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是生活的艺术。古往今来多少月缺 月圆、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大大小小的 舞台上演唱不衰,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 一部分。它曲折多样地表现社会人生的 命运和悲欢,始终与笑声和泪水相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好的唱段或剧情在一代代观众中流传不 衰。地方戏剧甚至成为主流文化的代表 和城市生活的情感意象。
豫剧主要流传于河南,全国最大 的地方戏剧种之一。河南地处中 州,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 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河南的 戏曲活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 是产生豫剧的大好土壤。
豫剧的各个分支在民国初年已经形成, 1924年的《豫剧通论》中说:“省之北 部戏多直隶,山西,山东口音,省之西 部戏多陕西口音,省之东部戏,多安徽 花鼓分子,省之南部戏,多杂有湖北分 子,省之中部戏,各省分子均有。”归 根结底,还是各地的语言,艺术传统和 群众的欣赏习惯在起决定作用。
豫东调唇音较多,吐字较轻,行腔中 喜加衬字,显得轻巧柔和。豫西调上 喉音和舌根音较重,音色深沉,显得 深厚宽阔有力。豫南调语言接近南方, 发音清扬,吐字敏捷,显得跳跃激荡 活泼。豫北的梆子戏,因为语言差别 很大,受外省戏剧的强烈影响,在很 多地方显现出与豫剧不同的风貌。所 以在很多场合,将它们分别对待,而 不把它们并入豫剧的分支。传统的豫 剧,包括豫东调,豫西调以及豫南调, 其中最主要的是豫东调和豫西调。
豫剧的板路,有慢板,原板, 二六板,二八板,流水板, 垛板,散板,摇板,飞板, 压板,卸板,裁板和呱哒嘴。 其中二八板是豫剧最具特色 的板式。
豫剧大师,清末有简容,张才嗓音洪 亮,举止大方。段才,颜平,王海晏 苍劲雄浑。秦大成唱念做打绝妙。民 国后又有李剑云天赋佳喉,清脆圆润 高下疾徐,婉转自如,善创新腔。陈 素贞色艺俱佳,举止娴静,工于表演。 常香玉艺精德高,善于革新,博采众 长,活泼庄重,有悲有喜,音色优美, 韵味甜浓,独树一帜。还有秦德育, 李光苍,赵义庭,聂良卿,阎桂荣, 崔兰田等许多名家,亦各有所长,身 怀绝技,为豫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 献。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那上写着,浑呀浑天候,穆氏桂英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那
豫剧五大名旦
崔兰田
生平简介:1926年生于山东曹县,5岁随父母逃荒至郑州,11岁入太 乙班学艺。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 “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 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进一步深造。1944年赴西安, 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 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 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 《卖苗朗》等剧。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 齐名的豫剧明星。2003年4月因病去世。 经典剧目:《秦香莲》、《桃花庵》、《卖苗朗》、《三上轿》 ——“崔派”四大悲 剧 艺术特色: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 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 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 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 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梨园春
简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是全国性的大型综 合性戏曲栏目,已连续多年收视率在全国省级电视台 中位居第一位,每期综合收视人数超过2亿人次,连年 获得全国电视优秀栏目“星光奖”、“金鹰奖”、首 届全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特别贡献奖…… 《梨园春》栏目自1999年5月份改版以来,走遍了大 江南北、黄河内外、海峡两岸……乌鲁木齐戏曲周、 北京戏曲周、台湾戏曲周…… 播出时间:首播——每周日 河南卫视 20:10 重播——次周一 河南卫视 15:15 次周日——河南卫视 08:20
豫剧的行当和场面,有“四生四旦 四花脸,八个场面两箱倌”之说。 “四生”指老生,二红生(大红脸, 小红脸)和小生。“四旦”指老旦, 正旦,花旦和小旦。“四花脸”指 大黑脸,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 (丑)。“八个场面”是一鼓,二 锣(大锣,小锣),三弦手(二胡, 三弦,月琴),梆子和手钹。“两 箱倌”就是大衣箱和二衣箱。这种 设置是民国时的情况。
豫剧的发扬流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观 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前列。 据政府文化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现有专业 豫剧表演团体220多个,遍布20多个省、市、 自治区。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其成份已不仅 仅是汉族、回族、满族,甚至有苗、藏、朝鲜、 蒙古、高山、犹太等民族,有的学者称其为 “准国家级剧种”。她那植根中原、昂奋勃发 的恢弘气势,不土不洋、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 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辐射八方、 易传能懂的中州音韵,古今兼具、大小咸宜的 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无比爱戴 。
豫剧五大名旦
戏 剧 人 间 风 霜 雪 雨 上 下 求 索 真 善 美
