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研究
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对策
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马尾松毛虫在贵池区发生范围较大,为害时轻者树木生长明显减缓,重者把松针全部吃光,状似火烧,造成松树成片枯死。
为了尽量减少马尾松虫为害的损失,我们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系统观察和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分布及寄主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区,主要为害马尾松、黑松、油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2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翅展36-49mm,体色茶褐到黑褐;触角羽状,淡黄至褐色;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有3-4条不很明显的横条纹,沿外横线的黑褐斑到内侧为淡褐色,中室白斑较明显;后翅中间阴现淡色斑纹。
雌蛾较大,翅展42-57mm,体色较雄蛾浅,呈灰褐色;触角呈短栉齿状;中室白斑不明显。
卵椭圆形,初产时多为粉红色,也有淡绿、淡紫等,近孵化时呈紫黑色。
幼虫体色随龄期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区分为棕红色和灰黑色两种,鳞毛也有银白色和银黄色两种;头部黄褐色;中、后胸背面有2条蓝黑色天鹅绒状的毒毛横带;身体两侧具白色长毛,并有灰蓝色纵带,由中胸至腹部第8节气门后上方的纵带处各有1白色斑点。
蛹纺锤形,棕色或栗色,腹末臀棘细长,末端卷曲。
雌蛹长26-33mm,雄蛹长19-26mm。
茧薄,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外有散生黑色短毒毛。
3 生物学特性每年发生的世代数,随地理分布而有很大的差异,长江流域的贵池区1年发生2-3代,但每年发生2代或3代的百分比并不尽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的影响,此外与松树的受害程度、生长状况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年平均温度在24℃以下,松树受害严重或生长势衰弱时,幼虫的发育就迟缓而且代数少;反之,幼虫发育就快,代数增多。
马尾松毛虫以3-4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树皮缝或地被物下越冬。
来年2-3月平均气温升到10℃时出蛰。
成虫趋光性强,寿命4-10天,有很强的迁飞扩散习性,好飞向林木生长茂盛的中龄林和林缘产卵。
森得保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初报
森得保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初报摘要:2007年应用森得保粉剂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进行了林间防治的试验。
结果表明,喷施450g/hm2、600g/hm22种剂量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分别可达80%、90%以上。
森得保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有持续控灾作用,是一种较环保、高效的生物制剂。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森得保防治Abstract: Sen guarantees powder was Applied in controlling of Masson Pine Caterpillar (Dendrolimus Punctatus ) on 2007 in Huaiji , The results show that, 2doses Sen guarantees ( 450g/hm2、600g/hm2) ,their independent death rate is more than 80% and 90%. “Sen guarantees ” has had a good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Masson Pine Caterpillar, it’s a friendly pesticed with environment,Key words:Masson Pine Caterpillar,Sen guarantees ,control马尾松毛虫是怀集县最为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灾害此起彼伏,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近10来年均发生面积2000 hm2左右,约占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20%。
马尾松毛虫的严重危害,不仅直接破坏怀集县的松树资源,影响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森林生长和松脂产量,防灾控灾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多年来,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常用的办法是采用赿冬后代喷施(点放)白僵菌粉的生物防治和夏秋季喷洒农药、燃放烟剂等化学防治为主,收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怀集县第1代松毛虫幼虫发生期在4月初至5月底,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夏季,开展白僵菌生物防治效果受到影响,而实施化学防治,不仅造成出口食用林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林下药材、蔬菜和林间农作物受污染,人畜、桑蚕和蜜蜂、鸟类中毒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还严重污染环境,对天敌昆虫影响较大,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且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虫酰肼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马尾 松毛虫 的泛 滥对 马尾松 材产生 极其 严 重 的危 害 ,
本试 验选 用多种 浓度 的 2 % 虫 酰 肼胶 悬 剂对 安 徽 省东 至 0
(00倍 液 ) 异极 显著 。 40 差
表 1 各处理施药后 13 7 、 、d校正 防效
处 理 校 校
县金 山寺 山村材 场进行 防治 试验 , 结果 简报 如下 : 现将
1 3 试 验方 法 .
