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地方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地方资源
--------谈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平邑街道济容希望小学联系电话:4261061 公丕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但农村小学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科技馆等科学宣传场所,这些都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在农村小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一、加强资源的有效整合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我们强调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就是要视教学的具体需要,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显然,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加选择的统统拿来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利用。
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科学教材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一些内容并不是处处适用的,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以书本为参考,结合本地或者本校的特色来开展教学。以我校为例,我校处于城区东首,对一些植物、动物的生长;岩石矿物的观察这样类型的课比较头痛,因为实验材料太难准备了。怎么办?也发挥本地本校的特色呗,比如我们学校有种的菊花,而我校又有专门的花匠师傅,我与他交流了一下,知道他专门种花,于是我请他把种在校园的菊花种子送我一些,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种植,并且告诉学生校园里也种植了同样的菊花。学生在种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时观察校园里的菊花,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就算学生的菊花没有种成功,但是通过观察校园里的菊花,也可以将菊花的整个生命周期就呈现与学生的眼前。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科学课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不受家长学生重视;上课要付出比其他学科教师多得多的准备时间等等,但是教了近六年的科学课了,割舍不下这一分科学情结。我相信,只有更加关注科学课堂,关注教学,我们的教师才会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才能在有效教学方面有更多的建树,从而不断推动科学课向前迈进
三、发掘地方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
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科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随时而择、因地而栖。
四、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途径
虽然农村小学购买了很多实验教学器具,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细胞的模拟实验》、《摆的实验》、《风的模拟实验》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
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同时,注意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就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思考引伸发挥的气氛,启发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讲出来,即使是猜想、或者是不合理的解释,甚至是笑话也要鼓励,积极引导,使学生勇于思考。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地球的面纱》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本地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总之,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广泛结合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
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