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滩涂开发

江苏省滩涂开发
江苏省滩涂开发

的投资模式,使省、市、县、乡的多方围垦开发积极性,变成单方投资积极性。政府对滩涂开发主导地位的削弱,影响基层群众开发滩涂的积极性。

4、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破坏严重

就土地资源而言,全省100多万亩未围滩涂,大部分集中在盐城的东台、大丰、射阳三个县(市),约占62%,这三个县也是过去滩涂围垦最多的县。人均耕地较多。射阳县的射阳港乡,人均耕地达4亩以上,要种好现有耕地,已感到劳动力紧张,对围垦和开发新土地缺乏紧迫感。而开发积极性较高的南通、连云港资源不多,开发难度大,投资多。在生物资源方面,江苏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只适合发展贝藻类生产。而贝类资源集中在东沙和蒋家沙等辐射沙洲,资源量占全省贝类的80%以上。经济价值高的鲍鱼、扇贝等海珍品主要集中在连云港等基岩质深水海岸,分布不均匀。在开发利用上,县市的开发规划与全省滩涂开发规划不相配套,很多化工项目正向海边迁移,沿海生态环境恶化。80年代,江苏出现毛蚶受污染肝炎大流行;90年代,对虾病流行、文蛤大面积死亡等事件。今年,全省沿海赤潮出现频率上升,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发展。此外无节制捕捞也应重视。短短几年,“软黄金”鳗苗已濒绝境,刀鱼、带鱼、大小黄鱼日益稀少,海蛰资源萎缩。

5、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全省滩涂经济发展来看,江苏滩涂经济呈马蹄形,沿海南北滩涂经济发展较快,中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北沿海三市经济各有特点。南通滩涂加工业发展早,规模大,基础好。涌现出以正大、中洋、黄海等企业集团为代表的,以加工业为主体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连云港则依靠东桥头堡优势,依托海洲湾有利地形,发展海珍品养殖加工,成效显著。盐城经济总量虽不大,但滩涂资源最丰富,开发潜力大。目前,已在滩涂加工养殖,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上做足文章,大有后发之势。但三市在滩涂产业上都存在问题。一是都以农业为主,以水产养殖为重点。二是产品趋于雷同。三市气候、温差等自然条件相差无几,农业产品结构大致相同,除海洲湾外,三市均以贝、藻、蟹类养殖为主,加工业也围绕以上展开,呈现产业结构雷同。四是人才匮乏,开发项目科技含量低。江苏1993年开始实施“海上苏东”战略以来,人才匮乏已成为滩涂跃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滩涂开发技术仍属传统技术,缺少创新,滩涂企业整体素质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滞后,综合实力不强。国际交流合作少,对新技术不了解。产品结构以原料输出或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

6、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通讯不便

江苏滩涂大部分开发时间相对较短,基础设施滞后,开发不配套,以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贯穿沿海滩涂的高等级公路。正在修建的海防公路等级也偏低。此外,沿海地区大量桥梁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很多道路断头、断桥,形不成连贯交通。有的垦区围垦之初,人烟稀少,无路,无房,无水、无邮,无电,群众生活极端艰苦。每逢大小潮汛、台风、怪潮等恶劣天文气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群众缺医少药,更不用说文化、娱乐和子女上学读书等问题,能解决温饱已实属不易。

7、科技力量薄弱,投入产出风险大

近几年,尽管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完善,推广应用到滩涂开发中的各种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总体说,全省沿海滩涂开发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沿江沿海农民仍延续传统养

殖技术和方法,生产手段落后,抗拒和战胜自然灾害能力弱。长期围绕对虾生产养殖的虾病,仍未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尽管对虾采用循环养殖办法取得突破,但技术不成熟,不稳定。“高涂”养殖仍是靠天吃饭,一旦偶遇恶劣天气,大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长江水系中华绒鳖蟹的育苗技术安全指数还不大,失败机率很高。目前,滩涂开发要解决的养殖等难题很多,有很多问题都尚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科技兴滩力量亟待加强。

8、滩涂开发有关政策落实还不太到位

江苏是全国第一个制定滩涂开发法规的省份。江苏一向重视政策的推动作用。199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苏东”战略后,江苏就陆续制定出一系列促进滩涂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特别是1996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下发了苏发[1996]5号《关于加快发展江苏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苏政发[1996]5号《关于加快沿海滩涂开发的通知》、苏政发[1996]8号《关于建立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包含的政策归纳起来有22个方面。通过实践,22个方面的政策,对全省滩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有些政策在贯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部分政策不明确具体,操作性不强。如根据省委办发[1996]5号文件精神,“滩涂开发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得益,用于新匡围的投资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在该政策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则规定不明确。据了解,目前《土地法》并未规定如何操作取得土地使用权,但由《土地法》衍生出来的土地政策法规很多,按不同法规,结果不一样。如江苏如东海生集团投资3684万元,围垦开发滩涂1万亩,却没有能取得土地使用权。原因是国土部门要求其交完滩涂转让费(8000元/亩)、业务费(638.6元/亩)、评估费(4.8万元)、变更费(343.447万元)、土地管理费(199.36万元),总计各种费用9118.207万元后,才能取得土地使用权。所交费用是投资者围垦1万亩滩涂投资额的3倍,这里还不包括已按政策免收的土地使用费(1元/平方米)、划拨使用费(7.5元/平方米),合计8.5万元。由于企业投资决策,未有认真咨询研究,误认为只要投资围垦就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债务负担。加之,近年养殖行情不好,结构调整不快,经营不善,目前,曾是南通市水产行业支柱的海生集团,已濒临倒闭。二是政策不配套。滩涂开发政策中,许多解决问题的政策,只有原则,有的甚至早就已有,但操作办法和措施迟迟不能出台。如《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10年前就规定建立海岸带开发基金,且各级政府要求建立呼声较高,但时至今日,该基金仍未建立,关键就是省政府没规定好建立基金的操作细则。三是部门缺少协调。按照苏发[1996]5号文规定,“滩涂开发养殖用电应按农业用电收费”,但供电部门却规定,水产养殖用电一律按工业用电收费。又如苏政发[1996]5号文规定,“开发滩涂发展农业项目,从获利年度起,免征农业税、农业特产税3年”。有的县(市)从围垦养殖三年起算,只免缴二年。理由是能搞围垦养殖就肯定有利,没利不会搞。四是政策、法规缺乏合理性。根据《渔业法》规定,滩涂属渔政部门管理;根据《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规定,滩涂属各级政府的滩涂主管部门即农业资源开发局管理;根据《水利法》规定,大堤外200米属水利部门管辖;根据《国家海域管理条例》规定,滩涂属海域范畴,属海洋部门管理;根据1996年江苏省政府第5号文件规定“潮上带、潮间带(含辐射沙洲)属县以上农业资源开发局管理,潮下带属县以上海洋部门管理”。至于究竟谁管理滩涂,各县(市)有不同说法,上下不统一。