表 3 处理间平均数差异表 I Q测验 )
施药 在 8月 2 日下午 4后 时进 行 , 5 三代 马 尾松 毛虫 正 处低龄 幼虫 盛期 。采 用 N 一1 动 喷雾 器 进 行 喷雾 , S 6手 喷 孔直径 为 13 m, 用药 液 5 k 。施 药 当 天 晴天 , 北 .m 亩 0g 偏 风l , 级 气温 3℃ , 验期 间无雨 , 均气 温 2 .℃ 。 0 试 平 68 防治 前挂 牌标 记每 一 棵 样树 , 除 树冠 下 杂 草 , 放 清 释
幼 虫后 再 清点 树 上虫 口基数 。 施药 后 l 、d 7 d 3 、d分 别调 查
幼 虫死亡 数及活 虫数 , 算 虫 口减 退 率 和 防效 。 计 并根 据 各 处 理施药 后 7 d的校 正 防效 作 出方 差分 析 和 Q测 验 。 比较
各处 理间 的差异 水平 。
注 : 均数 标 准误 =18 平 .2
摘
要: 通过试验 , 筛选 出虫酰肼 防治马尾松毛 虫的最佳 浓度 范围, 虫酰肼防 治马尾松毛 虫提供参考 。 为 ¥ 8 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 0 7—73 ( 06 0 7 1 2 0 )6—11一 7 叭
关 键 词 : 酰 肼 ; 尾 松 毛 虫 ; 治 效 果 虫 马 防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范芳文
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范芳文发布时间:2023-05-25T04:27:21.0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6期作者:范芳文[导读] 以三阁司镇林业生产中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为重点,并以目前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传统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为基础,分别从人工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隆回县三阁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省邵阳市 422200摘要:以三阁司镇林业生产中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为重点,并以目前马尾松毛虫防治的传统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为基础,分别从人工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本文从生物防制的起源、合理普及和合理选用三个角度,对马尾松毛虫的生物防制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以期进一步认识该技术在森林防灾中的应用,并为今后的森林防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森防工作;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法;综合治理引言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林区发生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虫害,而且其危害区域十分广泛,危害树种繁多,对林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松林上的树木被害虫啃食得干干净净,这也是导致受灾松木死亡后引起松褐天牛危害继而引发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在三阁司镇对森防期间发生的马尾松毛虫开展了全方位的综合控制。
马尾松毛虫在该区域的特点是暴发数量多,波及范围大,传播速度极快,对整片林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
加之该地区雨量充足,温度偏高,适合马尾松毛虫的成长,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建立标准的防范措施来应对和处理。
1、马尾松毛虫防治传统对策1.1人工控制对策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的森林管理机构就在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中,采取了“早发现早防治”的适时控制和持续控制的战略。
他们可以通过提取幼虫、剥茧、剥树皮等方法来对付这些虫子,也可以通过其他人工手段来控制这些虫子,这个过程虽然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是有效果的。
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张立斌;张绍勇【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control effects of three biological pesticides against Dendrolimus punetat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inhibit the damage of D. punetatus. [Method] The laboratory toxicity was tested on the 5th instar larvae of D. punetatus with Bacillus thuringiensu (Bt) , Avermectins and Aacillus thruringlensis-Abamectin and Bt (0. 3% Lindebao) by topical application method, and the forest control effect of 0. 3% Lindebao against D. punetatus was studied. [ Result] The laboratory toxicity LC50 value of Lindebao was only 18.25mg/L. Lindebao raw dust and light calcium carbonate mixed in the proportions of 1: 10, 1-15, 1: 20 and 1:25 in weight had effective forest control effect on D. punetatus, with the control effects of over 80% , among them the proportions of 1: 10 and 1: 15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1: 15 of Lindebao power has effective and economic control effect on the 5th instar larva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D. punetatus, so it is suitabl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 punctalus within the vast area of forest.%[目的]探讨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0.3%阿维菌素和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林得保)3种生物农药对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林得保对该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林得保室内毒力LC50值仅为18.25mg/L,林间将其与轻质碳酸钙以1∶10、1∶15、1∶20、1∶25配制浓度喷粉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均达80%以上,其中1∶10、1∶15配制浓度的防治效果最好.[结论]林得保粉剂1∶15配制浓度防治马尾松毛虫第1代5龄幼虫既经济又有效,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6【总页数】3页(P2515-2516,2522)【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生物农药;毒力测定;林间防治【作者】张立斌;张绍勇【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42+1马尾松毛虫又称松毛虫,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也是我国南方林区松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浙江往往呈周期性发生并猖獗成灾,发生面积占全省森林病虫害面积的50.3%,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
