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宋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摘要:宋代是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空前并取得居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宋画在贵族美术中占重要地位,同样也是目前社会名流争相收藏的主流。
宋代多文人墨客,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时代,涌现出大量技术高超的的名手,目前能考证的就多达一百余人,如北宋的易元吉、吴元瑜、黄居寀、崔白、赵昌,南宋的毛松、毛益、李林椿、安忠、李迪等在艺术上各有独诣专长。
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代,其中尤以北宋的文人画作最为著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宋代绘画艺术和绘画美学都十分繁荣,画派之间也常有争斗,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不仅冲击了宋代院体画画家们的审美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画作的主要特色有:注重写意,不拘于形;以简代繁,主张平淡;形神情思兼备;以书入画,以画写书。
关键词:宋代文人;画;艺术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dynasty
culture to draw
Abstract:Song dynasty is an unprecedented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ncient painting art of the period,the royal pack hall wall act the role ofing to huamei,song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noble art,is also the current mainstream celebrities struggled to collect.Many letters,song dynasty is a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ra,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skilled men,there is as many as one hundred people could textual research,such a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Yi Yuanji,Wu Yuanyu,huang ju ,Cui Bai,zhao changhui,Mao Song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Mao Yi,Li Linchun,AnZhong,liddy each have unique notions of expertise in art.So i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song dynasty is an era of extremely critical,especially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terati paintings,the most famous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Painting and painting aesthetics in the song dynasty is very prosperous,also often struggle between painting,the artist as an emerging painting group,their painting aesthetics ideology not only the impact of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court decorative painting painters aesthetic thought,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Times,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later generations of literati paintings and literati paintings,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The main features of song dynasty paintings are:focus on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whether in shape;With simple generation,advocate plain;Memories with shape and spirit;To show the book to write a book.
Keywords:The song dynasty literati;draw;art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文人画的概述 (1)
1.2 文人画的发展 (1)
第二章宋代文人画的分析 (1)
第三章宋代文人画艺术特点分析 (2)
3.1 注重写意,不拘于形 (2)
3.2 以简代繁,主张平淡 (3)
3.3 形神情思兼备 (3)
3.4 以书入画,以画写书 (4)
总结 (5)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绪论
1.1 文人画的概述
文人画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若从作者是文人士大夫论,则不但许多山水画,人物画应当列入文人画,如顾恺之也被某些论著列入文人画范畴。
从艺术手法来说,也包含了工笔重彩,密体,疏体之类,可以说,它好似和民间画工的所谓匠画及院体画家的院画相区分的一个概念。
若从艺术手法论,如董其昌则主要从笔墨技术着眼,把他们认为有笔有墨的画家如王维、张璪、董源、巨然等画家列入文人画,所以文人画本身也是一个并不确定的概念。
但从中国绘画美学的角度看,和禅宗的注重主观内省的观念想联系,注重审美主体的人品和文化修养的一些文人名士,寄情翰墨,以描绘梅兰竹石以比喻文人德行的一类画,才是典型的文人画。
他们重意不重象,重神不重形,重视书法和绘画的联系,重视绘画的文学性内涵,所谓诗画一律,以及在艺术手段上主要以水墨渲染的简约的笔墨技法为主要艺术手段,在审美趣味上追求出世、雅逸、脱俗的审美境界等,是其基本的艺术特色。
1.2 文人画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两宋时期,那时期唐朝禅宗哲学十分兴盛,正适合当时因各种原因失意的文人士大夫,后来于北宋中后期之后形成一种艺术潮流。
当时收藏名画已蔚然成风,并且不少文人是大夫也开始绘画时,将自己的思想、主见、风格融入画中。
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苏轼的古木怪石,扬无咎、仲仁的墨梅,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文同的竹等,成为后世人们争相学习的典故。
后来文人士大夫中一些知名学者,开始以院外业余画家的身份绘画,逐步登上画坛,提倡文人画与院体分庭抗礼。
他们一系列的画作美学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影响到了元明清三代画坛,使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
第二章宋代文人画的分析
北宋时我国封建专制达到空前,为了摆脱内外夹击的困境,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改革的结果事与愿违,在此境遇之下,广大知识分子感觉到空有一身才学却无处施展,内心的郁闷彷徨可想而知。
诗书画虽无阻于社会改革,但教人看淡一些东西,让人以纯净空疏之心去解悟人生,获得心灵的解放与宽解,自得其乐,文人画便成了文人心理上的休憩之所。
它为文人提供一处心灵的寓所。
文人画的出现是中国文人诗意的栖居,是对艺术世界的自觉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回避和超脱。
另外,北宋时期儒,道,释三教合流。
为了逃避对现世的不满,文人士大夫将思想转向佛道,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
禅宗的“自性论”强调个体的“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画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它的“顿悟说”主张直觉式顿悟思维方式,沟通了中国古代艺术家整体性思维模式,对意境论、妙悟论等美学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总之,禅宗促进了中国文人画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发了文人画艺术家的个性天地,使他们摆脱了承命之作的羁绊,达到精神与创作的自由。