二、选择滩涂开发政策的目的和意义

滩涂开发政策是国家管理滩涂开发活动的手段,必须适应人们进行滩涂开发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它具备计划、组织、指导、调节、规范等一系列活动基质。因此,滩涂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们组织起来在滩涂开发目标指导下从事滩涂开发活动,以保证开发活动卓有成效,达预期效果。滩涂开发政策的选择,就是研究滩涂管理活动的侧重点即开发取向和这种取向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并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

1、滩涂开发政策选择的目标

滩涂开发政策选择的目标是进一步节约滩涂管理行政成本,创新开发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科技含量,增强滩涂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全面完成“十五”期间全省百万亩滩涂开发任务,促进滩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海上苏东”战略目标的实现。

2、滩涂政策选择的意义

①是迎接中国加入WTO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渔业大国,江苏是全国水产大省,且人口密集,滩涂水产养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滩涂开发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养殖成本上升,给滩涂开发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这就要求江苏要及时分析利弊得失,制定应对措施和方案,适时出击,选择好滩涂开发政策,发挥优势,在开发条件和开发环境上做足文章,以应对入关的到来。

②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需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滩涂是海洋的起点,陆地的延伸,滩涂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江苏在本世纪经济总量要取得突破,海洋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必须增加;滩涂新兴产业就必须有新发展。滩涂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滩涂开发政策选择得当,措施有力。

③是苏中率先崛起的需要

江苏苏北地区,特别是苏中地区,经济相对苏南落后,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总量不大,交通、信息不便,发展工业与苏南相比缺乏优势。但苏中沿海资源丰富,特别是滩涂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有得天独厚优势。苏中要率先崛起,就必须依托这种优势,发展滩涂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苏中沿海资源开发才刚刚起步,开发潜力十分巨大,这对苏中在全省率先崛起将提供物质帮助。

④是维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开发利用滩涂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索取。长期以来,滩涂开发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应该看到,一切开发活动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如果开发活动超过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不仅不会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出现负效应。因此,适时选择和制定滩涂开发政策,会加强人们对滩涂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资源是生产力的观念,是优势的观念,是商品的观点,以保证滩涂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⑤是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

滩涂开发政策的制定和选择,是滩涂依法管理的依据。政策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滩涂开发的效益和管理秩序。如果滩涂政策不能体现民意,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受到群众抵制和反对,依法行政难度就加大,行政成本就会上升,政策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如果滩涂政策科学合理,体现民意,符合客观规律,群众就会依法行事,行政效率就会提高,行政成本也相对降低。政策的权威性、导向性、规范性就得到体现。

三、选择滩涂开发政策的原则、依据和措施

(一)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党的基本工作作风,是我们选择滩涂开发政策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滩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开发好了,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开发坏了,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人类灾难。而滩涂多变,情况复杂。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制定政策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掌握滩涂开发经济规律,从滩涂开发大局出发,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长远地、系统地、科学地选择制定滩涂开发政策体系,为滩涂开发的有效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理论指导原则

任何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都必须遵循现代科学发展规律和基本原理,滩涂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江苏的滩涂开发,既要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讲话的指导下,也要积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和文化科学知识以及世界各国开发滩涂,发展海洋经济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更要吸收和运用当代政策科学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才能实现滩涂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目标原则

滩涂开发政策选择的第一步是确定政策目标。即明确通过选择滩涂开发政策所要达到的效果,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滩涂政策选择。其目的在于为政策设计明确方案,它对滩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意义重大,是滩涂开发政策设计和选择的基础,也是滩涂政策评估的依据和标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的特点。

4、效益原则

滩涂开发政策是通过对社会行为的指导和规范,从而保证滩涂社会关系有序、稳定与和谐,是确保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实现的有效保障。选择滩涂开发政策,就要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作为核心,明确体现三者利益原则。让滩涂开发政策的制定以滩涂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使滩涂经济利益需求得到实现和维护。

5、创新原则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发展的方向。滩涂政策的选择过程,实质就是政策创新过程。它既是客观实际是需要,也是干部和群众能动性的反映。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必须有创新,这样才能保持滩涂政策的生命力。如果照抄照转上级政策,不结合本地实际,不但会失去政策选择意义,也会窒息政策本身,不能得应有效果。同时,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创新,也不是违背原则的天马行空,凭空想象,更不是只讲形式的东拼西凑,而是党的方针政策灵活运用和真实体现,它是选择好滩涂政策的活灵魂。

6、与国际接轨原则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滩涂开发政策的选择就必须贯穿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只有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对滩涂开发的要求,江苏的滩涂开发才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促进滩涂经济发展。否则,滩涂经济必然后劲不足,发展放缓。当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选择制定出符合国际法、国际协约和国际惯例的政策法规,公开政策制定选择过程,实现透明化操作。

(二)选择滩涂开发政策的依据

1、滩涂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江苏滩涂资源丰富,滩涂土地资源总面积978万亩,占全国海涂面积的五分之一,居全国沿海各省之首,占江苏陆域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且每年还向外淤涨延伸2万多亩,是江苏最大一块土地后备资源。除土地资源外,水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港口、能源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江苏年均降雨量1022毫米,江、淮、沂、沭四大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储藏量50亿立方米。

近海浮游植物190种,浮游动物98种,海藻84种,潮间带动物198种,滩涂年均生物量17.6-17.9万吨。文蛤等5种优势种总量14.47万吨,占软体动物总生物量的81.5%;近海鱼类资源150种,其中,多获性种类25种;海岸带脊柱动物146种,现已列入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有30多种。

