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2004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林业大学2004-2005年度第一学期《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15分)
1、地球表层系统:海陆表面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包括地球内部和高空大气的部分。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人,在地球表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环境系统。
2、地质作用:天然地引起地壳物质的组成、地壳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能量、动力的来源划分: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3、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4、流域:河流或水系的相对独立的集水或汇水区域。
5、气压梯度力:有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分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6、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绝热上升单位高度时的温度降低值,为1℃/100米。用γd表示。
7、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8、树线:森林上限是垂直地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线,常称为树线。
9、土壤肥力:是天然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土壤能够供应或调节其所需要的水分、氧份、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决定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整体功能和协调程度。
10、隐域性:沼泽以及草甸、盐碱地等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还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地带性仿佛被隐藏起来,所以沼泽、草甸和盐碱地的分布规律性被称为隐域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地震带、深裂谷地震带。
成因: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区。
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2、岩浆岩常见结构和构造?
①岩浆岩常见结构:
玻璃质结构:在喷出的熔岩表面,因快速冷却而来不及结晶时形成。
隐晶质结构:在熔岩体内部冷却稍微缓慢些,常结晶成微级的晶体。
显晶质结构: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和从容结晶时形成肉眼明显可见的晶体。依晶体的大小可分为:粗粒、中粒、细粒、和伟晶等。
斑状结构(不等粒结构):在基质中存在斑晶的结构。
斑晶:岩浆侵入中,前期因为冷却较慢,从中先结晶出一些粗大的晶体,称斑晶。
基质:后来冷却变快,结晶成细粒或微粒的晶体,称基质。
②岩浆岩常见的构造:
块状构造:即岩石中各种矿物的排列无一定方向和特殊的组合,呈均匀的块体。
斑杂构造:岩石中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呈不均匀分布,在颜色和粒度上杂乱排列。
流纹构造:岩石中保存有熔岩流动的形迹,其中矿物和气孔呈定向排列。
气孔构造:熔岩中大量气体逸出时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
杏仁状构造:喷出岩中的气孔为次生矿物所填充。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哪几类?
上层滞水:处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特点:1、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2、来源,大气降水与地下水。
3、消耗方式是蒸发与渗滤。
4、易污染。
5、水量不大而季变化强烈。
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特点:1、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2、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凝结水或地表水通过包气带补给。
3、潜水面的位置有季节性升降。
4、具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水。
特点:1、水头高于上部隔水层。
2、补给区与分布区常常不一致。
3、不易受污染。
4、季节变化不明显。
4、何为热辐射?物体放射辐射的能力与波长、温度的关系?
①热辐射:物体放射的辐射能量是由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转化而来,即:热辐射。
②物体放射辐射的能力与波长、温度有关。
当温度一定时,放射能力随波长而各异,其中有一个放射能力最大的波长。
当温度升高时,总的放射能力增强
放射能力最大的波长缩短。
5、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山地垂直地带谱的主要因素?
①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地带性相互作用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空间地域分异。
②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
垂直地带的形成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地带谱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首先,不同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垂直地带谱类型。
其次,山地的距海度(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不同,垂直地带谱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
再次,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初始状况,也决定了基带的性质。
此外,山体性质(山体高度、山脉坡向与走向以及局部地形等)也影响到影响山地垂直地带谱。上述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正常带谱的形成。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1、全球年入海径流量 40立方千米,
陆地水量平衡:110—70 = 40,
海洋水量平衡:380—420= -40,
全球水量平衡:(380+110)—(420+70)=0或(380—420)+(110—70)=0
2、地面能量平衡方程:100=18+3+6+21+4+48
大气能量平衡方程:63+97=107+22+10+21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25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6分)
大小—→质量—→引力—→大气组成与密度—→温度、水的相态、水的保存
形状—→热量分配—→地表温度的分布—→地带性
运动—→昼夜变化、季节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对温度及其变差的调节
日地距离—→太阳辐射—→地表温度—→人与生物的生存
2、土壤剖面构造的一般特征?(2分)
在自然土壤的剖面中,基本的层次是:
1枯枝落叶层:分为:未分解亚层和半分解亚层。
2腐殖质-淋溶层:
3淀积层:
4母质层:
分析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