酉阳县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植物医生ZHI WU YI SHENG热处理两种方法。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的作用。
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因此,必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病和保护天敌(姬蜂、广肩小峰、猎蝽、螳螂)等。
5.药剂防治5.1食叶害虫防治国槐尺蠖、杨树枯叶蛾,天蛾类幼虫等,可喷施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
5.2刺吸式害虫刺吸式害虫主要有红蜘蛛、介壳虫、蓟马、粉虱、蚜虫等。
可喷施15%扫螨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40%速扑杀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介壳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粉虱和木虱;用25%吡蚜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粉虱和蚜虫;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蓟马和蚜虫。
5.3天牛幼虫对浅层为害的天牛幼虫,可在树干上刷内吸性较强的45%毒死蜱乳油100~500倍液;对深层为害的天牛幼虫,可插“敌敌畏”毒签,用黏泥封口,形成密闭“毒气室”熏杀幼虫,效果较好[4]。
参考文献[1]贾倪高.枣树星天牛的防治[J].湖南林业,2009(4):29.[2]彭月英,张强潘,陈方景.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140-141.[3]丁银花,樊丽春.缙云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14-217.[4]薛小娟,闫茹.柳树光肩天牛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2010(22):174.酉阳县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胡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重庆酉阳409800摘要:经多年林地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在酉阳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交替,虫态重叠,以低龄幼虫越冬。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又称狗毛虫、毛毛虫,以幼虫取食马尾松、湿地松、黄山松等松树针叶危害。
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针叶被吃光,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并导致一些蛀干害虫大发生。
因其具毒毛,人体接触易引起皮肤痒、皮炎、关节肿痛等。
马尾松毛虫防治方法:1、释放赤眼蜂。
对虫口密度1-3头/株、有虫株率30%、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下的林地,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3-10万头/亩)。
蜂卡固定在第一轮枝树干背阴处。
一次性放蜂,以越冬代成虫羽化率20%-30%时释放;二次放蜂,第一次在成虫羽化5%时释放总蜂量的20%-30%,成虫羽化率达30%时,再释放70%-80%。
2、施放生物药剂。
在幼虫期,对虫口密度1-3头/株、有虫株率50%、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上林地应施放生物药剂。
白僵菌防治:在松毛虫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球孢白僵菌(1-3万亿孢子/亩),中温高湿时,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或低量、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干旱少雨季节不宜使用;苏云金杆菌施菌量为0.4-2亿国际单位(IU)/亩,林间温度20℃-30℃时,采用喷粉、地面常规或低容喷雾、飞机低量喷雾。
多雨季节不宜使用。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可在虫口密度3-5头/株,有虫株率50%以上,发生面积在10万亩以上林地使用,病毒喷施量为100-250亿多角体/亩,采用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或喷粉,宜于早晨和黄昏或阴天时喷洒,防止日光影响。
4、虫口密度6头/株以上,有虫株率30%以上,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上林地,可用仿生药剂防治。
应用灭幼脲(5-10克/亩)、森得保(30-40克/亩)、杀蛉脲(5克/亩)等进行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重点防治小龄幼虫。
在松树被害严重、生长势弱的林地,可一并喷施灭幼脲和少量尿素(约50克/亩)。
0.3%阿维·苏云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林间试验
第2 5卷第 4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u a o i nj n oao a Istt o cl ia E g er g orl f l gi gV ct nl ntu f o g l n nei n Heo a i i e E oc i n附 近周边 2 m林分各施放 0 3 阿 5 .% 维・ 苏云菌粉剂用量Ig O 1 m , 准地 号为 B及 附近周边 k/ .h 标
k/ . h 标准地号为 c及附近周边 2 m林分各施放O 3 sO 1m , 5 . % 阿维 ・ 苏云菌粉剂 用量 2k/ . h 标准地 号为 0及 附近 s0 1m ,
12 试验材料 .
2 结果 与 分 析
不同浓度 03 阿维 ・ 云菌 粉剂施放治理马尾松毛虫 .% 苏 的结果见表 l 。从表 1 可见 , 不同的农药用量 , 防治效果 有一
定差异 , 施药 后 7h校正 防治 效 果 分别 为7.%、19 、 2 47 9 .% 阿维 ・ 苏云菌粉剂 ; 供试验药器是 3 WF一1G型背负式喷雾 9 %。数据表 明 3种 用药 量 中I s0 1 m 达 不到理想 效果 4 8 k/ .h 机; 供试验虫态为马尾松 毛虫越冬 代 3 4 — 龄幼虫。 (0 以 上 的 防 治 效 果 ) 而 用 药 量 15 s01m 和 2 8% , . k/.h
了 0 3 阿维 ・ 云菌粉剂 喷雾 防治林 间试验 。 .% 苏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 验 地概 况 .