旅游资源,北有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云台山。构成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旅游区。中部有滨海平原,淤泥质海岸。国家已在盐城市滩涂建立了丹顶鹤和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其中,丹顶鹤数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盐城市沿海视野广漠,有“风吹草低见牛羊”无边无际的滨海草场,有港汊百出,珍禽嬉戏的河口苇田以及广袤无际的粉沙质潮滩;南部沿海位于长江口北,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狼山扼长江北口,沿海滩涂上有如东的海上“迪斯科”-北渔海涂采文蛤,“空中交响乐”-放风筝,启东元陀角观日出等旅游项目,颇受中外游客欢迎。

港口资源,有连云港、燕尾港、陈家港、响水港、射阳港、洋口港、吕四港等众多港口。沿海陆地风力平均有效功率密度为110-140瓦/平方米,年有效风速时数4000-5000小时左右。近岸10公里海域是全省风能最丰富的地区。

能源方面,辐射沙洲,长江北支和海州湾等强潮区,潮差较大,是全国潮汐能较为集中地区。

苏北-南黄海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沉积盆地。我国近海六大沉积盆地之一。油气储存量达30亿吨,是潜在的石油及天然气基地。矿藏方面,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生产基。

赣榆的沙矿、大理岩矿、本区还有连云港锦屏山磷矿、盐城市郊保温材料黏土、海门王浩铁矿等矿产资源均具开采价值。

(2)区位优势。

江苏滩涂处于全国沿海中部,是我国“π”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部位,是沿海南北经济轴线和长江、陇海-兰州铁路东西两大轴线的交汇点。南有濒江临海的南通,北有新亚欧大

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两个港口城市,中有资源丰富的盐城市及三市所属沿海各县,形成包括三市及所属13个县(市、区)的对外开放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3)劳动优势。

2000年江苏全省乡村从人数为2709.38万人。2000年沿海三市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1.4%,其中乡村从业人数819,7万人,占全省的30%。约有1/4-1/3的剩余劳动力,可为滩涂开发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4)外向化优势。

江苏沿海南北两端的连云港和南通市均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是通往太平洋市场和世界经济的桥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连云港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能沟通中亚和中欧30个国家和地区。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1/5,运费减少1/3。长江流域经济区,经济基础好,开放程度高。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5,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3,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也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和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地带。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工商业、农业、交通、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长江经济带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这也为江苏滩涂面向世界的窗口。

2、滩涂开发的重点

根据国家“十五”规划和2001年规划,江苏沿海发展的重点是:

(1)加快滩涂水产养殖步伐。重点发展“高涂”养殖、立体化养殖、精养高产养殖;加快滩涂养殖品种的更新和病害防治工作,优化产品结构,改善滩涂养殖环境,增加滩涂开发养殖科技含量,促进滩涂水产总量的进一步提高。

(2)加快沿海已围滩涂的开发利用。加强农副产品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沿海农副产品多种经营项目,重点建设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园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

(3)加快沿海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利用外资,嫁接沿海国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体制改革,实施抓大放小,完善产权责任制,按现代企业化的要求进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化企业集团。重点解决农副产品加工落后、品级低、品种少、工艺陈旧、包装落后等问题,有条件的加工企业,要进行产品质量认证,以适应入关需要,接轨国际市场。

(4)加快滩涂盐业与盐化工业发展。江苏沿海盐区是我国北方五大盐区之一,生产历史悠久,是江苏沿海地区的重要产业。“十五”期间,将继续实行海矿并举,合理布局,择优发展,综合利用,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在盐产品和盐化工上求突破,在质量、品种、数量上求发展,要进一步打破行业界限,促进盐业、化工业联合体的产生,从而促进江苏盐化工的长足发展。

(5)加快海洋医药的开发。进一步依靠江苏滩涂海洋医学化工生产的传统优势,抓住入关契机,利用有利条件,抢占制高点。帮助企业形成开发、研制、生产一条龙,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市场的能力。

(6)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沿海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加快资源开发速度。重点加强主要风景名胜区的配套建设,逐步发展地方特色旅游项目。要加强发展国内旅游,积极提高国际旅游,逐步走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相结合的道路,争取“十五”期末,把江苏沿海

建成滩涂特色显明,具有观光、娱乐、疗养、文化、体育等综合功能,国际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省内有重要地位的旅游基地。

(7)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滩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带动滩涂区域经济发展。要发展和增加小城镇,对有发展前途,区域经济增长功能较大,已有基础的乡镇,应给予优惠政策(如税收、城市养护费、投资比重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形成。要促进城乡一体化繁荣。要提高现有建制镇,增设新建制镇,通过搞好小城镇规划,明确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联系的网络建设,促进滩涂集镇自身繁荣。

(8)加快沿海港口发展。重点发展连云港港口群、中南部沿海诸港、长江口港口群三大港口群体,通过港口的发展带动江苏海洋运输产业发展,建成内外贸功能齐全、大中小港口配套,集疏条件适应,到发港协调,服务优良,管理先进的沿海港口群体系统。

(9)加快滩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江海提防达标建设;沿海高速公路的建设;新围垦区的道路、桥梁、出江出海涵闸建设,力争使滩涂实现交通便捷,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繁荣富强的江苏沿海滩涂经济带。

(三)滩涂开发政策选择的措施

1、加强滩涂开发认识,完善管理机构。

一是加强滩涂开发政策宣传。通过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滩涂开发认识,树立滩涂的资源意识、国土意识、优势意识和潜力意识。通过宣传,进一步加大滩涂开发力度,提高政府综合开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滩涂开发象西部开发一样得到重视。二是强化滩涂综合管理。滩涂开发政策的选择、制定、贯彻、实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江苏省委、省政府应及时制定政策,拿出方案,解决滩涂开发政出多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职责不清的混乱局面。改变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破坏资源,浪费人财物的现象。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权威的、行使综合职能的统一管理机构,实施滩涂开发管理、协调、监督工作。沿海各县市,也要结合机构改革成立相应机构,隶属政府系列,具体负责规划制定与实施、项目审批、资金和物资分配、资源保护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和协调等工作。

2、整体联动,加强合作,推动滩涂经济发展。

(1)运用三股力量。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省政府对沿海滩涂政策与资金项目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苏南、苏中和苏北沿海滩涂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苏南对沿海滩涂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跨区域重组。三是加快滩涂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江苏滩涂迅速崛起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前两者是加快沿海滩涂发展的启动与推动力,后者则是关键与根本。只有通过后者,来自外部的种种支援和帮扶,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我组织、自我发展机制,成为推动江苏滩涂经济发展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2)优化滩涂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主要由市场主体来决定。政府应把抓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强力推进沿海滩涂经济带建设迫切需要良好环境。硬环境方面,要切实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使之形成配套体系和较高的建设标准。软环境方面,则要营造好三方面环境:一是体制环境。即要通过制度创新,理顺体

