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政治制度
英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居民来自早期欧洲大陆的迁徙。在历史的长河中,英伦三岛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公元43年,罗马帝国将英格兰便成它的一个行省,也是发现那里有大片土地,而且也有人居住。
罗欧亚大陆是联通的,4世纪的欧洲,被一股外来势力所纠结。他们就是被中国赶出去的匈奴,罗马帝国再衰退,匈奴人的入侵加剧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地处德国和丹麦的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继续向西飘洋渡海。他们成为英格兰的主宰,英格兰的名称就源于这里。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军入侵,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这个“征服者威廉”,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和中国不同,古代欧洲封建国王的继承制度,是按照亲属关系亲密程度排序的,国王也受制于宗教。
13世纪,国王约翰从即位一开始就不被人们看好,人们怀疑他是将侄子暗杀后,才得到王位继承权。面对质疑,约翰和教皇就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出现争执,导致教庭向英格兰施以惩罚,约翰国王最后被迫于1213年向教皇屈服。
针对法国占领了英国在诺曼底大部份的土地,英国的贵族要求国王取回失去的领土。约翰即在1214年发动对法国作战,却遭逢大败。
1215年,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5月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6月10日,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伦敦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1215年6月15日,在强大压力下,约翰在兰尼米德(RunnyMede)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当今世界民主制度,多少带有探险者的印迹。作为早期开拓者的后代,不免留有他们的思想痕迹,带有功利性、现实性。因为物质成果受人尊敬,这一思想已经领导全球200多年。美国也是英国的延续。
《大宪章》全文共63条。有许多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的权益。《大宪章》对骑士及自由农民的利益也有一些保障。《大宪章》对后世影响深远,2015年,是签署800周年,全世界进行了广泛的纪念。
然而,被挟持情况下签署的《大宪章》随后被约翰反悔,于是贵族及他们的同盟斗争更为猛烈。因为它们是欧洲专制最薄弱的地方。
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英国议会产生了。
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议会有决定征税、颁布法律等权利。当然议会的上、下院是斗争妥协的结果:议会上院多由王室后裔、法律贵族、世袭贵族等人担任,英国本土各级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主要行使司法职能,虽然后期一再要求削减甚至废除上院。但到目前为止,还是保留下来。
讨论财政权、延搁否决权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下院通过的决策起着延缓、补充、完善的作用;下院的权利较大,主要行使立法、财政和监督政府这三种权力。英国政治上的君主、贵族(上院)、民主(下院)三股势力初现雏形。
政治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和当时的中国不同,这批流离失所的人饱经沧桑,他们之所以远离家乡,或许就是要追求个人的自由。当时中国南部的宋朝,在儒家经典的影响下,人民也是安居乐业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被日耳曼人统治,但昙花一现,随即分裂。欧洲大陆一分为三: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盎格鲁、撒克逊进入了不列颠。这些封建领主不但进行侵伐、吞并,虽然有时因政治需要又相互通婚。
英国在王位继承上,规定如果没有直系继承人,那么就在上一代直系继承人中选择,包括女性。
宫廷总管出身的斯图亚特家族,通过和苏格兰公主的结婚,继承了苏格兰的王位。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也同样因为通婚即位英国国王,成为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统治着英伦三岛中的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他们在经济上不断强大,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自由氛围太浓,完全有别于欧洲大陆。看到欧洲大陆的君主生活,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必然要厉行专制。
于是他们宣扬“君权神授”,规定皇帝:“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加强君主专政,必然干涉正常的生产经营。
查理一世上台后,面对法国和西班牙双线作战。战争是需要钱的,然而税收征收权以把持在议会手中,矛盾愈发加剧。因为掌握财权,议会手中的权力应该大一些。
但查理一世并没有完全妥协,他甚至典当妻女的嫁妆来应付战争,他一意孤行,多次解散议会。
议会和君主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要忘记了欧洲另一个重要势力——宗教。
15世纪,欧洲宗教已经改革,分为改革派的新教和保守势力的天主教,英国新兴贵族奉新教为国教。斯图亚特王朝的几个统治者却信仰天主教,包括他的的家族也是信仰天主教。
1633年查理,查理任命高教徒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教主),并向苏格兰教会强加伦敦草就的祈祷书,以便把两个王国
的宗教活动统一起来。
苏格兰没有买账,内战爆发了。查理一世亲手组织的军队,最终被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打败。
“成者王,败者寇”一样适应西欧,因为国王发动对人民的战争,查理一世必须接受审判。
1849年,查理一世没有以辩护来求生,为了尊严,在被送上断头台时他冷静的说:死亡对我并不可怕,感谢上苍,我已准备好了。他还要求穿两件衬衣,以免冷得发抖使人们认为他是在害怕。查理一世是一个有性格的人。
1649年后,英国曾实行了短暂的共和制。
1653年,那个克伦威尔通过事先预谋,宣布自己为“护国公”,最终将议会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到4年的共和制崩溃。
同样的道理,克伦威尔和贵族、军队的矛盾日渐激烈,他死后儿子继任“护国公”时,社会已一片混乱,国会赶走了狼,却受制于虎。善良的人们有开始怀念君主制度,1660年,查理一世流亡在法国的儿子被加冕为查理二世。
光荣革命
查理二世复辟后,竭力加强王权,并对过去的“弑君犯”进行惩处。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后,继续高压事态,一方面推行天主教,推行“赦免宣言”,将天主教徒引入军政。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强大军队加强王权。
这一举动将议会中国教徒为主的托利派和以新教左翼为主的辉格派推向了联合。除了教派问题外,他们对当年受制于“新模范军”可能心有余悸。他们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无权继承王位,而和伦敦主教的矛盾又让詹姆士二世步履维艰。
矛盾尚未爆发,詹姆士二世的儿子出生,加速了他的退位。詹姆士没有儿子,按照王室继承规则,国王应该由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