分别施药后 2 h 4 h 7 h统计 样 树塑料 薄膜 上从 松 树 4 、 8 、2
落下幼虫死亡数量 , 算并 比较各不 同用药 量杀虫效果 ( 计 数
量 ) 。
1.2%苦烟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戴胜红(1968-),女,安徽怀宁人,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收稿日期2012-07-04乡镇小地名标准地所在小班发生面积∥hm 2林分因子试验措施胸径∥cm 郁闭度马庙镇严山0.870.6a1(2011年)严山 1.170.6a2大沟0.670.6a3查庄0.990.7a4干弯 1.2110.7a5汪家屋后0.9100.7b1白罗0.770.6b2白罗 1.280.6b3徐家老屋0.990.7b4山后洼 1.170.6b5范茅岗 1.770.6a1乌石大包 1.8110.6a2芭茅宕 2.2100.6a3松树背0.680.6a4干沟上 2.1110.7a5华塘 1.2110.7b1华塘 1.6100.7b2栗树屋后0.770.6b3庙后山 1.7100.7b4松树岭0.890.7b5小路边 2.370.6a1梨树岭下 1.370.6a2梨树岭0.670.6a3梨树岭上 1.690.7a4北边岗0.670.6a5桑树湾 1.2100.7b1高河镇丁家屋 1.670.6b2标准地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012年)王家新屋 2.1100.7b32829王家新屋 1.6110.7b430彭泽 1.490.7b531洪桥 1.980.6a132洪桥0.870.6a233丁家凌庄0.7110.7a334丁家凌庄 1.970.6a435庄后 2.480.6a5合计45.8表1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标准地分布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毛辣虫、毛毛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
马尾松毛虫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以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连片松林在数日内即可被蚕食精光,远看枯黄、焦黑,如同火烧一般,常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被害松林,轻者影响生长,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蛀干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
48%噻虫啉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简报
.
虫
,
3 后的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3 27 %
,
( 下接第 18 ) 3页
收稿 日期 :2 1-91 0 00 -9 基 金项 目: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资助项 目;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 目。 作 者简介:罗惠文 ( 9 3 16 一 ) ,女,江西南康人 ,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和 检疫工作 。 通讯作者 :温 小遂 ,教授级高工,E m i xf s ao . m. - al s wx@yh ot c :j z o n
24 对 水稻 生 长性 状 的影 响 .
根 据调 查 ,未 观 察到 药剂 处理 区与清 水对 照 区
的稻粒 表 观性 状 ( 增绿 、外 观鲜亮 程度 等 )及 剑 如 叶表观 ( 长度 、披 散度 、直立 度等 )有 明显 的差异 。 也 未发 现 试验药 剂 有 明显的 促进 水 稻成 熟 、刺 激水 表4
第3 3卷第 3期
21 0 0年 9月
江
西
植
保
、 13 . . , . 3 No 3 0
S p, 0 0 e .2 1
JANGXI PLANT P I ROTECTI ON
4 %噻虫啉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 虫试验 简报 8
罗 惠文 ,袁长洪 2 ,曾凡玉 2 肖活生 ,温小遂
我省马尾松(m asn n a b 林 的主要 害 / u m soi a L m . 's a )
虫 ,猖獗 时大 片松林 针叶被 食尽 ,形似火 烧 ,造成 严 重经济 损失 ,影 响森 林综 合效益 的发挥 。 目前生 产上 常采 用菊酯 类化 学农 药开展防 治 ,由于长期单
1%甲维盐片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田间试验
虫剂 , 尤其对鳞翅 目害虫幼虫活性极高 , 药剂在非常 低 的剂量 下具 有很好 的效 果 , 如小 夜蛾 、 斜纹 夜 蛾 、 甜 菜夜 蛾等 有特 效 , 已在 农 业 上 广 泛 使 用 ¨。J但 在林 ,
业上 尚无 人应 用 。静 电喷雾 机 是 近几 年 来 开 发 的一 种新 型施 药 器械 , 最 大 限度 地 降 低 用 药 量 , 节 约 能 既 农药 , 减少 污染 , 又 已开 始 在 农 业 害 虫 防治 上 推 广 使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p://
技
氚 F: t发
1 甲 维 盐 片 剂 防 治 马 尾 松 毛 虫 田 间 试 验 %
熊惠龙 闵水发 黄 贤斌 雷文涛 李文桥
(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 总站 2湖北省森林病虫 害防治检疫总站 3湖北红安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
13 .