制关系,改革审批制度,减少行政收费,改进公共服务,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全新体制环境。二是政策环境。既要把国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又要最大限度拓展地区政策空间,制定好地方性政策,要加快国际合作和贸易规则接轨,建立公平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为各方投资者创业提供宽松、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三是法治环境。应加快地方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步伐,用法律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保障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法律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强化法制与道德教育,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营造一个老百姓安心、投资者放心的滩涂社会环境。

(3)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把优势资源开发成支柱产业。在产业的选择上,要“异中求同,同中寻异”。“异中求同”是指江苏滩涂不能拘泥于现状,搞传统产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中寻异”是指实施产业升级过程中,江苏滩涂要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出发,在策略上,采取“差别化战略”、“错位经营”、“分层竞争战略”等,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发掘与培植,构建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经济,以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逐步形成单项的产业强势和综合经济优势。

(4)立足四大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我。国即将加入WTO,苏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面临严峻挑战。为迎接挑战,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做好开发利用资源这篇大文章。目前,沿海滩涂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投入产出效益低,但它最具开发前景。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大,但产出回报高,对区域经济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农业资源集中体现在农产品和种子上。江苏滩涂农产品数量大、质量好,但加工水平低,比较效益低。只要重视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将会显著提高沿海滩涂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创造良性发展环境

强力推进沿海滩涂经济建设,政府资金毕竟是有限。引民资、外资进入滩涂,是推进沿海滩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苏应针对沿海滩涂情况制定有利江苏滩涂发展的区别性、特殊性、扶促性和长远性政策,创造出良好开发环境。

(1)制定滩涂开发政策规划。滩涂开发政策规划是滩涂政策的研究和设计过程,它可使滩涂政策问题成为政策方案。是滩涂政策选择、制定的关键。滩涂政策规划重在研究,着眼整体,针对未来。它既强调政策方案的多样性,又强调政策方案的完备性和个体间的互斥性、创新性。江苏滩涂开发政策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为滩涂开发扶持政策的合法化打下基础。

(2)建立滩涂开发政策评估体系。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外,还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执行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政策评估的结果是选择滩涂开发政策最直接的依据。政策评估包括规范、测度、分析和建议四个方面内容,它决定滩涂政策的循环形式,是实现滩涂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江苏要建立多层次、公开、透明的政策评估体系,以确保政策选择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滩涂开发融资政策。一是鼓励培植融资企业。江苏滩涂现有的大中型企业及其存量资产,构成沿海滩涂经济带开发的存量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融资的主体,其有价值的资产可以通过交易转化为资金。推进沿海滩涂经济的发展,必

须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通过出售部分国有股权来筹集资金。目前,滩涂地区的经济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国有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积累状况对滩涂经济发展仍起决定作用。由于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这类企业的改制进展缓慢,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尚未进行现代公司制度改造,有的改了也不彻底。现在,一方面要加强改制的力度,对已改不彻底的企业做到彻底改;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将国有股本出售部分,向社会募集发展资金。通过股权出售不仅可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将现代企业制度真实有效地引入企业,而且可使分散的社会资金迅速凝聚起来转化为资本,这是解决滩涂开发资金分散和资本形成困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企业股票上市也可筹集大量资金。假如能培植10%的滩涂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每家企业从市场凝聚1亿元资金,就是数百亿元,那将对江苏滩涂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创新融资方式。ABS是国际上常用的筹资方式,它是把存量资产转化为货币资金用于新项目投资的新型融资方式。江苏滩涂资源丰富,特别是盐城地区的地下油气资源蕴藏量很大,开发前景广阔,可以通过该方式解决开采、利用的资金不足问题。BOT的含义是通过政府或所属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特定协议,准许投资方开发建设某一项目,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期限内独立经营获得利润,协议期满后将项目无偿交给政府或所属机构,它往往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沿海滩涂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用BOT方式,但必须解除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对投资者亏损补偿限制。BOT投资者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不能达到,政府应予补偿。另一方面,应打破只有外商投资才可采取BOT方式的限制,允许内资甚至当地的企业也可采用BOT方式。只要地方政府肯承担投资风险,就会有大量资本涌入滩涂。

三是建立融资媒介。江苏滩涂资本形成困难并且难以解决,这与江苏滩涂非国有经济成分不活跃以及增长速度不快有直接关系。尽快转换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是一条出路,但如果没有非国有企业或私人企业比较充分的发展,没有私人投资者的前赴后继,滩涂经济便没有旺盛持久的动力和活力。江苏滩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少,因而消费需求数量较少、层次较低,同时,由于储蓄率和积累率较低,导致可供投资的资金量较少。一方面低水平的消费需求对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缺乏必要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低水平的储蓄、积累和投资对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加之江苏滩涂地区仍存在不敢冒险,不思进取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否充满活力,关键看能否形成新兴企业不断涌现的良性增长与发展机制。组建创业投资公司在激励民间投资和催生新兴企业上,可起到重要的甚至是根本的作用。江苏滩涂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尽快创造条件运作起来。创业投资公司对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一部分资本,一方面分担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对民间投资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来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这应该成为苏北地区加大沿海滩涂经济建设融资的一个重要导向。

四是建立滩涂开发专项风险基金。江苏应在各级政府财政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预算内资金,作为滩涂开发的专项风险基金,同时,也可将在海洋、海岸带内征收的水产资源增殖保

护费、农林特产税等有关税费、内地有关土地税费中按一定比例安排的资金,以及通过自我积累等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列入风险基金。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滩涂及海岸带的基础开发,防范自然灾害、以及种养加工业的生产和基础性研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等方面。

(4)对现行政策作适当调整

①及时调整港口政策,促进江苏沿海港口发展。

随着《港口法》即将出台,国家对建港控制越来越紧,建港要求越来越高。江苏应积极呼吁国家放松对沿海港口建设的控制,特别要制定一些有利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沿海港口的政策,只有沿海港口上马了,江苏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才能算是真正启动起来。

