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概述

1.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也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由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两位化学老师提出,他们将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而真正被广大教育者关注是在2011年由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在TED大会上发表主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介绍给全世界。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的特征

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翻转课堂便是将这两个阶段进行了颠倒,知识传授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在网络环境下,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个融合直接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的学习环境,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视频的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想。网络环境下的翻转课堂,知识的传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完成教学,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分析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将课堂知识细化为相对较小、较完整且连续的小知识单元,采用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要能突出内容的重难点,之后借助网络平台共享视频资源。课前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工具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在课中也可以进行视频资源的学习。在课中,教师则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提供辅导,为其解决疑难问题,学习者经过独立探索、小组协作交流之后,向其他小组汇报,展示个人和小组的成果集锦,分享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组间交流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而后教师对每个小组以及小组成员做最后的总结与点评。学习者在课下可以通过视频资源及课堂测评环节检测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若在检测过程中遇到问题,则通过网络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或通过作业来强化相关基础知识。

二、网络环境下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不难看出,无论是PBL教学模式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们的教学环节有其共同之处:教师在课前向学习者提供一些辅导资源,这些辅导

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资料,学习者有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的活动。但是这两种教学模式也有不同之处:PBL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还是学习者基于问题的学习,而翻转课堂则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用于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而教学视频里的侧重点是教师集中讲解某一单元知识点或阐述某一观点,知识结构的核心而非问题。那么,我们可不以把PBL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呢?从而形成一种基于问题的翻转课堂,通过上文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实施流程,

1.课前

PBL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及问题的解决转移到课前。因此,教师需在课前对课程某一单元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习对象、学习者特征、学习风格、策略的选择等方面,之后对问题的设计与整理,录制视频时把之前设计好的问题融合到视频中,以引发学习者思考为目标,让他们在课前的个性化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利用视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既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习者提供一些辅助的学习资料作为扩展资源,至于学习资料的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自行安排,这些辅助资料可以是电子课件、优质教案、参考书籍、专题网站等,以达到良好的知识传播效果和学习者的知识内化为目标。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5-15分钟左右),以微视频的形式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录制,一段视频能概括1-2个知识点,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在一门大的课程架构中可以包含许多微视频(群),在考

虑每门微视频的独立性时,要考虑其与上层知识模块的逻辑关系,兼顾其系统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以便学生在课前就能够与同伴进行协作学习,并能够将自己的疑问放在平台上,寻求帮助,或者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课中

教师对学习者课前学习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如果学生的问题都集中于某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集中的讲解及辅导。课中学习者仍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或由教师安排学习任务与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与小组成员讨论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来解决更多的问题,若小组合作仍不能解决,学生可以和教师交流探讨,在教师的辅导下来完成课前及课中的任务,教师在课中扮演着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指导者、帮助者,以此来达到学生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可以与小组成员总结收获、分享心得,或者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组间交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他人分享,寻求帮助。总结分为两个阶段: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由学生的小组代表总结此次学习的总体收获以及重难点,教师则针对每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重难点集中讲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作最后总结。之后是教师的评价反馈,教师要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公平性,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以激励为主。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以及交流协作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