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患者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液、脑脊液、Biblioteka Baidu节液等。
• 细胞内外液中离子组成:细胞外液的主要 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HC0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 为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为HPO42-和
蛋白质。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相似,正 常为290~310mmol/L。
• 二、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 • 1.水的平衡 • 尿量400ml以上
低渗性缺水
• 【病因】 • 造成水分过多或细胞外液溶质过少的疾病或情况都可以引
起 低渗性缺水。 • 1.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 • 2. 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 • 3. 使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适量的钠盐。 • 4. 治疗等渗性缺水时过多补充水分而忽视了钠的补充。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 • 1.尽早去除病因
• 2.可经口摄取水分;也可静脉补充,常用5%葡萄 糖溶液或0.45%的低渗盐水。补液量的计算可
根据临床表现估计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按每 丧失体重的1%,补液量为400~500ml计算。还 可根据血清钠浓度计算:补水量(ml)=[血清钠 测定值(mmol/L)-血清钠正常值(mmol/L)]× 体重(kg)×4。计算所得的补液量不宜在当日全
高渗性缺水
• 【病因】 • 1. 水分摄入不足 • 2. 水分丧失过多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高渗性缺水可以分为三度 • • • 轻度缺水 • • 中度缺水 • • 重度缺水
• 临床表现 • • 口渴 • • 极度口渴、尿少、皮肤无弹性、烦燥 • • 除了中度缺水的临床表现外,燥狂、幻觉、甚至
• 血液检查 血清钠、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增 高。
• 【治疗原则】
• 处理引起等渗性缺水的原因,减少水和钠 的丧失,用等渗盐水及平衡盐溶液尽快补 充血容量。大量输液时选用平衡盐溶液更 为合理和安全。还应补给日需要水2000ml 和钠4.5g.。如单纯补充水分而不补充钠盐, 可转变为低渗性缺水。
成分失衡——细胞外液内其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但不明 显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仅造成成分失调:低钾血症或 高钾血症、酸中毒或碱中毒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血清钠浓度正常为142 mmol/L 血清钠浓度 低于135 mmol/L称为低渗性缺水,高于150 mmol/L称为高渗性缺水。血清钠浓度在正 常范围内称为等渗性缺水
• 三、酸碱平衡及调节 • 1. 缓冲系统 • 2. 脏器调节 • 肺、肾
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衡
正常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约为 290-310mmol/L
• 容量失衡——体液的等渗性减少或增加:等渗性缺水 • • 浓度失衡——细胞外液内水分的增加或减少即渗透压发生
改变: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
• 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 • • 轻度缺钠 • • 中度缺钠 • • 重度缺钠
• 临床表现 • • 软弱、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 • 除轻度缺钠的症状外,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
• • 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甚至昏迷。休克。
部输入,一般可分在二天内补完。还要注意的是,
高渗性缺水患者体内实际的总钠量还是减少的,
因此在补液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钠含量的 动态变化,必要时适量补钠。
等渗性缺水
• 【病因】 • 病因主要有二种 •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 • 2.体液丧失于体外或第三腔隙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钠及水成比例的丧失,临床表现既有缺水症状又
• 血液检查 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 透压小于290mmol/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 白量、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均增高。
• 【治疗原则】 • 轻度缺钠补充5%葡萄糖或等渗盐水即可,中度以上尤其
是重症病人,可采用浓氯化钠溶液(3%~5%NaCl)。 出现休克的病人,可先输晶体溶液,后输胶体溶液,以补 足血容量,再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以进一步恢复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低渗性缺水的补钠量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 补钠量(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一测得血钠值 (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按17 mmolNa离子=1g钠盐计算补给氯化钠的量。公式仅作为 补钠安全剂量的估计而不能绝对依靠公式来决定补钠量。 一般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如将计算 的补钠总量全部快速输入,可能会造成血容量过多,对心 功能不全患者将非常危险。
• 2.电解质的平衡:主要电解质是细胞外液的 Na+,和细胞内液的K+
• 3. 体液平衡及调节 • 体液平衡主要是通过肾来维持的,受神经和内分泌反应的影响 •
•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
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 当血容量锐减是,机体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 以牺牲体液渗透的维持为代价的。
•
• 缺钠的程度
• • 血清钠在135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5g
• • 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5-0.7g
• • 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7-1.25g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 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钠、尿氯 测定明显减少。
有缺钠症状 • 主要为少尿、恶心、乏力、皮肤唇舌干燥、眼球
下陷,但口渴不明显。体液丧失量达体重体重的 5%,以血容量不足症状为主,表现为颈静脉平坦, 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体液 丧失达体重的6%-7%时,出现休克伴代谢性酸中 毒。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 尿量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增加。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 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的60%,女性约占体重的
55%。 • 体液组成:
• 细胞内液 占40%
•
• 细胞外液 占20%
• 组织间液 占细胞外液3/4, 占体重的15% •
• 血浆 占细胞外液1/4,占体重的5%
• 第一间隙:容纳细胞内液 • • 第二间隙:功能性细胞外液,为细胞外液的主体部分 • • 第三间隙: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包括胸腔液、心包液、腹
昏迷
•
• 缺水的程度 • • 缺水量为体重的2%-4% • • 缺水量为体重的4%-6% • • 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尿量减少、尿比重>1.025以上