常香玉 人 生平简介:1923年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9岁登台, 间 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 戏 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 剧 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主要事迹: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香玉剧社巡回西北、 唱 念 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 做 人”。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 打 木兰》一剧获荣誉奖。1953年,她率团赴朝鲜战场,为中国人 生 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175天,演出180场。195 4年,常香玉率团奔赴新疆,演出140天,辗转15000多公 死 里。1959年5月4日,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 演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常香玉率团奔赴广西边防,为中国人民解放 艺 军慰问演出。 在以后的很多大型活动中,如亚运会、救助下岗工人、 红 1998年抗洪救灾中央电视台演出、香港澳门回归大型演出、抗 白 击非典等,常香玉或义演捐献,或解囊相助,几十年如一日。 花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是中国第 一未获此殊荣的艺人。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经典剧目:《花木兰》、《拷红》、《白蛇传》、 《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 请缨》和现代戏《人欢马叫》、《朝阳沟》等 艺术特色:唱腔热情奔放、字正腔圆、大气磅礴, 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 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 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 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 栩栩如生
豫剧的各个分支,虽然各有差异,但共性大于个性。豫剧总体上有自己 的特点。首先,十分讲究唱工,主角有大段大段的唱词,配角也有很多 唱段。场中许多内容和情景,常常不通过动作,而通过唱词来表达。其 次,豫剧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它的唱词,说白和动作都不十分固定。同 一出戏,不同戏班的演出不尽相同,同一演员在不同时间演出也有差异。 演出过程中还可以加杂其他剧种的唱腔。再次,豫剧与各民间艺术的关 系密切,经常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如豫剧的武打经常将民间武术或 杂技搬上舞台,所以动作显得火爆粗犷。复次,豫剧唱腔简单平直,近 似于说白,易学易懂。以二八板和流水板为主,常用大本嗓。在起腔和 拖腔时大都外加辅音。这些特点使豫剧以独特风格自立于梆子戏之林。 但也给其发展带来一些局限,如过分强调唱腔势必会影响表演,一味强 调自由而忽略规范将影响艺术加工和经验的积累。现在随着豫剧的发展, 这些缺点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的一年,《梨园春》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为23%, 每期综合收视超过2亿人次;另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 结果显示,《梨园春》的固定收视群已涵盖各行各业。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GSM)统计: 1、河南省平均收视率为25.9%,河南省农村平均收视 率为40%,地区市县平均收视率为35%,郑州市平均收 视率为18%; 2、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及甘 肃等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5%; 3、天津、江苏、黑龙江、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 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3%; 4、北京、吉林、辽宁等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2%。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瓦岗寨》 《芦花记》《麒麟烛》《铡美 案》《凌云志》《穆桂英挂帅》 《花木兰从军》《樊梨花征西》 等647本。建国以来又涌现出一 批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映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剧目。
豫剧同其他戏曲一样是古老艺术 的形式,在信息化,多元化和快 节奏的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保存其精华的同时,也需要不 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群众特别 是青年人对戏曲的审美水平,纠 正片面的看法,使我国的戏曲艺 术长久地扎根于民间,不断得到 传承和发扬。
豫剧五大名旦
马金凤——灿烂依旧牡丹红
生平简介:1922年生于山东曹县,6岁跟父亲学唱河北梆 子。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 改唱豫剧。9岁时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卢金凤。 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4岁正式登台演 出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 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83岁高龄仍活跃 在舞台上。 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艺术特色: 嗓音清脆婉转,唱腔淳美圆润,身段洒脱大 方,台风稳健明朗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皇后陈素真(1918—1994)
