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思考题:
1. 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①我国当代医德原则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含分工互补的四个层次。

(1)防病治病。

防病治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即无论医务人员身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无论医疗卫生单位属于何种性质,都必须肩负起防病治病的使命。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克服狭隘的传统义务论,树立和形成由传统义务论与现代公益论整合而成的全新的医德义务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对病人个人、对健康人群、对生态环境、对每个人全面健康需求等多重义务之间的关系,彻底实现医学目的。

医德基本原则把全面的医德责任作为其首要内容,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医学发展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要求。

(2)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病人谋利益。

“救死扶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天职”这一医德思想,是古今中外先进医家的共识。

我国医界从“医乃活人之术”出发,以“医之使之生”的涵义来命名医生,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医家,以实践奠定和丰富了“仁爱救人”的优良传统。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以“为病家谋利益”和“不伤害”等准则阐述着同一个伟大思想。

我国当代医界的楷模赵雪芳、华益慰、抗击非典的模范人物以及众多优秀医务人员,对什么是“救死扶伤”做出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这个原则中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最普遍、最现实的底线要求。

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集古今中外医学人道精神之大成,也是对革命人道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它要求对人的生命加以敬畏和珍爱,对人的尊严予以理解和维护,对病人的权利给以尊重和保护,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投以同情和关爱。

(4)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最高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核心内容。

首先,为人民健康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

医学服务既要认真看病,更要真诚关心病人;既要给以生物学方面的救助,更要给以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照顾,从而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使他们保持生理、心理、社会、道德诸方面的良好适应能力和状态。

其次,为人民健康服务应该是分层次的。

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基本要求、基本境界,经过积极努力,多数医务人员都可以达到;全心全
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医务人员只有执着追求、养成和坚守医学职业精神,才能够达到。

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上述四个层次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传承和完善着我国“医乃仁术”、白求恩精神的医德思想精华。

当然,由于这一医德原则问世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距今已有30多年之久,因此,为更好适应我国医德建设现实的需求,其理念及表述等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以求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彰显实效,而且有利于同世界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界的对话和接轨。

②医德基本准则主要内容
从我国医德现实需要出发,综合古今中外医德准则的精华,概括和阐释如下医德基本准则。

(1)以人为本,践行宗旨。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是最基本的医德准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医疗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强调病人的中心地位,是医学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践行宗旨是指践行救死扶伤这一医学服务的最高宗旨,是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是医学事业和人民健康利益的根本要求。

在我国的医德传统中,人们一直强调“医本活人”、“济世救人”;毛泽东则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视为医德的精髓。

在国外的医德思想中,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倡导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典范;古罗马名医盖伦要求自己及同行:“将全部时间用在行医上,整天思考它”;《日内瓦宣言》要求医务人员:“在允许我成为医界一员的时: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医师宣言》也明确要求“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的医德准则是这些医德思想精髓的集大成者。

(2)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应该遵循的医德准则。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终生学习,培养全面、高超的业务素质。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要求医务人员:“热爱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诚实守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是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医德准则,这一准则首先要做到平等待患。

平等待患是对病人的权利、尊严的普遍尊重和关心,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的平等。

要做到平等待患,医务人员必须把病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情,对待病人,不论是男女老幼、美丑智愚、种族国别、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关系亲疏、金钱多寡,都要给以同情、尊重,尽职尽责,积极救治,切不可厚此薄彼、亲疏不一;对老人、儿童、妇女、精神病和某些特殊疾病病人,尤其要平等对待;对战俘、罪犯中的病人,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诚尊重。

平等待患是自古以来先进医家一直提倡的医德准则。

尽管以往在整个社会层面不可能普遍实现平等待患,但他们的职业理念和身体力行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在我国当代,社会则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也将平等待患作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首要医德准则。

平等待患需要树立现代的平等观,认识到平等待患首先取决于病人享有平等的权益;还需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平等中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合理统一。

(4)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优质服务、医患和谐是医务人员应该普遍遵守的基本医德准则。

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这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修养境界的体现,也是赢得患方信赖与合作的重要条件,有助于的病人的救治和康复。

希波克拉底曾提出:世界上有三种东西能够治病:一是对症的药物,二是外科的手术刀,三是良好的语言。

瑞士名医、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歇尔(E.T.Kocher,公元1841年—1917年)也曾指出:一个外科医师如果给病人以恶劣印象,则无异于恶魔。

举止端庄首先要讲究行为文明。

医务人员的神态、表情、动作,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求医行为。

行为文明要求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稳重,动作轻盈敏捷、潇洒大方,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举止端庄还要讲究装束文明。

医务人员在着装、服饰上应与职业相适应,即规范、整洁、朴素、大方,既不主观随意,又不刻意“包装”。

语言文明是指使用文明语言进行沟通。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文明修养的基本要素。

医务人员良好的愿望、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心,都需要通过文明语言来表达。

因此,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模范地运用礼貌语言,还应当突出其医学特点,甚至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5)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廉洁自律、恪守医德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职业行为规范且不允许突破的医德底线准则,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和始终坚持的医德操守。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旧体
制交替、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应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诚实守信、保守医密是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医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医务人员对待病人的一条普遍要求。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和诠释“大医风范”。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也曾用“诚”的精神来概括和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

他说:白求恩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诚实守信首先要求医心诚,即忠诚于病人和医学事业;其次要求言行一致,做实事、守信用。

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必须同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取巧的不良医风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西方,保守医密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医德准则。

早在25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职业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日内瓦宣言》规定:“我要保守一切告知我的秘密,即使病人死后,也这样。

