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华岩

在我台日前举办的“民生工程在基层”主题宣传报道采写竞赛活动中,全台共有42篇稿件参评。从总体看,绝大部分稿件属于常态报道,离优秀作品还相差较远。

比如,公路“村村通”,写的人特别多。但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一个套路:“省政府把公路‘村村通’确定为28项民生工程之一。现在这项工程进展如何了呢?请听记者XX的报道。”

这样报道,仅仅是告诉听众该项工作的进展程度,这种报道样式就是工作汇报。

还有一种是这样写的:“XXX革命老区,或者XXX县,XXX镇28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30万人,或者50万人从中受益。”

这类报道主要是展示工作,展现成果。我们叫它一般性成就报道。

穆青同志指出:“目前我们的国内新闻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一些日常工作”,“这样报道虽然也联系了实际,反映了实际,但是,仅仅这样是很不够的。读者从这些报道中往往只能知道我们的国家正在做什么、有些什么成就,而不能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思想性,这是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自《穆青论新闻》)。

42篇作品里,有没有给人思想启发、有思想性的好报道?有。凤毛麟角。

生活广播记者任荣荣写的公路“村村通”报道:“淮北市加强‘村村通’公路养护,延长了公路寿命,延伸了公路效益”,是一篇有一定思想含量的独家新闻。为什么?

现在“村村通”公路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的短期行为。而公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这篇报道着重写淮北市强化公路养护,巩固了“村村通”成果,从而给人们讲了一个思想:公路重建又重养,寿命效益都延长。人们听了思想受到启发,工作受到启示。

同样,交通广播记者吴寒芬写的一篇“村村通”公路报道:“庐江县村民自发组成督查组,监督‘村村通’公路施工质量”,也是一篇有一定思想含量的独家新闻。

现在,许多“村村通”公路在建设中存在“工程上马,没过几天就成豆腐渣”的现象。为此,庐江县部分村民自发组成督查组,对施工进行认真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这篇报道给人们传递了一个道理:工程要建好,监管少不了。好事要办好,监督不能少。听众听了以后,思想上受到启迪。

眼下,各地都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新农村。这篇报道一方面反映了村民在新

农村建设中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我们平时喜欢讲这篇报道“有新意”、“有深度”,那篇报道“以小见大”,反映了“大主题”。为什么会感到“有新意”、“有深度”?说到底,就是指有思想性。为什么会认为报道“以小见大”,反映了“大主题”?就是你报道的一件小事,阐明了一个大道理。说到底,也是指有思想性。

分析上述两篇稿子,我们发现,凡是报道带有共性的具体新闻事件,都可以从中抽象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或道理来。人们听了以后,在思想上有启迪,理论上有启蒙,理念上有启发,工作上有启示,就会感到你的报道“有新意”,“有深度”,“有道理”。你的报道就会打动人,引导人。这样的报道,再经过精心提炼、精心写作、精心制作,就有可能出线,推到全省乃至全国去比一比,拼一拼。

这里,我想对“以小见大”,谈一些看法。

42篇稿件在“推荐意见”栏里写得最多的话是:“这篇报道‘以小见大’,从一个点看到了全省”。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工作层面而非思想层面在写推荐理由。我们所讲的“以小见大”的“大”,是讲思想层面,是指在你报道的带有共性的新闻事件中,抽象出的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我建议,大家以后在写推荐理由时最好写明白,

这个“大”是个什么“大道理”,是思想方面某个大道理,还是政策方面某个大道理;是法制方面某个大道理,还是审美情趣方面某个大道理,等等。把它写出来,可以让评委一目了然。

有思想性,决不是在报道上贴个标签,喊个口号。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中包含着思想内涵,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就是说,思想内涵、思想火花,本身就蕴涵在新闻事实之中。

根据信息学理论,新闻信息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外在信息。就是显露在外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比如,“村村通”公路,饮水安全工程的自来水,农家书屋里的图书,等等。

二是潜在信息。就是潜藏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它们看不见、摸不着。比如,情感信息,意念信息,观念信息,信仰信息,等等。

“两重信息的融合,是新闻信息的最佳值,最佳形态”(引自李向明《广播新闻创优谈》)。

现在,记者常常去抓一些新闻事件的外在信息,而没有深入去挖掘新闻事件中的潜在信息。这次参评的大量工作性、成就性报道主要传递的是外在信息,所以这类新闻也称“表象报道”,“表皮新闻”。

罗丹讲:“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思想内涵、思想火花这些潜在信息,就要靠记者的慧眼在采访时去发现,去捕捉,去挖掘,去提炼,去揭示。这样才能写出有思想、

有见地的作品出来。

获本台2009年上半年优秀新闻类节目一等奖的“阜阳市种粮大户和散户灾年出现丰欠两重天”,报道了阜阳市种粮散户去冬今春遭遇干旱时大幅减产、而大户却普遍增产这样一件事。

怎么会出现这种巨大反差的呢?阜阳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做了这样的解答:“(出录音)大户产量高,就在于他的技术配套比较到位。而散户产量下降,是他的抗灾能力和技术配套都跟不上。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今后要想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就要实行规模经营。”

这一生产实践蕴涵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思想,就是规模经营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记者通过报道这一生产活动,把这个潜在信息揭示出来了。听众听了以后,会启迪思想,拓展思路。

新闻专题“‘限塑令’‘抓周’不能一限了之”一文讲到:“限塑令”实施一年来,白色污染依然存在,有偿塑料袋销量悄然上升,超市、商场成了获利者。

人们要问,为什么白色污染依然存在?为什么超市、商场成了“限塑令”的获利者?

记者又通过深入采访,有关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商家把过去提供免费塑料袋变成了现在卖塑料袋,卖的钱没用来治理白色污染,全部装进了自己口袋。商家成了限塑令的获利者。”有关研究人员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