将1 %甲维盐片剂用清水分别稀释成 1 0倍 、 00 0 1 00倍 、 00 、 0 0 20 1 0 倍 1 0 倍共 4个处理 , 4 6 用清水作 对 照 。在试验 区选 取 5块 虫 情 基本 一 致 的林 分 作 田
间试 验 , 每块 试验 地 0 33h .3 m 。在试 验 地 内按 棋 盘 式 分别 选取 5株 松 树 作 为 样 株 , 株 树 上 平 均 虫 数 每 5 0头 以 上 , 除 树 冠 投 影 范 围 内 的 杂 草 , 3 铲 用 WF一 26 .J机 电 喷 雾 机 作 常 规 喷 雾 施 药 , 药 后 2 4 、 施 4、8
摘 要 : 用 1 甲维盐片剂稀释 l o o倍 、2 o 采 % Oo 1 o o倍 、4 o 1 o o倍 、6 o 1 oo倍液 , 田问喷 雾防治 3~ 4龄越 冬代 马尾松
肥东县马尾松毛虫危害风险分析初步研究
平均 坡度 8 。 , 土壤 属 山地黄棕 壤 , 有 机 质 匮乏 , 土 壤贫 瘠 ,
属亚 热带季 风性 气候 , 光 照充足 , 日照率 为 4 7 %, 年平均 气 温为 1 5 . 5 ℃, 气候 温和 , 四季分 明 , 相对 温度为 7 8 %, 雨 量适
法 。共设置 1 0 0 个 标准地 , 代表1 0 0 0 h m 。
究 资料 。 对 于保护林 场生 物多样性 和岱 山湖旅游 资源也 有
重 要的积极作用 。
1 调 查方 法
调查范 围包括 了肥东县林场的全部 区域 , 主要的调查树 种为林 场内栽植 的松树 品种 , 包括马尾松 、 黑松 、 湿地松和火 炬 松等 。 主要 采取 在林场 内踏查 、 设 定标 准地调查 2 种 方
供数据支 持。
通过查 阅相关 文献 资料n ~, 对马尾 松毛虫 进行定 量的
风险性分析评价 , 将 风 险 程 度 R值 分 为 4级 , 其 中 R值 3 . 0一 一 2 . 5 为特别 危险 , 2 . 5—2 . 0 为高度危 险 , 2 . 0~1 . 5 为 中度 危险 , 1 . 5~1 . 0 为危 险。根据计 算结果 , 对 照上 述 R值 的大
壤 的为全椒 县的 瓦山林场 , 且该林 场栽植 的树种 也几 乎为 黑松 和 马尾 松 。该 区域树 种单 一 、 林 相 简单 、 生物 多样 性 差, 对 林业有 害生 物特别是 马尾 松毛虫 的传播蔓 延 十分有 利 。伴 随着 林 场 内的岱 山湖 旅游 资 源 的持续 开发 及 各种 人 为因素影 响 的急剧增 加 , 林业 有害生 物特别 是马尾 松毛
北 与本 县 广 兴 乡 、 全椒县 、 定远 县 接壤 , 中部 与 本县 古 城
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
马尾 松 毛 虫 发 生规 律 与 防治 研 究 进 展
胡树恒 ,王军 旺 ,李 珍
( 1 . 浙江省临安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总站 ,浙江 临安 3 1 1 3 0 0 ;2 . 浙江清凉峰 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管理局,浙江 临安 3 1 1 3 0 0 ) 摘 要 :文章 阐述 了马尾松 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爆发机制及原 因,并探讨 了气候 、天敌 、寄主植物与林分质量以及地形等外界条件对 马尾松毛 虫发生的影响 ,同时提 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和化 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以期对保护森林 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天敌是抑制马尾松毛虫的爆 发的主要 因素之一 。天敌种类 主要有寄生性 天敌 、捕食性 天敌 及不 同病 原微生物等 。不 同森
生活 周期延长 ,年发生世代 数减少 。如广西玉 林市 1 a可发生 林环境条件下,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如树种复杂、植 3~4代 、池州 l a发生 2 3 代 、而在 安徽 的旌 德 l a发生 1 被丰富的松林 内, 天敌种类及数量相对要 比马尾松纯林内的多 ,
枯死 [ 2 ’ 3 】 。马尾 松毛 虫的危害 不仅 限制 了林业 生产发展 和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密切相关 ,如植被丰富、树种复杂的 环境 的改善, 而 且还影响了经济建设和人 民的群众的身体健康 。 森林中,马尾松毛虫种群一般难 以上升 ;相反,在植被稀疏的
因此 , 马尾 松 毛 虫 的预 测 和 防 治任 务 十分 繁重 。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马尾松 毛 虫;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 ;防治 中图分类号 :¥ 7 6 3 . 7 文献标识码 :A
松 毛 虫 是 我 国 主 要 的森 林 害 虫,其 分 布 广 、种 类多、
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4 品种选择 . 1
