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塑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

摘要从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盛,一大批黑人作家开始在作品中关注黑人女性,不仅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视角对这个之前被遗忘的角落进行审视,也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出了多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不但使文学作品本身得到了丰富,也表达出了黑人作家的进步和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作品中塑造的不同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20世纪美国文学黑人女性形象塑造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迎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黑人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首先是黑人运动。自南北战争之后,广大黑人就一直致力于对种族平等的追求,虽然美国政府承诺种族平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黑人们还是受到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到了20

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已经从南部转移到了全国。另一方面,女权运动也逐渐兴盛起来,她们要求得到和男性一样的待遇和尊重,但是在女权运动中获益的几乎都是白人女性,黑人女性的地位依旧没有改变,所以说黑人女性遭受了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在这种情形下,很多黑人作家开始用自己的笔作为武器,对黑人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还击,为黑人女性应得的权益进行呐喊。于是诞生出了一个个丰满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类型的黑人女性形象,不但丰富了文学创作本身,也使得作品显示出了一种人性的光

辉,使得黑人文学成为了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作为牺牲者的黑人女性形象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文坛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理查德·赖特、拉尔夫·埃里森等人,继续在作品中控诉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为黑人女性摇旗呐喊,甚至一度成为了黑人女性的代言人。但是他们的作品中,还是延续了之前的风格,即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还是作为一种牺牲者的形象出现的。如理查德·赖特的作品《土生子》,小说的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贫苦的美国黑人,但是长期以来受到种族主义的歧视,使得他在追求幸福和自由道路上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于是他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开始杀害白人作为对这个社会的报复。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一方是他的家人,另一方是他的女友。首先是自己的母亲。当知道了托马斯杀人之后,他的母亲变得惊恐不已,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在她的心目中,黑人女性生下来就是一种贱命,不过是白人的奴仆而已,一切都要按照白人的吩咐去做,她不但自己对此深信不疑,同时也要求托马斯相信和接受,认为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之前托马斯遭遇到的种种失败,在她看来是他自己不努力的结果。这种泯灭自我的唯心宿命论给托马斯以极大的精神压力,他感受不到家庭带带给自己的温暖,家人的麻木和逆来顺受也逐渐让托马斯形成了扭曲的性格和变态

的心理。而当托马斯杀人之后,母亲也就自然成为了间接的牺牲者。托马斯的女友贝西,则是一个直接牺牲者。她和绝大多数黑人妇女一样,每天像牛马一样地为白人劳动,经常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

经和灵魂。她又用自己身体换得了托马斯对自己的关注和照顾,后来又渐渐爱上了托马斯。但是作为托马斯来说,他并没有将贝西当作爱人来对待,甚至没有将她看作是一个人来对待,她只是一个可以泄欲的工具,一个可以随时丢弃的累赘。但是贝西对此是十分盲目和麻木的,因为长期受到白人欺压,使她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她认为托马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敢杀白人的男人,这样对待自己反而是正常的。所以说,黑人女性是背负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牺牲者。此外,还有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里的黑人房东玛丽太太,詹姆斯·鲍德温《向苍天的呼唤》中的弗洛伦斯和伊丽莎白等人,她们或者将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或者寄托于宗教,都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自己苦难生活的根源,甚至对同种族的人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也感到差异和不解。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劣根性和懦弱性,让她们沉沦于苦海中不能自拔,有时候白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形象,还是作为一种牺牲者的形象出现的,通过对她们的刻画,让人们了解到黑人女性在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所遭受的欺辱和磨难,用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

二探索实现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

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举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黑人文学创作的里程碑事件,相对于之前的文学创作,她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不再是受苦受难的牺牲者,而是具有着自尊自立的品格和实现自我的追求。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她和她的作品最

好的肯定。《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就是一个代表。秀拉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美国黑人家庭,她的祖母甚至不惜在火车下压断自己的一条腿以换得每年微薄的救济金。秀拉继承了祖母傲慢和专横的性格特点。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个没有任何追求的人,对秀拉几乎不管不问,自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秀拉努力学习,以换得离开这里的机会,她认为除非能够让自己感到愉悦和快乐,否则自己没有取悦别人的义务,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她之所以选择出走,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体验,努力寻找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游历了十年之后,秀拉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尽管身上充满了反叛的特性,但是她还是无力改变这种大的气候。她将自己的身体看作是自己的武器和筹码,把一个个男人弄到手之后再予以坚决的丢弃,用男人对待女人的一贯手法来还击男人,她甚至连自己好友的丈夫也不放过。秀拉后来爱上了与她同样追求自由和独立的阿杰克斯,认为跟他在一起可以获得心灵上平等的交流,也第一次有了安定下来的欲望,但是阿杰克斯却拒绝了秀拉的要求,这让秀拉成为了一个被抛弃的女人,这次经历也使她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女性要靠自立和自强来换的别人的尊重,而不是靠玩弄男人来证明自己。虽然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十岁,但是临死的她并不后悔,她认为自己所做出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自己曾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生活过。秀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探索了一种黑人女性生活的新模式,唤醒了黑人妇女对自由、独立和平等的追求,所以她被公认为是最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最丰满和最成熟的黑人女性形象。

三寻找自我救赎途径的黑人女性形象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于198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紫色》,自面世会后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第二年就获得了美国文坛的三项大奖。女主人公茜丽14岁的时候就遭到了继父的奸污,但却因受到继父的恐吓,而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多病的母亲。母亲去世之后,她又被继父送给了一个老头艾伯特先生,从事着和其他黑人女性一样最底层的劳作,直到她见到艾伯特的情人莎格直呼艾伯特的姓名时,她才幡然醒悟。后来在不同人的影响下,茜丽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开始逐渐找回自己争取幸福的权利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后来的她勇敢地走出艾伯特家,开了一个缝纫铺子自谋生活,并逐渐敢于反抗艾伯特对自己的欺辱。一切行为都表明,茜丽已经从被动走向了主动,由一种逆来顺受变为了主动追求。与前期黑人女性作品不同的是,沃克一改之前作品中黑人女性单打独斗的情况,而是注重描写黑人女性的联合,受压迫的黑人女性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同盟。作品中茜丽就是如此,姐妹之间的情谊给了她巨大的力量和鼓舞。特别是艾伯特的情人莎格,甚至充当了茜丽救世主的角色,她经常向茜丽灌输一些关于女性觉醒和追求独立的思想,甚至还创作了一首歌曲送给茜丽,这让茜丽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在莎格的鼓励下,她第一次站到镜子面前,认真地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她学会了爱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后来在莎格的影响下,茜丽创造出了一种新风格的裤子,此后大获成功,收获了自己的事业,第一次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