”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的校训规定:病家秘密,或见或闻,凡属医者,讳莫如深。

现在,我国也将保守医密作为保护性医疗的重要措施。

1999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保守医密的一般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保守病人的秘密。

主要有病人不愿公开透露的信息,包括病因、一些特殊疾病(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的诊断、进展及预后;病人不愿他人接触的部分,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病人;病人不愿他人知道的决定,例如人工流产等;病人不愿他人干扰的生活习惯等。

为病人保密,使病人敢于说出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治。

更为重要的是,为病人保密,体现了对病人人格、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二是对病人保守秘密,包括不良诊断、进展、预后及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避免不良信息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救治,给病人带来伤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临终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然有活下去的期望,对于“坏消息”总是首先表现出抗拒和不接受。

有些预后不良的病人或临终病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速死亡甚至发生意外。

因此,保护性医疗要求:对某些病情诊断及预后不良的病人,应该采取隐瞒真情甚至说“善意谎言”的做法。

关于是否应当对病人保密,即要不要告知“坏消息”或者要不要讲真话,目前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对那些重症疾病的诊断结果及不良预后进行保密,因它属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必然要求;第二种意见认为有些“坏消
息”必须告诉病人,例如癌症早期,告诉病人目的和意义是在治疗时取得病人的合作,而有些则不应该对病人讲真话,例如癌症晚期,因为告诉病人真实情况可能加速病人的死亡;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对病人讲真话,即使是“坏消息”,因为病人有知情权。

说真话是一种美德,是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正常医患关系的基础。

病人要跟医务人员讲真话,这点没有疑义。

但是,医务人员要不要对病人讲真话,却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大难题。

医务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医学伦理智慧,按照动机和效果统一的原则,经与家属共商后作出具体分析,将对病人保密准则情境化:一般情况下应坚持保密准则;问题比较棘手时,应从病人不同的病种病程、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出发,依据病人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状况加以变通,但要坚持一个不变的立场,即最有利于病人。

(7)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同事、同行之间医际关系的医德准则。

恪守同事同行准则、处理好医际关系是现代医学发展高度分化、高度综合、高度社会化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突出要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医院整体效应的发挥,有利于医学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共同维护病人利益和社会公益;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坚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准则,需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医际竞争问题。

医务人员应严守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使有序竞争与团结协作相辅相成,以充分解放医学生产力。

(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当前,医学日益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事业,许多医学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自身命运的社会问题,医务人员行为的社会后果更加突出,因而其社会道德责任也更为明显。

医患关系的复杂化使得医务人员除了要面对病人本人,还要与更多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病人家属和其他社会人群。

社会公益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要求医务人员将病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社会群体和人类后代的生命健康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目标。

人们期望医学不仅仅能治疗疾病,更能成为社会文明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支柱。

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要求医务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政府安排的抗灾救灾、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等医疗任务和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社会公益性医疗活动,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社区保健服务,促进及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

2、论述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及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是什么?
①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种理念,体现了对病人人格、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对病人的终极关怀和医学终极目标的追求,其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尊重和维护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健康是医学伦理的基本要求。

医患关系伴随医疗服务产生,医疗服务承载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医患关系和谐需要伦理精神的滋养,伦理精神凸显其内在价值。

首先,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学首先关注人的生存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医患关系,就是始终坚持从病人健康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使人民群众共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项成果。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减轻病人身心痛苦,提高诊疗效果。

其次,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和信任。

生命尊严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需求,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减轻痛苦、增进人的健康,所追求的正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尊重是医务人员情感和道德的基础,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诊治效果上,而且也体现在对病人的态度上;而病人也应尊重科学,尊重医务人员。

医患之间只有多沟通交流,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最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②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
(1)重申医学目的,培育医患共情。

共情,也称为“共通感”,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只有具备共情能力,才能充分理解病人,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遵循病人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弘扬人道主义的职业精神,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正确感知病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病人,帮助病人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痛苦,切实保障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如果医务人员遗忘了医学的目的,或淡化了医疗工作的宗旨,把治病救人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情感上就会出现疏离,减弱了同病人的共情。

在临床上,没有共情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冷漠的医患关系是矛盾产生的温床。

因此,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培养和孕育医患之间的共情。

(2)重铸职业诚信,强化互信纽带。

诚信是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指导各项医疗活动的基础。

医患和谐交往的纽带是双方互信。

如果医务人员不讲诚信、言行不一,例如漂亮口号喊得震天响,而实际上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或者病人不讲诚信、只想享受权利而不想尽义务,例如逃交医药费用、向媒体提供虚假信息等,都会严重伤害对方利益,加深双方的不信任情绪。

(3)强调爱岗敬业,提升医者美德。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一个职业,更是一种人性、一种美德的追求。

美德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自由意志行为,惟其如此,才凸显职业操守的崇高与神圣。

爱岗敬业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美德。

在医学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从爱岗敬业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美德尤其是医德修养。

实践证明,医务人员的修养和素质越高,医患矛盾就越少,双方和谐相处就越有保障。

(4)强调团结协作,坚持共同提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职责越分越明。

然而,任何一项医疗工作都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或某个科室单独完成,而需要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整体来共同实施和完成。

因此,一旦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医疗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而产生不良后果,造成医患纠纷。

所以,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发扬协作与团队精神,宽厚包容,博采众长,积极创新,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探索促进健康与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以共同的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守护健康,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铸就医学职业的崇高与至善。

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实践医学目的、弘扬医学职业精神的关键环节。

正确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把握现代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关于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成果,认真分析我国当前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是培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伦理素质,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