②要适当降低滩涂土地转让费,切实降低滩涂土地价格。滩涂开发围垦,对企业已投入的资金,应与滩涂土地转让费相互抵消,不足部分再由企业支付。要制定政策,切实解决目前滩涂地价过高的问题,确保沿海滩涂的地价远远低于边界地区和苏南地区。

③调整围垦补贴政策。对滩涂围垦各级政府应列入财政预算,适当给予一定补贴,提高沿海可围滩涂的群众围垦开发积极性。

④加大减免税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政策,让投资者得到更多实惠,从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

⑤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只要不是国家垄断行业,内、外商都可自由进入。(1999年3月5日)

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摘要]现在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滩涂界定为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海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沿海滩涂界定为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两部门对滩涂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滩涂既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海涂主要分布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滩涂对于渔业养殖等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传统开发利用以围垦种养为主,开发模式单一、层次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逐步成为沿海地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因此,加强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盐城位于江苏东部沿海,沿海滩涂资源是盐城的一大重要特色,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优势、振兴地方绎济一直是盐城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现状的分析,对比国内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剖析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结合盐城实际,提出推进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和措施。通过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滩涂渔业滩涂百科环境环保措施 海洋滩涂系指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我国海 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滩涂不仅是 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 滩涂资源用途很广,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可以开辟盐田,是发展盐化工原料基地的好场所。我国目前有盐场50多个,盐田总面积33.7万公顷。年产量达2000万吨,是世界第一产盐大国,其中80%为海盐;围海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建国以来,在辽河口、渤海湾、苏北、杭州湾、珠江口等地进行了大量围垦,总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这些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及热带水果生产地;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目前水产养殖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的项目,经常涉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将沿海滩涂适宜成陆的部分,通过工程措施促其脱离海水影响,扩展陆地资源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滩涂围垦开发也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处理好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注对海涂养殖地、芦苇地、红树林以及港口航道等方面的影响,以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 我国沿海地区滩涂质地分布与陆地输入的泥沙物质质地和海水动力作用关系密切。各岸段的滩涂质地有泥砂质底、砂泥质底、砂质底、淤泥质底、卵石底、砾石底、礁石底和珊瑚礁等。不同滩涂质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不同的贝藻类生物生长。淤泥质滩涂土质较肥沃,营养物质较丰富、是许多贝藻类喜欢栖息生长繁殖的地方。当地一般根据各种贝藻类的生活习性,选择生长育肥快、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高的天然贝藻类进行人工养殖。滩涂土壤以滨海盐土为主,盐土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受海洋潮汐咸水顶托和絮凝作用,不断在近海沉积。当其尚处于水下堆积阶段时,则为高矿化海水所浸渍,成为盐渍淤泥。当高等植物出现而开始土壤形成过程时,积盐过程则成为成土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盐渍淤泥也就变为滨海盐土。由于我国滨海地区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自南而北逐渐干旱,土壤含盐量也相应随之由小增大。华南沿海的盐土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2%,而华北和东北的盐土表层含盐量达到2%-3%,个别甚至高达5%-8%。南海沿岸各大河流的入海河口地区分布着一些酸性滨海盐渍土,又称“咸酸田”“反酸田”,能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必须采取改良措施,才能垦殖利用并取得较好收成。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自北向南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滩涂土地资源分布呈一狭长带状,由潮上、潮间和潮下3个地貌单元构成。海岸带的土地资源随着地貌分布形态,分为平原岸段和基岩岸段两种基本土地类型,二者呈相互交错分布状态,大致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的上海至辽宁以平原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辽河平原、黄淮海大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其间穿插分布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海州湾等基岩岸段土地资源;钱塘江口以南的浙江至广西等沿岸以分布基岩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我国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向海延伸的前沿地带,其间分布有珠江、饮江、韩江、九龙江、晋江、兰溪江、闽江、瓯江、椒江和曹娥江等各类平原三角洲。 平原岸段地面坡度较平缓,从陆地、滩涂到浅海底的比降一般循序渐变,海岸线较平直,在江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和海水动力作用下,平原岸段的陆海交界处土地资源常处于不稳定变化状态,总的趋势属于向海扩伸土地的淤涨型岸段,局部为冲蚀型岸段,土地资源有后退消失现象。目前平原岸段的土地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只有个别岸段利用程度较低甚至未开发,其中以黄河三角洲和苏北沿岸较为突出,有大面积盐碱荒滩待开发利用,是我国平原岸段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两个岸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km,包括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1个滨海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我国因实施大规模围海工程,许多海岸线因裁弯取直而缩短长度。全国岛屿面积大于500m2的共有6536个,岛屿岸线总长14390km,包括台湾省属岛屿岸线1824km。根据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岸带调查资料,我国有滩涂资源总面积达217.09万hm2,其中95%以上分布在大陆岸线的潮间带,而岛屿滩涂资源面积分布较少,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5%以下。按滩涂资源分布地形部位,我国滩涂资源可分为海滩涂、滩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起步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于本世纪,但由于社会各界对沿海滩涂的重要性(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囿于海洋社会学、海洋管理学等海洋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为沿海滩涂的研究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导和框架借鉴,因此我国沿海滩涂研究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潮流,滩涂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沿海省市区,如江苏、浙江,其他地方鲜有此类研究。 2000年,由彭建、王仰麟撰写的《中国沿海滩涂研究》首次将沿海滩涂作为一个独立 课题引入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内,从此沿海滩涂研究脱身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内。自此,有关于沿海滩涂的学术研究成果愈见丰硕,笔者在通览有关文献后发现,已有学术研究中关于沿海滩涂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滩涂的概念界定,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沿海滩涂的功能探索和沿海滩涂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沿海滩涂的定义及类型、功能、开发利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一、定义及其类型 1、定义 关于沿海滩涂(Shoaly L and)概念的界定,由于沿海各地滩涂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陈放认为,滩涂仅指潮间带新沉积的滩地(陈放、马延祥,1982)。朱大奎等学者指出海涂等同于滩涂,是淤泥质海岸带潮间浅滩,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泥滩(朱大奎,1986)。彭建则从两个角度界定滩涂的定义,从纯学术观点来看,沿海滩涂只能是潮间带( Tidal Zone) ;从开发利用角度看,沿海滩涂不仅拥有全部潮间带,还包括潮上带和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是一种广义的理解。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对沿海滩涂作出明确定义,除此之外,对划分沿海滩涂“三带”(朝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潮位也仍有争议,即潮位是取最值,还是取平均值。2、类型 关于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划分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其中,杨晓焱依据滩涂资源不同的变化形态划分,可分为淤涨型滩涂、稳定型滩涂和侵蚀性滩涂三种(杨晓焱,2011)。百度百科则根据潮位、宽度及坡度,将沿海滩涂分为高潮滩、滩涂、中潮滩、低潮滩三类。彭建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认为沿海滩涂可以分为泥滩、砂滩、岩滩及生物滩(彭建、王仰麟,2000)。 目前国内关于沿海滩涂的分类方法主流为彭建的景观生态系统的划分方法,大部分学者也以此划分方法作为研究基础。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管理办法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时间: 2010年8月26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规范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的审批和管理,促进沿海滩涂资源的科学开发,依据《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滩涂规划》)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沿海地区内实施滩涂围垦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适用本办法。滩涂围垦项目主要包括围区围堤、促淤导堤和跨海大桥等;开发利用项目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临港产业及新型城镇建设等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条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滩涂规划》,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行科学、民主、合理决策,注重公平和效益。 第四条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依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滩涂规划》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或计划,使滩涂资源开发做到有序、可控。省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安排全省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的年度计划,并会同省财政部门、省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并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用地计划。 第五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的项目管理。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审批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下达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和稽查。省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滩涂围垦和开发建设,组织推进滩涂开发利用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各级财政性资金的筹措、下达和管理。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滩涂围垦项目和开发利用项目用海的海域使用预审、海域使用权证书办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核准等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计划管理、土地及开发利用整理、围垦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登记和土地使用权管理工作。农业资源开发部门负责滩涂农业围垦项目行业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由其审批的开发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和相关环境工程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滩涂资源是我省重要的资源,也是我省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基础,为避免资源开发的无序、失控,真正实现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项目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分别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第七条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等项目,经省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可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 陈 君,张长宽 (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 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海岸带资源;江苏沿海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虽然江苏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却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1]。因此,为实现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选择适宜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低层次、传统式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的地发展。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1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1 沿海滩涂资源状况 江苏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海岸线长888.9 km。其中淤泥质海岸是主要类型,占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古黄河与古长江为江苏海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沿岸海域南黄海旋转潮波系统和东海前进潮波系统的辐聚作用下,形成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辐射沙脊群[2-3]。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500 167 h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为30 747 hm2,潮间带滩涂面积267 667 hm2,辐射状沙脊群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 753 hm2。 1.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江苏沿海地区内辖14个沿海市、县、区;土地面积为3.05万km2,占江苏土地总面积的29.63%;人口1 779.28万人,占江苏总人口数的23%。 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0 312.6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 622元,其中,沿江地区生产总值为15 201.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 647元;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 547.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 923元。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远低于全省和沿江地区。2008年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省的1/2,仅为沿江地区的1/3(图1)。虽然2000年以来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直持一定速率增长,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各县市2001年以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示(图2)[4],大丰市以南(含大丰市)的各市、县、区均高于沿海地区的平均值,而大丰市以北则均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值。 图1 2008年江苏沿海与沿江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2 近年来江苏沿海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成为沿海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文拟从前期各地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东台市实践为视角,对沿海滩涂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滩资源。 关键词沿海;滩涂;开发现状;保护对策 在我国荒山地、荒坡地、荒草地、荒碱地和荒沙丘六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滩涂资源经济价值最合理、投资最可行,开发潜力巨大[1]。但滩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复杂性较高,尤其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博弈的态势。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是必要的。 1 各地滩涂的开发现状 1.1 滩涂开发成果 截至2002年,浙江省舟山市围垦造田327处,围垦面积12 332.8 hm2,使64个小岛(礁)与大岛相连,扩大了海岛陆域面积[2]。1949—2001年,上海市共圈围滩涂8.73万hm2,使上海市陆域面积扩大了14%[3]。截至2003年,厦门市围垦滩涂21处,围垦面积达5 900 hm2[4]。1951—2008年江苏省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达27.50万hm2,增加耕地5.70万hm2。截至2005年底,东台市共围垦滩涂1.37万hm2,形成耕地1.00万hm2,水产养殖0.30万hm2。2011年12月,迄今为止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一次性用海面积全国最大的匡围项目,也是全省第一个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滩涂项目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全面启动,东台市历史性地走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沿。按照江苏省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计划围垦18.00万hm2,其中东台市占6.67万hm2。东台市将对这些滩涂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实现“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提供强劲支撑。 1.2 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 各地滩涂开发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利用方向单一;缺乏总体规划,管理不够规范;政府投入资金匮乏,民间资本引进力度不强;重开发轻环境保护现象仍然存在。当前,东台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是全省最多的,但滩涂开发的层次、速度和滩涂经济增长较为滞后,与南通市以及友邻县(市)比,还有很大差距,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凹槽”[5]。 2 滩涂开发与保护对策 2.1 以设置专门机构为特色,开发与科研同步 滩涂的开发需要结合各自特点走差别化发展之路,其保护也更应遵循地域属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此,东台市滩涂设立专门科研机构,将中科院南京分院东台市滩涂研究院设立于此,走开发与科研同步之路。针对东台市滩涂的特点重点开展滩涂围垦工程、新垦滩涂快速治理与培育、滩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引进,促进滩涂的科学开发利用,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2.2 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开发与保护同步

