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贝尔对两种教学方式下具体实现有 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 传递-接受"教学方式下的教学策略作了更为深 入的探索,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 谓“先行组织者”,是在教学中首先呈现的一 种引导材料,这个材料具有较高的抽象、概论 和综合水平。这种教学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 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的形式。与发现学习的教 学顺序刚好相反。依据奥苏贝尔的认知理论观 点,我们认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步骤 为: 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 合贯通
第六节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
一、“主导——主体”教学的特点: 1.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建 意义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 者; 2.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 情感激励工具; 4.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 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 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 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 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 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动机理论
三、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主导--主体"模式教学设计流程 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 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 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 “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 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 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 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 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 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 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 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 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 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 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 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的基本特点是:"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 式被(教师)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课题并不涉及学生 方面的任何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需要把呈现出来的 材料(无意义音节或配对形容词;一首诗或几何定理) 加以内化或组织,以便在将来某个时候可以利用它或 把它再现出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点则是:"要学的 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递的,而是在从意义上被 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前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 来。"
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奥苏贝尔学与教的理论
建构主百度文库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学与教的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 学习,一类是有意义学习。要想实现有意义的 学习--真正习得知识的意义,即希望通过学习 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 关联的认识,关键是要在当前所学的新概念、 新知识("符号表示的观念")与学习者原有认 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题)之 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