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几个数学模型及建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 数学模型与建模
数学模型是架于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
在数学发展的进程中无时无刻不留下数学模型的印记。
一. 模 型
为了一定的目的,人们对原型的一个抽象
例如:航空模型对飞机的一个抽象, 城市交通图对交通系统的一个抽象 二. 数 学 模 型
用数学语言,对实际问题的一个近似描述,以便于人们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例1:牛顿定律 假设:
1. 物体为质量为m 的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2. 没有阻力、摩擦力及其他外力,只有沿物体运动方向的作用力F 。 引入变量 x(t)表示在t 时刻物体的位置,则受力物体满足如下运动规律, 这就是牛顿定律的数学模型。 例2: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问题:能否从某地出发,
通过每座桥恰好一次,回到原地?
由4个结点7条边组成的图构成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 数学模型的特征
1. 实践性:有实际背景,有针对性。接受实践的检验。
2. 应用性:注意实际问题的要求。强调模型的实用价值。
3. 综合性: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四. 建模举例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 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下面给出几个数学建模的例子,重点说明: 如何做出合理的、简化的假设;
如何选择参数、变量,用数学语言确切的表述实际问题;
如何分析模型的结果,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或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模型。
例 1. 管道包扎
问题:用带子包扎管道,使带子全部包住管道,且用料最省。 假设:
1. 直圆管,粗细一致。
2. 带子等宽,无弹性。
3. 带宽小于圆管截面周长。
4. 为省工, 用缠绕的方法包扎管道.
参量、变量: W :带宽,C :圆管截面周长,θ:倾斜角 (倾斜角)包扎模型 θsin C W =
(截口)包扎模型 22||W C OB -=
进一步问, 如果知道直圆管道的长度,用缠绕的方法包扎管道,需用多长的带子? 设管道长 L, 圆管截面周长 C, 带子宽 W , 带子长 M. 带长模型 2
2
/W
C W LC M -+=
问题:
1. 若L = 30m, C = 50cm, W = 30cm , 则最少要用多长的带子才能将管道缠绕包扎上?
2. 现有带长M1=51m,计划将这条带子全部用来缠绕包扎上面的管道。缠绕时允许带子互相重叠一部分。应该如何包扎这个管道?(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
例2. 桌子摆放
问题: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能不能让桌子的四个脚同时着地?
建模证实,在一定条件下能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放稳桌子,即能让桌子的四个脚同时着地。
假设:
1.桌子的四条腿等长,四脚连线呈平面正方形ABCD。
2.地面的起伏是连续变化的。
3 地面相对平坦,使得桌子在任何位置至少有三个脚同时着地。
参数,变量。
1. 如何描述―桌子的四个脚同时着地‖?
记x A
x B、x C、x D分别为脚A,B, C, D与地面的距离。
,
则当x A =x B= x C=x D =0时,桌子的四个脚同时着地。
2.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让桌子的四脚着地?
定位:方桌的对称中心O位于平面坐标原点
移动:桌子围绕中心转动。记θ为AC与X轴的夹角, 则可用θ表示桌子移动的位置。θ0≤≤. 于是桌子转动时,4个桌脚与地面的距离是è的函数。由中心对称性知,只需两个距离函数表示桌子的状态。
令f(θ)= x A(θ ) + x C(θ ), g(θ)= x B(θ )+ x D(θ )
如果在位置θ*桌子四脚落地, 则有f(θ*) = g(θ*) = 0.
根据假设 2 知f(θ) 和g(θ)是连续函数,
根据假设 3 有f(θ) ∙ g(θ)≡0,∀θ.
根据假设1有f(θ1)=g(θ0) 和g(θ1)=f(θ0), 其中θ1=θ0+ 900
模型:
已知f(θ) 和g(θ)是连续函数,f(θ) ∙ g(θ)≡0,∀θ.
