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_生产率悖论_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_李春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

李春顶*

内容提要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生产率悖论 出口贸易 生产率

一 引言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它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路径选择以及一体化和外包等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该理论的典型特征是引入了企业异质性假设,认为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行为选择。在新-新贸易理论中,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结论是:企业生产率差异是决定其出口贸易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我们称其为出口企业(X-t y p e),而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企业选择只

*李春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100732 电子信箱:l i c h d@c a s s.o r g.c n。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的成果。感谢复旦大学985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基地提供的数据支持,感谢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尹翔硕的指导,感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贸易和投资周会上宋泓、姚枝仲、倪月菊、田丰、王永中、李国学、马涛、高凌云和苏庆义等的建设性意见,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自负。

李春顶

供应国内市场,我们称其为内销企业(D-t y p e)。所以,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B e r n a r da n dJ e n s e n,1995,1999,2004;C l e r i d e s e t a l.,1998;B e r n a r da n dW a g-n e r,1998;A we t a l.,1999;H e a da n dR i e s,2003;N a m i n i a n dL o p e z,2006;B e r-n a r de t a l.,2006,2007)。

国内文献从企业层面分析出口和生产率的文献较少,大多数是从国家层面、省级整体或者分行业的层面分析贸易对于生产率的影响,结论基本是两者显著正相关。典型文献包括有:包群等(2003)、黄先海与石东楠(2005)、彭国华(2007)、李小平等(2008)以及薛漫天与赵曙东(2009)。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所以高于内销企业,按照新-新贸易理论,是两方面的效应使然,即“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C l e r i d e se t a l.,1998)。自我选择效应是由于国外市场存在进入壁垒,如运输成本、分销与市场营销成本等,导致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够顺利进入出口市场经营并获取利润,即企业的自身选择决定了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出口学习效应则是指企业在出口时从竞争者那里获得新知识,从而由于出口行为提高了生产率,形成了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

李春顶、尹翔硕(2009)的研究结果与理论结论正好相反,发现中国内销企业的生产率普遍高于出口企业,对于出口企业的回归结果也显示,企业出口值与生产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

为了全面检验中国企业“生产率悖论”是否普遍存在,以及寻找产生悖论背后的原因,本文用不同的方法重新验证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我们使用大样本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搜集制造业所有30个行业中全部的企业,并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类型、区分加工贸易的进行全面检验;与此同时,针对出口企业检验生产率与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用中国企业数据对最新贸易理论中涉及的出口和企业生产率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意义。第二,检验结果发现了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这一重要的问题,并找到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具有现实价值和政策启示。

二 数据来源和处理、生产率计算和检验方法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该数据库是基于国家统计局进行的“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统计”取得的资料整理而成。数据库的统计对象为规模

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与《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部分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覆盖范围一致,区别是该数据库是企业层面的原始数据,截至2007年,共收录了33万多家工业企业。由于各年收集的企业数量众多,我们将不同的年份单独处理,按照行业划分,采用截面数据分析。另外,由于我们主要分析企业出口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故选取出口较为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更有价值。我们按照数据库中行业分类方法,选取了所有30个制造业行业中企业作为样本,这些行业的名称及在数据库中的代码如下表1所示,为了简化篇幅,下文我们用行业代码代表具体名称。

表1制造业30个行业代码及名称情况

行业及代码行业及代码行业及代码

13农副食品加工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食品加工业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4金属制品业

15饮料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

17纺织业27医药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9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29橡胶制品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

械制造业

21家具制造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生产率计算中用到的数据包括企业产出和投入,产出选取工业增加值指标,它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比工业总产值更能反映特定时期的企业状况。从投入看,资本和劳动足以反映企业的投入增值关系,其他中间投入品不过是将原值复制,并不能创造新增价值,所以就效率分析而言,只有资本和劳动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投入变量,因此选取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

在资本投入的处理中,由于资本包括年度内的流动资本以及固定资本总额,它们都构成了企业的投入,所以选取资产合计值作为资本总量。在劳动投入处理方面,选取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由于所有的分析都是在同年度内的截面比较和处理,不存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对比,所以这些变量都无需进行价格平减。

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