选用丰产、优质 、 抗病能力强的品
种 。如 “ 赣莲 6 ” 太 空 莲 3号” 太 空莲 3 2 、“ 、“ 6号” 、 “ 京广 1号” 星 空牡 丹 ” 。 、“ 等 42 田块 选择 . 选 择 土 质 好 排 灌方 便 的 田块 种 植 白莲 ;多施 腐 熟 的有机 肥 ,少施 氮胺 、过钙 ,按 1 1 ( ) 1 1 1 7
表1
4 %噻虫啉悬浮剂用静电喷雾方法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马尾松林 的主要害虫 ,猖獗时大片松林针叶被食
尽 形似 火烧 ,造 成严重 经 济损 失 ,影u森 林 综合效 向
的 发挥 。 目前化 学农 药 仍然 是防 治马尾 松毛 虫主
浓度。试验设置 3 块样地,每块样地 没 7 个小区,
其 中设 1清水 喷雾 对照 ,每 小 区面 积约 为 1h , m
收稿 日期:2 1.3 1 0 10 .0 作者简 介:王江有 ,男,江西 宜丰人 ,工程师 ,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 。 ‘ 信作者 :温 小遂 ,教授 级高工,E ma :js wx@yh o o c 通 - i xf s ao . m. l z t a
2 1 年第 1 0 1 期
江
稀 释 4 0 , 0 0倍 用 静 电喷 雾方 法 防治 3龄 幼虫 马 00, 0 - 6 尾松毛虫。
为 ,用静 电喷雾 噻 虫啉 防治 马尾 松 毛 虫不 但 效 果显 著 提 高并 且 安全环 保 ,这 无 疑为 松 毛虫 的无 公害 防 治 提供 了一 个 新 的方法 。 参考 文 献 :
寄生蝇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观察
般被寄生的松毛虫蛹尸可见蝇蛆有 2 条以上,多者达 5
为了扩大寄生蝇自然防治松毛虫效能,可进行人
条蛆,蝇蛆老熟后便钻出蛹壳入土化蝇蛹羽化繁殖。此 工助迁寄生率高的寄蝇,引放到松毛虫大发生即将成灾
类寄蝇以伞裙追寄蝇寄生率最高,常高达 97%以上显著 的林地,增强生物防治为主导综合治理,及早控制松毛
效能。本科的寄生蝇还有多种,自然寄生松毛虫均有较 虫成灾。首先要保护好松毛虫发生林地现有天然寄生蝇
蚕追赘寄蝇 (E.sorbillans Wiedemann)、红尾追寄蝇(E. 的卵粒产在寄主松毛虫 6 ̄7 龄老熟幼虫的胸足上,卵粒
xanthaspis Wiedemana)、条纹追寄蝇(E.fasciata Fallen)、康 近白色,尤以产在松毛虫幼虫的胸中足上效多,也偶有
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 Meigen);麻蝇科的松 在松毛虫头部或胸部产卵,产卵一般有 1 ̄2 粒,多者
毛虫缅麻蝇[Burmanomyia beesoni(Senior - White)]、棕 4 ̄5 粒,卵经数日后孵化成蝇蛆,从卵壁靠松毛虫体表
尾 别 麻 蝇 [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 obineau - 钻入体腔取食生长,导致松毛虫蛹期或预蛹期死亡。一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11 47
Z 植物保护 hiwubaohu
芦 笋 生理病害的防治
●程洪花(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新城仙台路 29 号 277200)
芦笋栽培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嫩茎会 匀。
出现苦味、硬化、空心、锈斑等生理病害,降低品质。现 将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4 空心
注意使用含氮磷钾的完全肥料,促使地上部茎叶
1 苦味
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研究
香、 板栗 、 竹 、 毛 香樟 、 国外 松 , 工促进 形成 混交 林 , 高林 人 提
分抗 性 。
() 5 生物 防 治措施 。 偶发 区 , 口密度 出现 上升趋 势 , 在 虫 释 放 寄生 性 天敌 和 白僵 菌 压低 虫 口密度 , 使其 不 会产 生 灾
害 。 常发 区 , 在 当虫 口密度 较 高时 , 在进 行 无公 害 农药 防 治 压低 虫 口密度 的同时 , 用 C V、 使 P 白僵菌 巩 固无公 害农药 防 治效 果 。
取不 同防 治措施 。 () 4 营林 技 术措 施 。 在马 尾 松 纯林 中开 展林 分 改 造 , 进
大 , 部 分松 林 虫 口不 高 , 以 采取 生 物 防治 , 大 可 只需 要 对 少 数虫 口较 高 的林 分进 行 化学 防治 , 环境 扰动 相对 较小 ; 对 在
这一段 时 间 内 , 蚕 已接近 尾声 或还 未开 始 , 养 松毛 虫 防治 对 蚕业影 响较 小[ 3 ] 。
注: 8月下 旬 至 9月下 旬 , 分 幼 虫 开始 世 代 分 化 。 部
5 参考 文献
[] 1 张真 , 典 谟 . 尾 松 毛 虫 暴 发 机 制 分 析 [. 业 科 学 ,0 84 1 : 李 马 J林 ] 20 ,4( )
10 10 4—5 .
