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看法
近年来,科技创新不仅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攻方向。

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上海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而集聚和配置更多的创新资源。

那么,在此过程中,上海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上海的资源优势?接下来,本文将从科研和产业两个方面,阐述上海的优势和不足。

首先是关于科研。

目前, 上海大量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国企三类体制内机构内。

事实上纵观各种模式的科技创新中心,都离不开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云集,尤其是需要理工科院校,上海的高校资源众所周知,实力非常强劲,这里有包括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4所“985”高校以及10所“211”高校,高校结构合理。

科研院所,上海市拥有一所国家实验室,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6个大科学装置,以及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此外,上海市政府联合中科院以上海高等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张江实验室,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上海分部筹建,推进了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而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二期工程完全建成后,将形成“同步辐射光源+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优势互补的新格局,每年能接待近万名用户,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众多科教机构集聚成群。

上海的国企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研发场所。

以2000 年从科研院所事业单位转制为公司制企业的上海建科集团为例,一直是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 专精特新" 企业;去年混合所有制改制增资之后,目标是成为立足上海、布局全国、引领产业升级,在中国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中整体实力领先的科技服务型企业集团。

科研方面不足的地方。

首先,比起科研氛围,上海更知名的是它的“白领文化”,在上海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企和外资企业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使得本地大批优秀人才更倾向于寻求稳定的工作岗位,愿做“白领”而不愿承受创新创业的风险。

其次,上海的创新人才也相对不足,目前集聚在上海的高层创新人才并不多;国际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合作程度不高,预计至2020年,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常住人员占张江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将达到2%。

最后,科研投入方面,提出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和上海,在科研投入强度上,差异较
大,其中北京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6.01%,而上海仅为3.73%。

另一方面关于产业。

去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完成30133.86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3%、30.7%、68.9%。

上海在产业方面的优势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科学技术部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164家上榜“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9座城市,其中上海“独角兽”企业达36家,仅次于北京。

这些公司主要分布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汽车交通、软硬件、物流服务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此外,上海市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实现协同创新,建设网络数据安全中心、超算中心,扩大上海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范围,使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跑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二,产业集群,使资源配置效率高。

以上海比较有代表性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自1992年设立以来,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软件、现代生物医药3大产业为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光电子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商务业等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成为上海市创新、创业的密集区域、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区域、高科技企业的富集区域,成为生产型特征鲜明、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对园区内产业的集群制造和集群创新都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端化发展态势逐渐显现。

当然,产业结构优化这方面虽然一直在改革,但在此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服务化趋势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海的过度“去制造业化”,上海的企业纷纷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无形中切断了“产学研”联系。

新研发的产品找不到本地厂家试制生产,新研制的专利技术难以付诸实施,这种创新活动下游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上海产业价值链向高端环节攀升。

另外,上海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多数企业无创造无知识;经营成本高,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

其实相较于其他城市,上海的总体优势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突出,比如北京一向是政治中心、“有权任性”的代表,深圳市场开放包容、创业氛围火热,杭州专注于互联网、有着标杆性创业公司,但上海最终被选中成为科创中心试验地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上海更实干、也更加有韧劲,以及它独特的城市
性格与领袖气质。

针对上述所说的的不足之处,上海市政府一直有在出台相关政策来进行改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限制。

由此可见上海的决心。

科研方面的具体应对建议可以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引导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

产业方面,保持“上海制造”的优势地位,更要推动上海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未来制造业生产可能会向差异化方向发展,必须要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此外,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也应该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来,资本市场发展一向是科技创新中心建立的强有力支撑。

当前上海需要大力发展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产权交易、股票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的服务。

总而言之,上海要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借鉴其他科技城市的成功经验。

最后顺带一提,关于上海的科创建设,与我们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不论是其中的人才引进政策还是扶持创业的话题,都是我们未来有可能会接触到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继续跟进与关注。

我认为本节课程的最大价值也正是在于此,培养我们层面积极关注宏观政策的观念,从中思考,并分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感谢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