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称谓可谓贻笑大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称谓可谓贻笑大方
来源:天山网作者:尚崇龙
大学就是大学,公办也好,民办也罢,大学名称的称谓就与人的名字一样,恐怕只有在中国才把大学分得那么清楚,好象公办大学是亲娘生的,高人一等,民办大学就是领养的,什么都不如人,这几年又忽然冒出个“独立学院”,搞得全世界都不知道中国的大学是咋回事。
如果把“独立学院”的意思解释清楚,让世人能笑掉大牙,中国哪一所大学还不是独立的?
不知教育决策者在起名时,是否因为受到前苏联解体的启发,“独立学院”让人想到独联体,人家确实是一个国家分成了若干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中国的“独立学院”最早是各大学办的校中校,是为高校挣钱的,专门高收费,后来分出来,就类似于世界各国大学的分校。
按说,名牌大学办分校主意不错,用名牌高校的教育资源,为不发达地区服务,可以弥补不发达地区受高等教育制约的问题,世界的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分校,甚至有些分校比本校还有名。
如果中国的清华、北大能在中国西部某一个省办个分校,一定能促进西部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可是,中国的所谓“独立学院”搞得公不公民不民,有人说它是一个“怪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独立学院”?怎么独立?事实上,这些高校只是高收费合法化了而已。
“独立学院”的董事会人员全是母体学校和分校人员组成,校领导也是由母体学校任命,一般是副校长兼任分校长,这怎么能叫“独立”呢?高校办分校叫“独立学院”,民间投资办学叫民办高校,如果以后还有其它形式的办学,譬如外国在华办学、大企业办学,看还能叫个什么学院,这样给人造成的印象,中国的大学完全在胡搞,某个领导想出一个词,就改变了这些大学的现状和命运,实在荒唐。
再说,大学怎么能用“独立”和“非独立”之区分呢?
所谓的“独立学院”出笼后,好象大家一下子就认可了,竟然还立了法,把这些高校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让它们永远收家长的钱,在二本、三本招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竟冒出了300多所“独立学院”。
据说,还有许多高校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正准备跃跃欲试,也准备向上级打报告办“独立学院”,好为母体学校收钱,反正中国的学生家长在教育上舍得投入。
所谓“独立”就是独立收钱,其次还有什么优势?刚开始母体高校还把最好的专业拿出来办分校,现在都一样了。
近年来,这些所谓“独立学院”发展的势头很猛,这是中国学生家长舍得花钱的功劳,但是,“独立学院”的命运无法改变,譬如像北师大珠海分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汉口分校等名牌高校办的分校,他们的水平不仅超出了许多二本院校水平,而是已经超出了相当数量一本高校水平,但就是因为这个“独立”的帽子,学校招生只能在二、三本招生。
那么,“独立学院”的称谓,除了多收家长的钱,与其它高校还什么区别?名字太别扭。
大学要以教育实力来衡量,不要让某个人的馊点子主宰了几百所高校,几百万大学生的命运。
其实,谁笑话“独立学院”这个名称,恐怕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