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不好意思,我要在这里班门弄斧的与大家说很久,任务是80分钟!我力争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请各位见谅!如果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会后多多的批评指正!

谢谢!

接到这个任务,我认真的去读了新课标,知道新课标的“四基”、“四能”和“十个核心”,

什么是“四基”?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中提出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什么是“四能”?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中提出的“四能”即;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十个核心”?

新课标中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人对“四基”、“四能”和“十个核心”,的感受,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前几年的教学实验“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

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的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在代数中强调代数建模;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根据课标的引领,我这样解读的教材

首先我们来看内容的变化与实验教材相比,现在增加到了9个单元,增加了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综合实践活动只安排了一个,这是结构上的一个大变化老师们从结构上的变化可以发现,在以前三下学过公顷和平方千米,一下、二上、三下已学过,统计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于是四年级上册就少了两个单元,孩子们很幸运。课标调整后,很多老师关心教材的衔接问题,我对比了新旧教材,新旧教材的内容衔接非常乐观,基本没有新旧知识的断层,仅有一些因课标的变化,要求的降低或删除或往后挪动。比如二、七单元好像已经学过了,存在这次的一些重复问题,乍看上去四上的教学内容减少了,但我建议我们要更新观念,遵循教材体系,引导学生回顾完备知识,这是结构上的变化。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从三年级年级下册移来“面积”单元的“公顷

和平方千米”内容,单编为一个单元。

2.把原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和三

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按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整合,统一安排在本册第七单元。

3.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4. 原“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移到四年级下册。

5.“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

数的除法”“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较

大变化。

二、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

3.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方法、规律的梳理总结。

6.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针对性练习。带着练的内容。为后续知识学习做铺垫。

下面具体说说各个单元: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

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它安排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结合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认识自然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掌握数位顺序,会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

3.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5.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三、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

注意体现探索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如:学生刚认识计数单位之后,认识数位顺序表之前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这样就把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沟通起来,实验教材就是依次介绍了计数单位直接就给出了数位顺序表,现在增加了过渡语,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更加顺畅。

2.读数、写数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数、写数的好处。

如:亿以内读数就安排了两个例题,首先读整万数,再总结了一般读两级的数的方法,读完这个数之后,编者给出了具体的文本法则,新教材在编排时,比较重视一些法则文本的呈现,以便学生对法则、读法理解更透彻,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帮助。

3.把改写和求近似数分开编排,避免学生混淆。

关于这段内容,以前是编在一道例题中,不太好,不好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数的改写,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例4,求近似数,数的大小就要发生变化的,明确两者区别,让学生正确改写和求近似数。

4.计算工具的发展作为正文教学

计算工具以前是作为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的,在认识计算工具之后,有单独安排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

5.增加了“你知道吗”版块的内容。

现在修订教材后,第一单元编写了5个你知道吗?实验教材中一共是6个你知道吗板块,数学背景知识介绍,如用筹绳计数、围绕学生对一亿的感知和三位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