江苏省高三地理总复习海岸线和海岸带练习

海岸线和海岸带 1.江苏盐城沿海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关于滩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B.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没有矿产资源 C.滩涂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D.滩涂养殖是沿海地区利用滩涂的主要方式 2.下列关于海岸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岸带是指从海岸线向海洋延伸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B.各国海岸带的宽度均为12海里 C.海岸带不包括陆地和滩涂 D.海岸带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3.有关海岸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B.海岸线位置固定不变 C.海岸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D.海岸带的范围由低潮水位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岸可以分为侵蚀型、堆积型与生物型三种 B.生物海岸分布的共同点是分布在亚热带海区 C.堡礁分布在远离大陆的热带海域 D.堡礁平时在海面以上,形成保护海岸的堡垒 5.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 A.大陆架 B.海岸带 C.大陆坡 D.洋盆 6.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呈现出“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的特点。据此完成(1)~(3)题。 (1)该海岸地带最可能出现哪一种经济活动() A.农业 B.牧业 C.渔业 D.盐业 (2)下列哪个地区的海岸,可见到该种景观() A.中国东部 B.澳大利亚南部 C.挪威西部 D.智利中部 (3)形成该种海岸的地质作用和北美洲哪一项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A.疆域广阔,气候差异大 B.河川呈放射状,源远流长 C.东西两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众多

