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理论经济学
二级学科名称西方经济学
(是否博士点[ 是])
二级学科代码020104
研究生部
填表日期:2009 年7 月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
西方经济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熟悉现代经济学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创造性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的具体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人才,这些毕业生将主要输送到国内一流高校继续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本专业也努力培养具有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各种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这些毕业生将输送到金融、财政以及各种现代工商行业当中。

具体目标:
1、系统、深入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这些基础理论的训练可以为学生的进一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熟悉一个经济学的前沿领域,并能够在这个领域内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研究方向
设有现代企业理论与实务、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经济增长与发展4个研究方向。

四、培养年限
学制为3年。

五、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的主要特点
1、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学术研究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培养和学术潜力发掘。

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在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增加学科前沿和研究方法在培养中的比重;
2)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将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
3)将硕博连读作为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学生的专门选拔渠道,选择其中的优秀学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4)在提前攻博选拔中给予适当的支持。

2、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的培养条件与措施
1)学校将优先资助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2)设立针对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学生的科研项目;
3)与国家公派研究项目衔接,优先推荐外语水平高、学术潜力好的学生到国外攻读博士或者与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
4)优先资助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学生到国内外高校访学。

3.分流与退出机制
对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的学生将实行严格的分流机制,通过硕博连读选拔考试择优进入博士学习。

硕博连读招生人数以每年学校划定的人数为准。

对未能通过硕博连读选拔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同时又愿意继续留在学术研究性创新平台的学生,可参加提前攻博选拔,学校将在招生比例中做适当的支持。

对不能胜任学术研究型创新平台培养要求的学生,学校将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允许其进入到应用研究型培养模式。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5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40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科研训练8学分(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2学分,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2学分,学位论文4学分)。

课程设置计划表(学术研究型)
1、金融学(含金融电子化方向)、信用管理、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高级英语》、其他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高级英语》;
2、《博弈理论与应用》实行“8+1”和“全学期上课”方式,“8+1”上课对象为有博弈理论基础是学生,“全学期上课”上课对象为无理论基础的学生;
3、注明“必选”课程的为本专业学生必选;选修课程中的“前”、“后”是指前半期或后半期开课;
4、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程选修的,每门计2个学分。

七、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培养作用的以导师小组为主的培养方式。

(2)系统学习培养。

第一学期以集中学习基础必修课为主,强调基础训练;第二、三学期以专业必修课学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学习的方向;第四学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建设年度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科讨会制度和开题报告集体讨论制度。

加强学术活动的氛围。

(4)加强同其他学院,比如统计学院、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联系,实行联合培养、互相选课机制。

(5)加强学术训练和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
(1)公共课考试于课程结束前进行。

考试方式可以是闭卷笔试、开卷笔试、也可以由研究生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课程论文。

具体形式由负责教学的院系和任课教师决定。

(2)基础外语考试由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组织,按《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教学安排》等有关规定执行。

(3)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考试完毕,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试成绩应当由多次多种检测手段来完成,包括研读文献资料、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或论文等等。

(4)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中期考核,方可申请作学术论文。

八、学术训练及要求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

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

名著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3学术论文或课题
学生在读期间应完成下列项中至少一项:
(1).在公开出版的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参加校级或以上级别的课题1项,并做了大量工作,经课题组负责人签字和相关科研主管部门认可;
(3).入选院、校及其以上级别科讨会论文1篇;
(4).经校级及其以上部门认可的有较大影响的社会调研报告1项;
(5).两篇学术论文(含译著、文献综述、社会调研报告等),并经导师签字认可;
(6).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认可的其它科研成果。

九、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十、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课程学习完成,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科研要求后开始;论文工作时间应从资料收集开始至论文定稿止,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

2、对学位论文选题的要求:论文选题应具新颖性、创新性或创造性,有理论或实践意义;并作选题论证报告。

3、学位论文选题确定后,需提交开题报告,举行开题报告评审会。

4、学位论文正式撰写前,应做出文献综述、写作提纲、写作计划。

5、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6、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责任和对学位论文阶段的检查标准和方法:指导教师及导师指导小组应做全面指导(可以参见《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聘任办法和导师职责》导师职责部分);学位论文指导过程应有指导纪录。

7、学问论文评阅的程序、方式和标准:论文评阅程序参照《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暂行实施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方式采用匿名评审方式,由院系负责;评阅标准参照《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审查意见书》的要求。

8、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答辩程序、方式和标准:答辩委员会组成参照《西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答辩程序和标准参照《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程序》及《〈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程序〉说明》;答辩会采取公开方式举行,由院系组织和研究生部相结合。

9、对为通过论文答辩的处理意见: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办法》。

十一、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见研究生部主页)
十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论文篇名表
2009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学术研究型)
1、金融学(含金融电子化方向)、信用管理、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高级英语》、其他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高级英语》;
2、《博弈理论与应用》实行“8+1”和“全学期上课”方式,“8+1”上课对象为有博弈理论基础是学生,“全学期上课”上课对象为无理论基础的学生;
3、注明“必选”课程的为本专业学生必选;选修课程中的“前”、“后”是指前半期或后半期开课;
4、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程选修的,每门计2个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