【】 2 李新 航 . 尾 松 毛 虫 种 群 暴 发 过程 及机 制 的突 变 理 论模 型 分析 【】 马 D. 北
速 下降 到 23 7h 2随后 的 19 8 m 。 9 4年 的暴 发 , 治未 彻底 , 防 一
直 延续 到 1 9 9 6年 . 暴发 面 积从 19 9 4年 第 2代 69 3h 上 0 m 升 到 19 9 6年第 2代 3 8 m 。 于 同样原 因 ,0 2年 的暴 33 1 2基 h 20 发 也延续 到 2 0 0 3年 , 暴发面 积 从 2 0 0 2年 第 2代 1 3 m 05 3 h 上升到 2 0 0 3年 第 2代 l 1 m o 0 9年 第 2代 出现 了增 85 4h 22 0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探究
Vol.57,No.05. 2023·63·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5.20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探究李清美(贵州省普安县林业局贵州黔西南561500)摘要文章介绍了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针对每种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防治措施。
同时,结合营造林过程对马尾松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马尾松种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病虫害;营造林;防治;综合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5-63-03马尾松属于常绿乔木的一种,其适应能力较强,且生长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种植经济效益。
为尽可能实现理想的种植目标,应当明确马尾松的常见病虫害问题,并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导致种植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还需要了解马尾松营造林的常用防治方案,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病虫害负面影响,并提高对相关问题的预防能力,确保马尾松的经济效益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其实际种植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
1 常见病虫害种类1.1 松苗猝倒病松苗猝倒病属于马尾松的常见病害之一,又被称为立枯病,主要在苗期阶段发病。
通常情况下,松苗猝倒病的危害性较高,其容易导致苗木枯萎死亡,因此属于需要主要防控的病害之一。
导致该病发作的病菌为立枯丝核菌、多种镰刀菌,这些细菌在感染马尾松种子或幼苗后,会导致马尾松出现不同的病害表现。
这些表现与马尾松成长阶段存在关联,如种子阶段感染后成长力度不足、无法拱出土壤,幼苗阶段感染后种芽尖端腐烂等[1]。
在幼苗出土的7 d~15 d内,若感染了松苗猝倒病,则苗茎基部位置会出现溃缩现象,最终导致马尾松幼苗贴地枯萎死亡;若在幼苗出土后60 d~90 d内感染,则幼苗根部会逐渐腐烂,外侧呈现直立枯死现象。
1.2 松赤枯病松赤枯病容易导致幼树出现大面积枯萎死亡,常见病原菌为枯斑盘多毛孢菌。
红壤低丘地区马尾松毛虫防治研究
kl r 和紫穗槐 (m r ar  ̄ s) 阔叶树 种 , 8 万 余 ao ) ka 1 o h f toa t p u 等 共 3
株。
基本保持低虫 口状态 , 即使有发生 , 局限于小范 围内 , 也 面积
m sn)火力楠( c eam c lri 苦楝( 妇 aeaah、 oaa、 Mihl ac e) i u 、 zd r )桤 c 木( lu rm s gn)木荷(ci asp ra、 , nsce at y e、 4 o S hm ueb )山合欢(li i A b za z
究对象 ,根据 18 年代初 以来的松毛虫灾害的历史资料和 90
关键词 : 马尾松 ; 马尾松 毛虫; 防治对 策 分类号 :7 37 2 8 ¥ 6 .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6 20 ( 1)3 02 - 3 10 — 5 52 00 - 0 7 0 0
马 尾松毛虫 (edoi s u t u) D nrl n t 是南 方红壤低 丘地 区 mu p a s 危害最为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 , 主要侵食马尾松林 。马尾松 毛虫不但会造成木材 和松脂 的大量损失,环境条件不利时还
能造成松树大量死亡 。大发生 以后其毒 毛四处 飞散 , 还能 引
标。从该年开始 , 停用化学农药 , 改用 以白僵菌粉为主的生物 防治方法 , 同时进行林相改造 和封 山育林 。先后 在马尾松纯 林 中补植 了酸枣(ip u jb )檫木(as rs  ̄m )苦槠 Zz h s uu e、 i j Ssa a u u、 f t (at o s ceohl ) 臭 椿 i nhsa i i ) 喜 树 C a pi sl p yl 、 s n s r a l tu hs ma、 a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13T10:22:48.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2期作者:熊发旺[导读] 摘要:马尾松毛虫对于松树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是松树需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
信宜市新宝镇林业站广东信宜 525300
摘要:马尾松毛虫对于松树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是松树需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毛虫防治的有效性,确保松树健康生长,文章通过实验研究,在农药最适浓度筛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同一药液(4000倍液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使用静电和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在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防治试验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可间歇性猖獗成灾,幼虫取食针叶,严重时松林形如火烧,成片枯死;松树被害后,轻者材积生长率下降,种子减产;重者致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招引其他害虫入侵,造成大面积死亡。
因此,在松树种植中,必须对该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噻虫啉是一种新型氯代烟碱类广谱杀虫剂,具有较强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高效,可用于该害虫的有效治理。
而静电喷雾技术是高效、精确对靶施药技术之一,能大幅提高雾滴在靶标表面的沉积率和分布均匀度,使药物与害虫有更多接触机会,可有效降低雾滴粒径,使雾滴粒径谱变窄,显著提高生物靶标对雾滴的捕获能力,明显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降低因农药漂移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具有改善喷雾性能、提高防治效果和节省防治费用等优点,在发达同家受到广泛重视。