南通市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现状与成效

中国港湾建设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ffects of coastal beach reclamation in Nantong YANG Hong-bing 1,LUO Feng 2,CHANG Man 2,ZHANG Yi-yi 2,SONG Xiao-cun 2 (1.Jiangsu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Co.,Ltd.,Nantong ,Jiangsu 226000,China; 2.Tidal Flat Research Center of SOA (Jiangsu Province),Nanjing,Jiangsu 210036,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abundant coastal resources of Nantong coastal area,a series of beach reclam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long the coast of Nantong since the Tenth Five-Year Pl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coastal tidal flats in Nanto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of the coastal areas in Nantong,we summarized a series of results brought by the tidal flat reclamation in the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ening of beach reclamation in Nantong coastal areas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space for fishery development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fishery development,speeding up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sea industries,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ort infrastructure,promoting 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coastal tourism.Key words :coastal beach;resources survey;development status;effect 摘 要:基于南通沿海广袤丰富的滩涂资源,自“十五”以来,南通沿海开展了一系列的滩涂围垦工程建设。通过 对南通沿海滩涂资源潜力的分析,结合南通沿海地区当前滩涂围垦现状情况,总结了该区域滩涂围垦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效。研究成果表明,南通沿海地区加强滩涂围垦有利于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升渔业发展水平;加快陆海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促进临港产业发展;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关键词: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现状;成效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17) 04-0005-04doi :10.7640/zggwjs201704002 收稿日期:2017-02-27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05,201005006);国 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YQ29045109 )作者简介:杨宏兵(1981—),男,江苏海安县人,硕士,高级工程 师,从事港口投资开发、项目管理工作。E-mail :1109657472@https://www.360docs.net/doc/dd7959754.html, 南通市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现状与成效 杨宏兵1,罗锋2,常曼2,张一乙2,宋晓村2 (1.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2.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第37卷第4期 2017年4月 Vol.37 No.4 Apr.2017 0引言 沿海滩涂潜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资源。滩涂围垦是目前世界各国缓解不断加剧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压力和实现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国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 进,因土地资源匮乏造成的各种矛盾不断凸现, 急切需求围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 景与行动》等国家级战略的深入推进,也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 南通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还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叠加区,承担着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辐射中西部的独特作用[1]。大力实施沿海开发,已迅速形成新一轮开发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南通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生物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生物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摘要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11科346属55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现已记录到各类动物计1 6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84种。在盐城沿海滩涂生物资源保护方面应注重科研和规划,强化科学管理工作,以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滩涂湿地;生物资源;珍禽;环境保护;江苏盐城 盐城沿海滩涂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亦即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丹顶鹤等湿地珍稀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海滨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中国最大海岸带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2°34’~34°28’,东经119°48’~120°56’之间,由盐城市沿海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五县(市)滩涂组成,总面积4 530km2。它始建于1984年,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接纳为网络成员。根据调查研究,本区共有鸟类394种[1-9],其中有丹顶鹤、白头鹤等我国一级保护动物12种,大天鹅、白枕鹤等二级保护动物65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鸟类190种,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中的鸟类53种。丹顶鹤的保护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野生种群数量仅2 600只[10],迁徙种群约1 600只[2],近年来此越冬的数量多时达1 128只,为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迁徙越冬种群。同时,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又是东南亚及澳大利亚与西伯利来苔原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是水禽繁殖、越冬的重要场所和珍稀濒危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 1盐城沿海滩涂湿地的形成及其演变 江苏盐城海岸带位于中国海岸中部,是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 早在1128~1855年间,黄河从江苏北部入海,长达700余年,在江苏的南端是长江入海口,南北两方的丰富径流带来了大量泥沙,形成了广阔的苏北黄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黄河入海的大量泥沙经过潮流、波浪作用的参与,又在三角洲两翼的海湾中形成了广阔的滨海平原,其成陆方式以沙洲并陆为主,以并陆后岸线的均匀淤长为辅[9,11,13,14]。1855年黄河北迁后,泥沙来源骤减,致使射阳河以北开始侵蚀,射阳河以南仍在增长,保护区核心区滩涂仍以每年50~200m不等的速度向海域延伸[12]。 以现在的射阳河为界,北部地区在1855年黄河北归后,泥沙来源断绝,岸

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8.11.30 【实施日期】1998.11.3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江苏省要害保卫工作规定》等14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148号) 《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已经1998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代省长季允石 1998年11月30日 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滩涂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滩涂,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沿海滩涂的促淤、围垦、利用和保护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省滩涂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滩涂除外。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滩涂。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以及其他形式开发利用滩涂,谁投资、谁收益。 国家依法保护从事开发利用滩涂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开发利用滩涂应当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讲求效益。 第六条省及沿海市、县(区)主管滩涂开发利用工作的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七条全省开发利用滩涂总体规划由省主管滩涂开发利用工作的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开发利用滩涂总体规划应当与水利、航道、港口、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林业、渔业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渔业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渔业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渔业资源繁殖保护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0]151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12.14 【实施日期】2010.1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渔业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 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15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海洋渔业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的意见省海洋渔业局

为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和现代渔业建设,根据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省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坚持把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以科学规划、确权发证、严格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到2011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省、市、县(市)各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规划内的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率达到100%,为推进我省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进一步规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的水域滩涂。辖区内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面积超过10000亩或现有水产养殖生产规模超过3000吨的县(市、区),都应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水域滩涂规模小于上述的县(市、区),可以用其他形式确定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农垦、盐业等系统的水域滩涂养殖,原则上应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跨行政区域用于养殖的水域滩涂,