生平简介: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 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 “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 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 妙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 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 马云龙自不群。”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 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 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 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 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豫剧团
全国豫剧主要表演团体 河南省:省豫剧院、省豫剧一团、省豫剧二团、省豫剧三团、郑州市豫剧院、 安阳市豫剧团、濮 阳市豫剧团、新乡市豫剧团、鹤壁市豫剧团、焦作市豫剧团、洛阳市豫剧一团、洛阳市豫剧 二团、三门峡市豫剧团、许昌市豫剧团、开封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二团、商丘地区豫剧 团、周 口地区豫剧团、漯河市豫剧团、平顶山市豫剧团、驻马店地区豫剧团、信阳地区豫剧 团 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狮吼剧团、民众剧社、咸阳市豫剧团、宝鸡市豫剧团 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 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市豫剧团、农九师豫剧团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安徽省:涡阳县豫剧团 山东省:济南市鲁新豫剧团、济宁市豫剧团、聊城市豫剧团、荷泽市豫剧团 江苏省:江苏省梆子剧团 天津市:天津市豫剧团 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邢台市豫剧团 山西省:太原市豫剧团、大同市豫剧团、阳泉市豫剧团 湖北省:武汉市豫剧团、襄樊市豫剧团、十堰市豫剧团、老河口市豫剧团、湖北省豫剧团 黑龙江省:鹤岗市豫剧团、哈尔滨市豫剧团、伊春市豫剧团] 吉林省:长春市豫剧团、吉林市豫剧团 辽宁省:抚顺市豫剧团 四川省:广元市豫剧团 贵州省:贵阳市豫剧团
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其鼻祖是源于 陕西的梆子腔,也就是古老的秦腔。梆 子腔传入河南的时间不会晚于清初。由 于地域的差异,梆子腔逐渐河南化,运 用本地口音演出,并受其他地方戏如同 州梆子,蒲州梆子,昆曲,弋阳腔,皮 黄腔,罗戏等的影响,以及吸收了河南 本地的民歌小调等民间艺术形式,于乾 隆年间正式形成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河南 梆子。乾嘉年间,河南梆子迅速发展壮 大,成为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及至 民国初年,河南梆子已经遍布河南的城 乡,并经过艺术家的改良,成为了豫剧。
豫剧五大名旦
阎立品(1922—1966年)
生平简介:河南封丘仝蔡寨村人,10岁入开封义成班,拜祥符调名 演员杨金玉为师,并问教于宗师周青山(。12岁开始挂牌演戏, 初露锋芒。其后又在太康四街班、许昌“一道辙”、许昌二油梆、 界首民众舞台等处搭班,很快蜚声剧坛。她坚持学戏先学德,立 人先立品,格守“不贪钱”,“不怕手枪,正直作人”的准则, 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经典剧目:《秦雪梅》、《盘夫索夫》、《游龟山》 艺术特色:醇香甜润,自然天成,细腻含蓄、以情动人
豫剧主要流传于河南,全国最大 的地方戏剧种之一。河南地处中 州,是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 区,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河南的 戏曲活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 是产生豫剧的大好土壤。
豫剧的各个分支在民国初年已经形成, 1924年的《豫剧通论》中说:“省之北 部戏多直隶,山西,山东口音,省之西 部戏多陕西口音,省之东部戏,多安徽 花鼓分子,省之南部戏,多杂有湖北分 子,省之中部戏,各省分子均有。”归 根结底,还是各地的语言,艺术传统和 群众的欣赏习惯在起决定作用。
豫东调唇音较多,吐字较轻,行腔中 喜加衬字,显得轻巧柔和。豫西调上 喉音和舌根音较重,音色深沉,显得 深厚宽阔有力。豫南调语言接近南方, 发音清扬,吐字敏捷,显得跳跃激荡 活泼。豫北的梆子戏,因为语言差别 很大,受外省戏剧的强烈影响,在很 多地方显现出与豫剧不同的风貌。所 以在很多场合,将它们分别对待,而 不把它们并入豫剧的分支。传统的豫 剧,包括豫东调,豫西调以及豫南调, 其中最主要的是豫东调和豫西调。
豫剧的板路,有慢板,原板, 二六板,二八板,流水板, 垛板,散板,摇板,飞板, 压板,卸板,裁板和呱哒嘴。 其中二八板是豫剧最具特色 的板式。
豫剧大师,清末有简容,张才嗓音洪 亮,举止大方。段才,颜平,王海晏 苍劲雄浑。秦大成唱念做打绝妙。民 国后又有李剑云天赋佳喉,清脆圆润 高下疾徐,婉转自如,善创新腔。陈 素贞色艺俱佳,举止娴静,工于表演。 常香玉艺精德高,善于革新,博采众 长,活泼庄重,有悲有喜,音色优美, 韵味甜浓,独树一帜。还有秦德育, 李光苍,赵义庭,聂良卿,阎桂荣, 崔兰田等许多名家,亦各有所长,身 怀绝技,为豫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 献。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入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那上写着,浑呀浑天候,穆氏桂英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那
豫剧五大名旦
崔兰田
生平简介:1926年生于山东曹县,5岁随父母逃荒至郑州,11岁入太 乙班学艺。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 “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 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进一步深造。1944年赴西安, 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 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 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 《卖苗朗》等剧。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 齐名的豫剧明星。2003年4月因病去世。 经典剧目:《秦香莲》、《桃花庵》、《卖苗朗》、《三上轿》 ——“崔派”四大悲 剧 艺术特色: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 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 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 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 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梨园春
