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发声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声乐发声技巧

在当今世界上,声乐已成为人们热泪追求并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由于声乐学习所独具的特殊性,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添了学习的难度。为了更好地研究歌唱的技巧,把歌唱的气息,共鸣,语言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歌唱的基本原理,掌握歌唱的普遍规律,相信对你的歌唱技巧的提高会与很大帮助。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声乐学习取得成效的极为关键的环节。从古至今,在歌唱艺术中都十分强调呼吸的重要性,并把它摆在歌唱的重要位置,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世界著名声乐教育家卡鲁索曾说过:“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在声乐学习中,常会遇到学生在歌唱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滞重,声音的柔韧性差,憋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均与歌唱的气息有关。因此有种说法是:歌唱技术百分之九十在于掌握呼吸法。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胜利运动,它是下意识进行的,而歌唱的呼吸则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是有意识的,这种呼吸运动要靠后天去培养,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目的是不仅要获得大量呼入空气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纯美。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最终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不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发生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呼吸的歌唱只会是一纸空谈。

对呼吸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直接运用到歌唱中去。进行有声训练,就是要进一步训练口、鼻、咽、喉头、声带、胸腔等器官的协调作用,它涉及到歌唱者的音色、音量及音域等问题。一般而言,开始作练习时,用缓慢的音阶练习,吸入气息后,用尽量流畅平稳的中等音量的声音发出长音,即呼出的气体要有控制而不能时快时慢,以加强横隔膜肌的调控作用。当声音比较稳定均匀时,在中声区基础上,逐步进行渐强、渐弱音及音域的扩展训练。这种训练是声乐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加强声带的张力、柔韧性和持久性,并可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有声呼吸练习的种类较多,但从呼吸的角度上讲大致可分为顿音练习、连音练习及顿、连音结合的练习三种。

在有声练习中,“起音”也是初学者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起音即气息冲击声带的一瞬间所发出的声音。起音一般分为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软起音,是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它是声带闭合与气息冲击声带同时进行的产物。它能够保证声音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在训练软起音时,先用弱音找到高位置的音,然后在气息的支持下,由弱到强把声音唱出来。这种方法,声带不易受损,同时咬字清楚,以字引气,以气托声,并且还可纠正喉音较重的毛病。硬起音,即发音时,声带先自然闭合,用声门下较大的气流冲击声带发音。它要求气流迅速、准确、干净,一点到位,且声音明亮,结实有力。硬起音对纠正声带闭合不好,有漏气毛病的学生极有好处。

总之,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能唱出优美的歌声。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歌唱的呼吸,使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呼吸观,唱出气息饱满、圆润明亮、悦耳动听的歌声来。

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气息的支持外,还必须很好的发挥各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声音效果。如果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那么共鸣则是歌唱发声应遵循的路线或轨道。只有进入了预定轨道,才能使声音在音质、音色、音量及声音的穿透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物体由于振动而发声,如果这一振动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象,称之为“共鸣”。声音一旦进入人的共鸣腔体,得到充分的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细小微弱的声音变得圆润丰满起来。“共鸣对嗓子音量的贡献,比呼吸提供的重要得多,也比声带的大小——发生力量重要得多。”不少人认为歌唱的嘴巴在咽部。其实咽部对歌唱者来说只是一个共鸣腔体而已,它只能完成歌唱基音的共鸣作用。咽部是音波向上的必经之道,声乐教师常用“大呵欠”、“抬笑肌”来启发学生,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提起软腭,拉紧咽壁来体会咽部扩张时的感觉。声音的位置越高,头腔的成分越多,音质就越美。

好的歌唱离不开良好的共鸣,而良好共鸣的获得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个乐学习者锲而不舍地去钻研去追求,达到最佳的共鸣状态,创造出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歌唱的语言表达是声乐学习者应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它能十分直观的刻画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才歌唱中咬字、吐字贯穿于始终,它是艺术的总体现。歌唱的吐字发音一般过程较慢较长,字的头、腹、尾转换较夸张有力,且通常是采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来完成咬字、吐字的全过程。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与歌唱中的语言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我们既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又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要充分运用歌唱的状态来做好咬字、吐字的全过程,避免歌唱语言含混不清,使歌唱的内容能清楚地传达给听众。为了更好的解决歌唱中的语言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去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掌握其发声规律。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巧是根本,而良好的歌唱技巧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地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方面是强调勤奋用功,另一方面是在强调个人掌握要领基础上坚持不懈、刻苦反复地练习。

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关键在于人每天的练习中应该“练什么”和“怎么练”的技巧上。

对歌唱各部分的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个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吐字技术;音乐线条。本人就“练什么”的要领和“怎么练”的技巧问题谈谈看法,供同行参考。“练什么”的要领

一、站立姿势的要领:

这是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低头、仰脸、哈腰、鼓肚、伸脖子等机械不协调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是不雅观,影响舞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影响。产生歌唱通道不通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造成卡住等不良发声状态,如长期得不到改正,就会养成习惯,形成了毛病,成为歌唱的走调。如果强行让其改去该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发不出声音。所以改毛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须痛下决心,坚持不懈地去改正。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最佳歌唱状态。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另外,面部表情也不容忽视,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必须高度重视。

二、气息的运用的要领

“美声唱法”由于要求音量宏大,上下腹的对抗性较大,发音时始终保持横膈膜气息对声带有相对压力;而“民歌唱法”、“通俗唱法”却只要求气息通畅、流动。

通过解剖学认识到:人的呼吸由两组肌肉群组成.一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腰部周围及后背肌群,歌唱的吸气要求鼻子和嘴并用.配合好深口吸.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比如生活中感叹"啊"、"唉"以及咳嗽等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组织很发达,但唱歌时并不需要很强的作用,只要吸气肌肉的自然动作就够用了,在唱歌中,我们主要加强吸气肌肉的训练。吸气时要注意:吸的快、吸的深、吸的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当我们要开口唱时,不要把吸进来的气一下子都呼出去,而是要在声音延长的全过程中保持吸气的状态,就必须使吸气与呼气两组肌肉群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和对抗使歌唱产生连续的音、延长的音,使声音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歌唱时要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接着吸气,这样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继续下去,直至一首歌唱完。

关于呼吸部位的问题,应该吸到后腰的双肾处。一是吸的深,二是上胸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喘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要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关键是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好比人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的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与手掌上下的压力。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能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在个气息施加压力的同时,会明显的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

三、歌唱腔体的要领

歌唱时各个共鸣的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首先,应用“半打哈欠——叹气”的方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用劲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的力量打开,不能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要牢牢记住: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精的状态。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不要用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