第三章宋代文人画艺术特点分析
3.1 注重写意,不拘于形
宋代文人画很大程度上是文人士大夫释放各自情怀而绘制,因此,多表意。
那个使其,意的表现在绘画中极为受到重视,甚至达到了得意而忘象,没有了形的约束,绘画空间更加自由、题材更加宽广、表现更加彻底、风格更加多样。
宋代文人画以其特有的立意,以借物寓心的方式形成抒发个性的创作高潮,由于“逸”得到宋代文人画家及论者的推崇,阐发,“逸”从心态上又被提升到文人画最为根本的人品。
文人画的一个特点是画的精神,熟练的技巧似乎只是必然的副产品,它的最终目标是完美人格,净化心灵。
如苏轼、米芾、文同、李公麟等文人画家的诗文书画活动非常活跃,频繁。
他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反对过分拘泥形似的临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求天真清新的风格。
“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的精神,道出了人格之高为文人画家之本。
文人画作品的优劣取决于人品。
如秦烩、蔡京的文学书法皆是精品而终于被历史所湮灭,其原因就在于“其大节有亏,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
正因为如此,与前代不同,宋代文人画的创作题材尤其偏重于水墨山水树石及花卉。
画家十分追求主观情趣的心理表现。
苏轼曾自题其画云:
“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足以说明其抒写胸臆之情。
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
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别具一格,不拘泥于传统绘画手法、风格,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
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
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
再观共文、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3.2 以简代繁,主张平淡
从理论上说,文人画的理论提出者苏轼和总结者董其昌都是受禅学影响的。
苏轼在评论孙位时说:“唐广明中,处逸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禅宗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深层的、心理的。
在文人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典型的禅的因素:简单、微妙、含蓄、宁静、,以简代繁,以空代实,以淡代浓,,以不似代似,以刹那代永恒!在山水画上逐渐呈现由以重着色转向重水墨淡彩的风格,在简古、平淡的形式外表中,蕴含着丰腴、绚丽、隽永的深意,使作品摆脱了早期秾丽的色彩和拘泥于物的技法,山水画论重视自然、天机、气韵、追求天真平淡,主张表现无穷深向。
如郭熙的《雪景寒林图》描绘了北方壮美的雪山景色。
画中雪峰屏立,山势高耸,白雪皑皑。
深谷寒林间,萧寺掩映,流水无波,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
其山取盘桓向上高远之势,其水造平静冷凝之态,其树画深郁寒峭之意。
从此图可以体味到,作者已不拘于刻形着物的风格,脱离真山真水,表达出一种写胸中块垒,传意中山水的倾向,
3.3 形神情思兼备
形神情思兼备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宋代画家们都乐于接受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之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形神是描绘客观绘画对象的标准和要求,情思是画家的主观之“意”,包含画家的主观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对绘画对象的独特感受与理解。
形神兼备的绘画美学思想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提出来了,并一直作为绘画创作的标准。
宋代增加了情、思,强调画家的主观作用,形神兼备绘画美学思想上升为形神情思兼备的绘画美学思想,形神的标准不再拘泥于客观现实的形似,而是求其“理”,即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神似,苏轼《跋宋汉杰画山》:“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郭若虚在绘画中“寄高雅之情”;李成“弄笔自适”;朱象先“画以适吾意”;韩拙“清幽自适”。
要传情,太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形,“情”将得不
到淋漓尽致地发泄,也会妨碍画家们纵情肆意地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
所以,从形神兼备上升到形神情思兼备的绘画美学思想,不仅仅是关于形神关系的观念转变,在更深层、更本质的意义上,它也是封建社会后期,时代审美兴趣的重心从外在事物向内在心灵的迁移。
3.4 以书入画,以画写书
引书法入绘画,重视笔墨情趣。
文人画家几乎全是书家。
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其水墨技巧。
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
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
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
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运用墨的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
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再看其《枯木怪石图》: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
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
总结
总体而言,宋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是画中带有文人是大夫的个人情趣,画外流露出其思想的绘画。
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讲究画工的技法上巧妙。
宋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
宋代文人画整合了当时时代的文人思想,社会背景,佛教理念,其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院体画和工匠有很大区别,风格理念上独树一帜。
致谢
在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期间,从选题、方法和思路、确定到布局到完成……老师都进行了认真的指导,审查和修改。
现在毕业设计能得顺利地完成,完全是因为老师倾注了心血与关心。
所以我必须要感谢在我学习和生活上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在我的学业中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帮助。
有幸认识你们是我的莫大幸运。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多年的默默支持一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动力。
不论我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的默默支持一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最大动力。
不论我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始终陪伴着我,并且坚定支持和鼓励我。
衷心地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书衍、李涛主编《宋代绘画艺术》[L]远方出版社2005.
[2] 陈传席著《中国绘画美学史》[L ] 人民美术出版社.
[3] 陈中浙著《一超直入如来地:论文人画与禅宗的关系》—清华美术[M]2006.
[4] 潘天寿著《佛教与中国绘画》—法音[A]1989.
[5] 陈中浙著《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 王先霈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 云告,译注.宋人画评·东坡评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