简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是全国性的大型综 合性戏曲栏目,已连续多年收视率在全国省级电视台 中位居第一位,每期综合收视人数超过2亿人次,连年 获得全国电视优秀栏目“星光奖”、“金鹰奖”、首 届全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特别贡献奖…… 《梨园春》栏目自1999年5月份改版以来,走遍了大 江南北、黄河内外、海峡两岸……乌鲁木齐戏曲周、 北京戏曲周、台湾戏曲周…… 播出时间:首播——每周日 河南卫视 20:10 重播——次周一 河南卫视 15:15 次周日——河南卫视 08:20
豫剧的行当和场面,有“四生四旦 四花脸,八个场面两箱倌”之说。 “四生”指老生,二红生(大红脸, 小红脸)和小生。“四旦”指老旦, 正旦,花旦和小旦。“四花脸”指 大黑脸,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 (丑)。“八个场面”是一鼓,二 锣(大锣,小锣),三弦手(二胡, 三弦,月琴),梆子和手钹。“两 箱倌”就是大衣箱和二衣箱。这种 设置是民国时的情况。
豫剧的发扬流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观 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前列。 据政府文化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现有专业 豫剧表演团体220多个,遍布20多个省、市、 自治区。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其成份已不仅 仅是汉族、回族、满族,甚至有苗、藏、朝鲜、 蒙古、高山、犹太等民族,有的学者称其为 “准国家级剧种”。她那植根中原、昂奋勃发 的恢弘气势,不土不洋、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 高亢激越、简洁明快的唱腔曲调,辐射八方、 易传能懂的中州音韵,古今兼具、大小咸宜的 表演风格,幽默诙谐、乐观向上的语言情趣, 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无比爱戴 。
豫剧五大名旦
戏 剧 人 间 风 霜 雪 雨 上 下 求 索 真 善 美
常香玉 人 生平简介:1923年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9岁登台, 间 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 戏 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 剧 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主要事迹: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香玉剧社巡回西北、 唱 念 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战斗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 做 人”。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 打 木兰》一剧获荣誉奖。1953年,她率团赴朝鲜战场,为中国人 生 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175天,演出180场。195 4年,常香玉率团奔赴新疆,演出140天,辗转15000多公 死 里。1959年5月4日,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 演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常香玉率团奔赴广西边防,为中国人民解放 艺 军慰问演出。 在以后的很多大型活动中,如亚运会、救助下岗工人、 红 1998年抗洪救灾中央电视台演出、香港澳门回归大型演出、抗 白 击非典等,常香玉或义演捐献,或解囊相助,几十年如一日。 花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是中国第 一未获此殊荣的艺人。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经典剧目:《花木兰》、《拷红》、《白蛇传》、 《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 请缨》和现代戏《人欢马叫》、《朝阳沟》等 艺术特色:唱腔热情奔放、字正腔圆、大气磅礴, 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 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 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 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 栩栩如生
豫剧的各个分支,虽然各有差异,但共性大于个性。豫剧总体上有自己 的特点。首先,十分讲究唱工,主角有大段大段的唱词,配角也有很多 唱段。场中许多内容和情景,常常不通过动作,而通过唱词来表达。其 次,豫剧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它的唱词,说白和动作都不十分固定。同 一出戏,不同戏班的演出不尽相同,同一演员在不同时间演出也有差异。 演出过程中还可以加杂其他剧种的唱腔。再次,豫剧与各民间艺术的关 系密切,经常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如豫剧的武打经常将民间武术或 杂技搬上舞台,所以动作显得火爆粗犷。复次,豫剧唱腔简单平直,近 似于说白,易学易懂。以二八板和流水板为主,常用大本嗓。在起腔和 拖腔时大都外加辅音。这些特点使豫剧以独特风格自立于梆子戏之林。 但也给其发展带来一些局限,如过分强调唱腔势必会影响表演,一味强 调自由而忽略规范将影响艺术加工和经验的积累。现在随着豫剧的发展, 这些缺点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的一年,《梨园春》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为23%, 每期综合收视超过2亿人次;另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公司 结果显示,《梨园春》的固定收视群已涵盖各行各业。 