为实现对马尾松毛虫的有效防治,文章将通过实验研究,研究分析在马尾松毛虫防治中,噻虫啉药剂静电喷雾施药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某村庄39林班20大班2小班、54林班27大班6小班内,试验地为杉、马混交林。
39林班的马尾松2005年造林,树高5m,54林班的马尾松2000年造林,树高9m。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
供试药械为3WF-600J型背负式静电喷雾喷粉机和3WF-3S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1.3 试验方法
1.3.1 供试虫态马尾松毛虫二代2~3龄幼虫。
1.3.2 农药浓度筛选试验采用对角线法,选择4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选5株标准株,分别编号,喷药后在每个样树上套袋(袋内装有50只马尾松毛虫二代2~3龄幼虫),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1hm2,各标准地相隔50m。
在3块标准地内使用静电喷雾喷粉机喷雾,分别以6000、4000、2000倍药液喷洒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以喷到树冠为准,并设1块标准地喷施清水做为对照。
施药后,分别于24h、48h、72h检查死虫数,计算并比较各浓度防治效果[公式(1)和(2)],确定最佳浓度处理。
(1)
(2)
1.3.3 同一药液不同喷雾防治效果对比试验采用对角线法,在防治区内选择静电和非静电喷雾防治试验标准地各1块,对照1块,各标准地相隔50m,面积1hm2,每块标准地随机选10株马尾松树作为标准株,分别编号,喷药后在每个样树上套袋(袋内装有50只马尾松毛虫二代2~3龄幼虫),采用农药浓度筛选试验得到的最佳浓度4000倍液喷雾防治。
施药后,分别于24h、48h、72h检查死虫数,计算并比较各浓度防治效果[公式(1)和(2)]。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药最适浓度筛选
对不同剂量农药非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施药后72h校正防效分别为19.35%、58.06%、64.52%(表1)。
校正防效数据经转换后,再经方差分析得表2。
由表2可知这3种不同剂量之间显著水平α=0.0001<0.01,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进一步对3种不同剂量校正防效进行多重比较(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得表3,说明4000倍液和2000倍液之间差异不显著,而6000倍液与4000倍液、2000倍液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由此可确定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施药最适浓度为4000倍液。
表1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非静电喷雾不同浓度药液防治效果
剂量均值C B A
C89.710.170.0001
B91.42 2.240.0001
A29.9139.7541.52
施药方法药剂量
(倍液)
供试
虫数/
头
死亡虫数/头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24h48h72h24h48h72h24h48h72h
非静电喷雾6000(A)5021273042546030.6125.2619.35 4000(B)5027424854849642.8656.8458.06 2000(C)50334250668410055.1056.8464.52清水(CK)5061517123042
表2 不同剂量林间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处理间3173.6021586.80119.750.0001处理内159.181213.27
总和3332.7814表3 不同剂量林间防治效果Duncan多重比较法 2.2 同一药液使用静电和非静电喷雾防治效果对比以最适防治浓度4000倍液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进行非静电和静电喷雾防治效果对比,由表4可知防治后24,48,72h平均防效为42.70%,56.47%,57.69%和50.56%,77.65%,87.18%,静电喷雾防治72h后防效达87.18%,高于非静电防治57.69%。
数据经转换后,再经方差分析得表5。
由表5可知非静电和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防效显著水平α=0.0001<0.01,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表4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000倍液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供试虫
数/头
死亡虫数/头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24h48h72h24h48h72h24h48h72h
非静电
喷雾
5025323449636742.7056.4757.69
静电喷
雾
5028404656819050.5677.6587.18
清水
(CK)
505711111522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
处理间1279.163426.3934.080.0001
处理内100.10812.51
总和1379.2611
表5 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000倍液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3 小结
总之,马尾松毛虫是森林害虫中发生地区广、危害面积最大的灾难性害虫,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对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中,还要注意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在松毛虫防治工作上的盲目性,以提高防治的综合效益。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浓度4000倍液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
因此,在马尾松毛虫的防治中,静电喷雾技术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安,窦会明.浅谈松树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 2011(4):32-32
[2]常国彬,熊惠龙,徐志伦,罗惠文,吴洪广.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 2012, 31(2):43-45
[3]王江有,艾文泉,温小遂,施明清.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 2011, 34(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