• 血液检查:血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 透压>310mmol/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量、红细胞压积增高。
• 细胞内外液中离子组成:细胞外液的主要 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HC0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 为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为HPO42-和
蛋白质。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相似,正 常为290~310mmol/L。
• 二、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 • 1.水的平衡 • 尿量400ml以上
低渗性缺水
• 【病因】 • 造成水分过多或细胞外液溶质过少的疾病或情况都可以引
起 低渗性缺水。 • 1.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 • 2. 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 • 3. 使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适量的钠盐。 • 4. 治疗等渗性缺水时过多补充水分而忽视了钠的补充。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 • 1.尽早去除病因
• 2.可经口摄取水分;也可静脉补充,常用5%葡萄 糖溶液或0.45%的低渗盐水。补液量的计算可
根据临床表现估计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按每 丧失体重的1%,补液量为400~500ml计算。还 可根据血清钠浓度计算:补水量(ml)=[血清钠 测定值(mmol/L)-血清钠正常值(mmol/L)]× 体重(kg)×4。计算所得的补液量不宜在当日全
高渗性缺水
• 【病因】 • 1. 水分摄入不足 • 2. 水分丧失过多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高渗性缺水可以分为三度 • • • 轻度缺水 • • 中度缺水 • • 重度缺水
• 临床表现 • • 口渴 • • 极度口渴、尿少、皮肤无弹性、烦燥 • • 除了中度缺水的临床表现外,燥狂、幻觉、甚至
• 血液检查 血清钠、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增 高。
• 【治疗原则】
• 处理引起等渗性缺水的原因,减少水和钠 的丧失,用等渗盐水及平衡盐溶液尽快补 充血容量。大量输液时选用平衡盐溶液更 为合理和安全。还应补给日需要水2000ml 和钠4.5g.。如单纯补充水分而不补充钠盐, 可转变为低渗性缺水。
成分失衡——细胞外液内其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但不明 显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仅造成成分失调:低钾血症或 高钾血症、酸中毒或碱中毒
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 血清钠浓度正常为142 mmol/L 血清钠浓度 低于135 mmol/L称为低渗性缺水,高于150 mmol/L称为高渗性缺水。血清钠浓度在正 常范围内称为等渗性缺水
• 三、酸碱平衡及调节 • 1. 缓冲系统 • 2. 脏器调节 • 肺、肾
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衡
正常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约为 290-310mmol/L
• 容量失衡——体液的等渗性减少或增加:等渗性缺水 • • 浓度失衡——细胞外液内水分的增加或减少即渗透压发生
改变: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
• 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 • • 轻度缺钠 • • 中度缺钠 • • 重度缺钠
• 临床表现 • • 软弱、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 • • 除轻度缺钠的症状外,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
• • 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甚至昏迷。休克。
部输入,一般可分在二天内补完。还要注意的是,
高渗性缺水患者体内实际的总钠量还是减少的,
因此在补液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清钠含量的 动态变化,必要时适量补钠。
等渗性缺水
• 【病因】 • 病因主要有二种 •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 • 2.体液丧失于体外或第三腔隙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钠及水成比例的丧失,临床表现既有缺水症状又
• 血液检查 血清钠低于135mmol/L,血浆渗 透压小于290mmol/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 白量、红细胞压积、血尿素氮均增高。
• 【治疗原则】 • 轻度缺钠补充5%葡萄糖或等渗盐水即可,中度以上尤其
是重症病人,可采用浓氯化钠溶液(3%~5%NaCl)。 出现休克的病人,可先输晶体溶液,后输胶体溶液,以补 足血容量,再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以进一步恢复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低渗性缺水的补钠量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 补钠量(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一测得血钠值 (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按17 mmolNa离子=1g钠盐计算补给氯化钠的量。公式仅作为 补钠安全剂量的估计而不能绝对依靠公式来决定补钠量。 一般先补充缺钠量的一部分,以解除急性症状。如将计算 的补钠总量全部快速输入,可能会造成血容量过多,对心 功能不全患者将非常危险。
• 2.电解质的平衡:主要电解质是细胞外液的 Na+,和细胞内液的K+
• 3. 体液平衡及调节 • 体液平衡主要是通过肾来维持的,受神经和内分泌反应的影响 •
•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
肾素——醛固酮系统:恢复和维持血容量
• 当血容量锐减是,机体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 以牺牲体液渗透的维持为代价的。
•
• 缺钠的程度
• • 血清钠在135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5g
• • 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5-0.7g
• • 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
0.7-1.25g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 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钠、尿氯 测定明显减少。
有缺钠症状 • 主要为少尿、恶心、乏力、皮肤唇舌干燥、眼球
下陷,但口渴不明显。体液丧失量达体重体重的 5%,以血容量不足症状为主,表现为颈静脉平坦, 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体液 丧失达体重的6%-7%时,出现休克伴代谢性酸中 毒。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 尿量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增加。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 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的60%,女性约占体重的
55%。 • 体液组成:
• 细胞内液 占40%
•
• 细胞外液 占20%
• 组织间液 占细胞外液3/4, 占体重的15% •
• 血浆 占细胞外液1/4,占体重的5%
• 第一间隙:容纳细胞内液 • • 第二间隙:功能性细胞外液,为细胞外液的主体部分 • • 第三间隙:无功能性细胞外液,包括胸腔液、心包液、腹
昏迷
•
• 缺水的程度 • • 缺水量为体重的2%-4% • • 缺水量为体重的4%-6% • • 缺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 •
• 【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尿量减少、尿比重>1.025以上
• 血液检查:血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 透压>310mmol/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量、红细胞压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