国内外滩涂开发与研究进展_裘江海

国内外滩涂开发与研究进展 裘江海1,蒋 鹏2 (1.浙江省围垦技术开发中心,浙江杭州 310014;2.浙江省水电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1) 摘 要: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就国内外滩涂资源的 开发与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关键词:滩涂开发;研究进展;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P7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01X (2005)03-0012-03 收稿日期:2004-02-08 作者简介:裘江海(1961-),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滩涂开发管理工作。 1 滩涂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人类同自然斗争过渡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史诗。从全世界范围看,围海造地是滨海居民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在总体上是利远大于弊的。在农业经济的时代,人们不得不修建堤塘以防御天灾。入海河流无论大小都要从陆地携带一定数量的泥沙,通过洪水挟带到下游,除了造成河水泛滥外,大部分泥沙堆积在河口段或三角洲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造陆行为。河水带来丰富的有机溶解盐,使肥沃的海积)冲积平原成为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宝贵土地资源。由于河口地区航运业的优势,世界各大三角洲区大都逐渐成为近代文明工业发展的基地。所以与海争地一向是沿海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一项重要的生产和科学实践。 海岸带是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带。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与海岸带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海岸带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安全屏障,后来,它成为工业、商业和城市的一个重要区位。虽然前两者至今仍然至关重要,然而,现在人类与海岸带关系着重点逐步转向海岸带利用、保护和休闲。随着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把海岸带作为一种共同的资源,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对海岸带的利用和开发必须符合: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的原则。 最近十几年,尽管海岸的科学知识迅速增长,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海岸侵蚀的控制和应对海平面升高仍然是海岸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破坏性的海岸风暴潮仍然会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低纬度海岸更是如此。人们盲目地对河口湿地进行围垦,导致维持生物繁衍和多 样性的河口湿地逐渐丧失。一个多世纪以来,海岸水域一直被用来作为便利的废弃物倾倒场所,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为此,拓展海岸空间需要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加有效的科学管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系统有序的工程措施,以取得更大的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国外滩涂开发与研究进展 滩涂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环形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因而,各国(地区)沿海岸线都有滩涂分布,只是主要分布类型和地域有所不同。如潮滩在国外主要分布在荷兰、法国等大西洋沿岸,以及英国沃什湾,北美芬地湾、加利福尼亚湾,南美亚马逊河口、圭亚那沿岸等处;生物滩则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部分岸段。 211 西方各国滩涂利用主要方式 (1)个体经营大规模机械化农场,发展大农业。典型的如荷兰围垦滩涂,发展园艺业和畜牧业,取得了极大成功。 (2)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憩地,并形成一大旅游景观。 (3)盐田海水制盐。 (4)海滨康乐游览地,发展滩涂旅游业。(5)港口、城镇社区建设。 亚非拉的大部分地区利用滩涂,大力发展农业(但大部分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均较低)和港口城镇建设,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分布有日晒制盐场和海滨旅游地。许多地区不太注重(或无能力)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滩涂环境,反而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破坏生态环境,如东非沿岸的海沙、石灰石和珊瑚等因长期采掘而受到很大破坏,直到最近几年,这个问题才逐渐受到重视。此外,亚非拉地区经济发达的沿海国家(地区),围海造地主要用于建设沿海工业园区,如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 # 12#第3期 总第139期 2005年5月浙江水利科技Zhejiang Hydrotechnics No.3 Total No.139 May 2005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_陈君

D OI :10.3876/j .issn .1000-1980.2011.02.018 收稿日期:2010-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18);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JS -9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1020098)作者简介:陈君(1974—),女(满),辽宁丹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E -mail :junc hen @hhu .edu .cn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陈 君1,张长宽1,林 康2,丁贤荣3,袁汝华4 (1.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江苏南京 210013; 3.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4.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 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 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 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 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 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 施. 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海岸带资源;江苏 中图分类号:P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11)02-0213-07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虽然江苏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却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1].因此,为实现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选择适宜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低层次、传统式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本文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1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1 沿海滩涂资源状况 江苏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海岸线长888.9km .其中淤泥质海岸是主要类型,占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古黄河与古长江为江苏海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沿岸海域南黄海旋转潮 波系统和东海前进潮波系统的辐聚作用下,形成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辐射沙脊群[2-3].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 500167hm 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为30747hm 2 ,潮间带滩涂面积267667hm 2,辐射状沙脊群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753hm 2. 1.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0312.6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22元:其中,沿江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1.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647元;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547.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23元.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全省和沿江地区.2008年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省的1/2,仅为沿江地区的1/3(图1).虽然2000年以来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直持一定速率增长,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各县市2001年以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示(图2)[4],大丰市以南(含大丰市)的各市、县、区均高于沿海地区的平均值,而大丰市以北则均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值. 第39卷第2期 2011年3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9No .2Mar .2011

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及前景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

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及前景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持续增加,沿海滩涂开发成为沿海各地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难题的主要途径。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目前的滩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其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标签:滩涂开发利用上海浦东新区 1上海市浦东新区滩涂的开发利用现状 上海居长江河口,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地处我国素有黄金海岸之美誉的东部沿海的中部,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上海潮滩,孕育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资源组合类型。上海现代潮滩主要分布在崇明岛东部和北部,南汇边滩,横沙岛东部和杭州湾北岸,此外,长兴岛北岸和西部、扁担沙、九段沙和北支中段的黄瓜沙附近均有发育。 浦东新区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区内长江口岸线长46.43千米,滩涂资源主要依靠北起浦东国际机场,南至芦潮港汇角的南汇边滩。南汇边滩界于长江口和杭州湾之间,是长江口与杭州湾两股水流涨潮分流和落潮合流的缓流地区,涨潮水流携带大量泥沙上滩,在缓流区落淤,促使滩地淤涨发育[1]。其滩涂开发与利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围海造地,增加耕地面积,综合开发农业: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老港镇东部的浦东东滩农业综合开发基地,5万亩滩涂于2005年围垦而成。其克服了土壤盐碱含量较高,杂草丛生,复垦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将荒草蔓延的昔日滩涂变成了适宜耕种的“高产宝地”。 (2)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及捕捞业:浦东新区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方针,大力拓展海洋、内河及特种水产养殖,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技术逐渐改进,产量迅速增长,效益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一批专业化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种养殖场应运而生,如芦潮港野生塘鳖养殖公司的野生塘鳖养殖、盐仓养殖场的美蛙养殖、芦潮港特种水产养殖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浦东新区渔汛期间的捕捞作业区主要是嵊山渔场和长江口渔场的5个大海区和2个小海区,共计18800平方海里[2]。 (3)填筑滩涂,解决沿海城市、交通及工业用地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南汇边滩的南、北两端建造促淤工程,北端为浦东国际机场,南端有以一片占地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为圆心的临港新城,在条件较好的地方还建设了港口和工业园区等。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使浦东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门户”。海港、空港两翼齐飞,共同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