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

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近年发现,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与其促进胃动力作用有一定关系。本科2005年4月~2010年8月收住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40例,给予小剂量红霉素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包括33例早产儿和7例足月小样儿,均除外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炎、颅内出血、严重感染等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胎龄29~39周,出生体重1300~2300 g;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胎龄29~38周,出生体重1250~2400 g,两组均于生后24 h内入院,两组孕周、胎龄、出生体

重、Apgar评分、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喂养不耐受标准(1)频繁呕吐,每天超过3次以上;(2)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 d以上;(3)胃残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1/3或24 h胃残余奶量超过喂养总奶量的1/4;(4)腹胀;(5)均除外消化道畸形、颅内出血、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1]。

1.3 方法两组均予暖箱保暖,针对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同时每次喂奶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10 min,少食多餐,喂后竖起拍背,体位疗法(俯卧位,头抬高30°)。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体2~5 ml中,通过鼻饲管或口管注入胃内并用5%或10%葡萄糖液体3 ml冲管,每

8小时一次,疗程3~ 5 d。

1.4 观察指标每次进奶量,胃潴留、腹胀情况,体重,大小便,呕吐情况,定期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1.5 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用药3~5 d患者无呕吐,奶量每日增加10~20 ml,胃内潴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的1/3。体重增长每日20 g以上;(2)有效:用药3~5 d患儿呕吐次数减少,奶量每日增加5~10 ml,胃内潴留量小于前次喂奶量1/3。体重增长每日10~20 g;(3)无效:用药3~5 d呕吐次数未见减少,奶量不增加或减少,胃内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奶的1/3。体重增长每日10 g以下。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20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2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治疗组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治疗组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

药物反应。

3 讨论

出生体重<2500 g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1500 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个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小样儿、成熟不良儿)。随着低体重儿、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其喂养问题亦更加明显,由于受胃动力影响,低体重儿常存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出生后由宫内营养转向胃肠道的哺乳喂养,当新生儿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时,常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或称为喂养困难,可表现为消化不良、溢奶、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困难。低体重儿(尤其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高血钾症、高胆红素血症和氮质血症,应尽早开始喂养,而早产儿的胃肠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足月儿[2]。其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胃潴留和体重不增等。因此,其喂养一直是儿科较难解决的问题。若喂养不当,可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预后,全胃肠外营养虽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但不利于胃肠动力成熟,且存在肝胆并发症及其对早产儿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糖代谢等不良反应的问题,受插管等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基层医院普

遍推广。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是一种胃动素拟似剂,能竞争性地与胃黏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而诱发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加胃近端和远端收缩活力,促进胃推进性蠕动,加速空腹和餐后排空,红霉素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大剂量红霉素激活低亲和力性胃动素受体,产生胃窦突发性的强有力收缩,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小剂量红霉素激活胆碱能神经元胃动素受体,产生轻微收缩活动,诱发平滑肌收缩,诱导肌电复合波(MMC)运动,促进胃肠运动。目前,红霉素已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促胃动力药物应用于临床,现认为红霉素的促胃动力的机理主要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通过与胃黏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促进胃肠蠕动,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并且对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黄瑛等[3]研究亦证实,喂养困难新生儿用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后患儿胃排空显著加快,反流指数明显下降。目前认为,早产儿经胃摄入量每天达到418.4 J/kg时,即可停用静脉营养。红霉素通过肝脏代谢,可引起肝脏损害,本治疗因剂量小、疗程短,未出现肝脏损害表现。短期应用治疗后,早产儿原有的加奶困难明显改善,呕吐、腹胀消失,胃潴留减少,提高了喂养耐受性,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未发现副作用。由此可见,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

生。红霉素价格便宜,药源丰富,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汤小园,王有成,黄艾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7):494.

[2]黄东明,杨华姿.早产儿血中胃泌素水平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J].

临床儿科杂志,2003,20(6):338-339.

[3]黄瑛,邵肖梅,曾纪华,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肠胃动力的

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收稿日期:2011-12-13)

(本文编辑:陈丹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