数发展,以保证区域之间交通的顺畅。③行政原则:按此原则,高、低中心地之间是按K=7的系列发展,即上一级行政区下辖7个下一级行政区。为此,克里斯泰勒认为:“地球上没有一个国家不为规模不等的城市网所被复着。”(参见:克里斯泰勒:《南德的中心地》(德文版),1933年,第72页)他的这一重要结论成为现代区域科学和“大都市区”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大都市区理论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依据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进行了区域规划和战后城市重建工作。荷兰、日本、以色列、加纳以及德国均在上述工作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二、“大都市区”是区域的框架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

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具体空间范围。从其性质、职能、规模角度考察,分为政治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民族区域……。不管何种性质的区域亦或规模不等的区域,都必然由不同等级的城市构建起来。不存在没有城市支持的区域,也不存在没有区域依托的孤立城市。因此,城市成为区域的框架,犹如人体骨骼一样。没有强壮骨骼的支撑,区域就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了区域,也显得乏力,缺少生机。发达国家早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就非常重视大都市区的研究工作,其中戈特曼和金斯伯为主要代表人物。戈特曼认为,大都市区是指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多核心、多层次的城市群。大都市区多分布在沿海、沿河、沿湖、沿路或其他交通枢纽地区。金斯伯认为,“大都市区”是指一个由许多专门化职能的城市中心组成的多核系统。类似“大都市区”的称谓还有普赖尔的“城乡结合部”、惠贝尔的“走廊理论”、道克萨迪斯的“巨型大都会区”、布赖恩特的“城市的乡村”以及怀特汉特汉德的“城市面上边缘带”等理论与概念。近2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大都市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例如麦基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考察和研究后,提出了大都市区的科学见解:①一个或多个增长的城市中心;②一个以能动的方式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不断扩展的城乡结合带;③一个往往沿着高级公路和铁路沿线形成的交通走廊地带,以农业和非农业活动混合的扩展地区。麦基称其为“城乡一体化区域”。笔者认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将上面几种概念概括为“城市群”既实用又通俗易懂,也未尝不可。

戈特曼认为世界有六大都市区,都是世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区域。①波士华大都市区: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美国东北地区大城市组成。目前,该区拥有40个城市、土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6500万人:制造业总值占全国的1/3以上;拥有287家外国银行,占国际借贷业务额的8.7%,占国际证券发行份额的24%。

②芝匹兹大都市区: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匹兹堡等大湖地区城市。目前,该区拥有30个城市、16.4

万平方公里土地、4500万人口;该区是美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③西北欧大都市区:包括荷兰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德国的鲁尔、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大城市,该区拥有40个城市、14.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4600万人口,是欧洲精华之所在;拥有外国银行23l家,占国际借贷额的7.3%、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的4.8%,名列世界第五。④英格兰大都市区: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大城市,拥有30个城市,4.5万平方公里土地

和3650万人口。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和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目前,该区拥有外国银行554家,占国际借贷额的19.3%,居世界榜首。拥有外国上市公司526家,占全球的17.3%,居全球第一。⑤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区: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20个城市、3.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000万人口,是全球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到上世纪末,拥有外国银行101家,占国际借贷业务额的12.4%,名列世界第二;外汇交易市场日均额位居世界第三。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20多个城市、1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8000万人口。该区是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5%以上,是中国最大的研发和原创基地。此外,还有俄罗斯的莫斯科一下诺夫哥罗德、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一渥太华、韩国的汉城——釜山、新加坡——曼谷、印度的加尔各达——兰契、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等大都市区。

作为大都市区从理论上讲,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必须具有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支持的城市体系,城市间有严格的等级关系和明确的分工,在地域上形成合理网络;第二,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把各级城市连接起来;第三,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雄厚,并集多种职能于一体,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在国内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具有密集而多样的市场功能和活跃的经济活动,特别是金融市场要十分发育;第五,必须具有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成为该地区或世界的研发和创新基地。鉴于大都市区的重要性,美国曾于2000年举办一次市长大会,主题就定为:“大都市区:全球化、知识化经济的引擎”。

大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以美国为例,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大都市区就业的工人超过1亿,占全美国总就业人口的84%;大都市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值达7.6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5%;大都市区提供了168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提供就业岗位的85%。大都市区也成为美国知识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基地,衍生出许多新的产业部门。

三、中国大都市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评价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各级城市近700座,其中,占国土面积14.3%的东、中部地区(以京广铁路为界)有特大城市9座,占特大城市总数的69.23%;大中城市61座,占70.93%;小城市和万人以上的城镇671座,占48%。它们又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兴工业化城镇不断涌现。区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笔者认为,有望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几个世界大都市区和准大都市区。

1、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最有希望建成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大城市区。第一,该地区城市网络已初具规模,等级、职能、分工比较清晰,有特大城市一个(上海)、副省级城市3个(南京、杭州、宁波);地级市11个(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县级市40个(丹阳、扬中、句容、泰兴、姜堰、仪征、江都、靖江、兴化、高邮、常熟、昆山、吴江、张家港、太仓、吴县、江阴、宜兴、锡山、武进、溧阳、金坛、通州、启东、海门、如皋、萧山、建德、富阳、余杭、海宁、平湖、桐乡、余姚、慈溪、奉化、诸暨、上虞、嵊州、临安等)城镇分布格局与河流、铁路一致,为大城市连绵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人口规模大、文化素质高,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智力保证。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远东地区经济中心,城市人力资本与科技开发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日本东京为100,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分别为20.04、9.0

2、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