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GSM)统计: 1、河南省平均收视率为25.9%,河南省农村平均收视 率为40%,地区市县平均收视率为35%,郑州市平均收 视率为18%; 2、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及甘 肃等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5%; 3、天津、江苏、黑龙江、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 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3%; 4、北京、吉林、辽宁等省市平均收视率不低于12%。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瓦岗寨》 《芦花记》《麒麟烛》《铡美 案》《凌云志》《穆桂英挂帅》 《花木兰从军》《樊梨花征西》 等647本。建国以来又涌现出一 批以《朝阳沟》为代表的反映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剧目。
豫剧同其他戏曲一样是古老艺术 的形式,在信息化,多元化和快 节奏的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保存其精华的同时,也需要不 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群众特别 是青年人对戏曲的审美水平,纠 正片面的看法,使我国的戏曲艺 术长久地扎根于民间,不断得到 传承和发扬。
豫剧五大名旦
马金凤——灿烂依旧牡丹红
生平简介:1922年生于山东曹县,6岁跟父亲学唱河北梆 子。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 改唱豫剧。9岁时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卢金凤。 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4岁正式登台演 出 。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 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83岁高龄仍活跃 在舞台上。 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艺术特色: 嗓音清脆婉转,唱腔淳美圆润,身段洒脱大 方,台风稳健明朗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皇后陈素真(1918—1994)
生平简介: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 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 “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 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 妙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 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 马云龙自不群。”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 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 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 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 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豫剧团
全国豫剧主要表演团体 河南省:省豫剧院、省豫剧一团、省豫剧二团、省豫剧三团、郑州市豫剧院、 安阳市豫剧团、濮 阳市豫剧团、新乡市豫剧团、鹤壁市豫剧团、焦作市豫剧团、洛阳市豫剧一团、洛阳市豫剧 二团、三门峡市豫剧团、许昌市豫剧团、开封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二团、商丘地区豫剧 团、周 口地区豫剧团、漯河市豫剧团、平顶山市豫剧团、驻马店地区豫剧团、信阳地区豫剧 团 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狮吼剧团、民众剧社、咸阳市豫剧团、宝鸡市豫剧团 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 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石河子市豫剧团、农九师豫剧团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安徽省:涡阳县豫剧团 山东省:济南市鲁新豫剧团、济宁市豫剧团、聊城市豫剧团、荷泽市豫剧团 江苏省:江苏省梆子剧团 天津市:天津市豫剧团 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邢台市豫剧团 山西省:太原市豫剧团、大同市豫剧团、阳泉市豫剧团 湖北省:武汉市豫剧团、襄樊市豫剧团、十堰市豫剧团、老河口市豫剧团、湖北省豫剧团 黑龙江省:鹤岗市豫剧团、哈尔滨市豫剧团、伊春市豫剧团] 吉林省:长春市豫剧团、吉林市豫剧团 辽宁省:抚顺市豫剧团 四川省:广元市豫剧团 贵州省:贵阳市豫剧团
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其鼻祖是源于 陕西的梆子腔,也就是古老的秦腔。梆 子腔传入河南的时间不会晚于清初。由 于地域的差异,梆子腔逐渐河南化,运 用本地口音演出,并受其他地方戏如同 州梆子,蒲州梆子,昆曲,弋阳腔,皮 黄腔,罗戏等的影响,以及吸收了河南 本地的民歌小调等民间艺术形式,于乾 隆年间正式形成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河南 梆子。乾嘉年间,河南梆子迅速发展壮 大,成为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及至 民国初年,河南梆子已经遍布河南的城 乡,并经过艺术家的改良,成为了豫剧。
豫剧五大名旦
阎立品(1922—1966年)
生平简介:河南封丘仝蔡寨村人,10岁入开封义成班,拜祥符调名 演员杨金玉为师,并问教于宗师周青山(。12岁开始挂牌演戏, 初露锋芒。其后又在太康四街班、许昌“一道辙”、许昌二油梆、 界首民众舞台等处搭班,很快蜚声剧坛。她坚持学戏先学德,立 人先立品,格守“不贪钱”,“不怕手枪,正直作人”的准则, 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经典剧目:《秦雪梅》、《盘夫索夫》、《游龟山》 艺术特色:醇香甜润,自然天成,细腻含蓄、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