若f(θ0) = 0, g(θ0) > 0, 则存在θ*使得f(θ*) = g(θ*)=0。
证明:因为f(θ1)=g(θ0)>0, g(θ1)=f(θ0)=0,
令h(θ) = f(θ) - g(θ), 则h(θ) 连续且h(θ0) < 0, h(θ1) > 0. 所以,根据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知,存在θ*, θ0≤θ *≤θ1, 使得f(θ*) = g(θ*)=0。
问题:
1. 将例4的假设1改为―桌子的四条腿等长,四脚连线呈平面长方形ABCD‖,试构造数学模型证实结论同样成立。
2. 小王早上8:00从A城出发于下午5:00到达B城。次日早上8:00他又从B城出发沿原路返回并于下午5:00准时到达A城。试用数学模型说明A、B城之间定有一个位置,小王在往返A、B二城的途中于相同的时间到达该位置。
例3:交通路口红绿灯
十字路口绿灯亮30秒,最多可以通过多少辆汽车?
假设
1. 车辆相同,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2. 车距相同,启动延迟时间相等。
3. 直行,不拐弯,单侧,单车道。
4. 秩序良好,不堵车。
参数,变量:车长L,车距D,加速度a,启动延迟T,在时刻t 第n 辆车的位置S n(t)
用数轴表示车辆行驶道路,数轴的正向为汽车行驶方向, 数轴原点为红绿灯的位置。于是, 当S n(30)>0时, 表明在第30秒第n辆车已通过红绿灯,否则,结论相反。
模型
1.停车位模型:S n(0)=–(n-1)(L+D)
2. 启动时间模型: t n =(n-1)T
3. 行驶模型: S n(t)=S n(0)+1/2 a (t-t n) 2, t>t n
参数估计L=5m,D=2m,T=1s,a=2m/s
解: S n(30)=-7(n-1)+(30-(n-1))2>0 得n≤19 且t19=18<30=t 成立。
答案: 最多19辆车通过路口.
改进:考虑到城市车辆的限速,在匀加速运动启动后,达到最高限速后,停止加速, 按最高限速运动穿过路口。
最高限速:校园内v*=15公里/小时=4米/秒,长安街上v*=40公里/小时=11米/秒,环城路上v*=60公里/小时=17米/秒
取最高限速v*=11m/s,达到最高限速时间t n*=v* /a+t n =5.5+n-1
限速行驶模型:
S n(t)=S n(0)+1/2 a(t n *–t n )2+v*(t-t n*), t>t n*
=S n(0)+1/2 a (t-t n) 2, t n*>t>t n
= S n(0) t n>t
解:S n(30)=-7(n-1)+(5.5)2+11(30-5.5-(n-1))>0 得n≤17 且t17 *=5.5+16=21.5<30=t 成立。
结论: 该路口最多通过17辆汽车.
问题
1. 调查一个路口有关红绿灯的数据验证模型是否正确。
10. 调查的位置,走向,车道数,时间。
调查数据(至少三次):绿灯时间,通过的车数。分析数据不同的原因。
20. 分析模型的假设与实际是否一致;模型的参数与实际是否一致。
30. 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致时,如何修改模型。
2. 分析绿灯亮后,汽车开始以最高限速穿过路口的时间。
3. 给出穿过路口汽车的数量n随时间t变化的数学模型。
例4:人员疏散
建模分析意外事件发生时建筑物内的人员疏散所用的时间。
假设
1. 有一排k间教室,走道只有一个出口。
2 .人员撤离时,有序、单行、(间隔)均匀、匀速。
3. 室内人员排成一队列的时间不计,第一个人到达教室门口的时间不计(t0=0)。
参数:第k 间教室人数为n k+1, 教室距离为L k, 门宽为D,行进速度为v,人体间隔为d。如果只有第k间教室有人需要撤离,第k间教室疏散时间为T k
模型
K=1 情形:T1=(n1d+L1)/v
K=2 情形:
当第二间教室人不需等待时,即(L2+D)≥(n1+1)d,T12= T2=(n2d+L1+L2+D)/v,
当第二间教室人需要等待时,即(L2 +D)<(n1+1)d, 等待时间T= (n1+1)d/v- (L2 +D)/v,
T12= T2 +T=[(n1+ n2+1 )d+L1] /v,
讨论
模型:T=(nd+L)/v,
分析:v↗, 则T↘; d↗, 则T↗.
令d=0, 则有T=L/v。疏散时间与人数无关!? 假设中忽略了人体的厚度!!
补充假设 4. 人体厚度相同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