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欣赏文学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名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典名著作为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艺术成果,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感知到人类智慧的辉煌和文化的传承。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阅读经典名著对提升语文素养的积极意义。
经典名著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经典名著之所以被誉为经典,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独特的美感。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和精妙的构思,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比如《红楼梦》中借黛玉挥洒诗文的景象、《西游记》中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夸张的拟声表达,都是对语言美的追求。
通过欣赏、思考,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经典名著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经典名著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不仅是道德伦理的重要指南,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重要见证。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人生、伦理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经典名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经典名著往往采用精炼、凝练的语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
珠玉般的语言描述、含蓄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阅读名著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语言资源。
通过观察名著中的词语用法和句子结构,我们可以不断积累和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经典名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阅读经典名著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推敲,从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经典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我们可以通过和作者对话,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意义。
《1984》中对权力与自由、真相与谎言的深度思考,《名人传》中关于人性的研究和揭示等等。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名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经典名著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对于培养文学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阅读经典名著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值得阅读的经典名著作品。
一、经典名著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词汇,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经典名著中的精彩语言可以给人以启发,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文学修养经典名著是文学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思想,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培养人的文学修养,使人更加敏感于文学艺术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3. 增长知识经典名著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4. 塑造人格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会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人格特征,激发人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生哲学,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伦理,以及各种生动的战略策略和个性特征。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鲁宾逊飘流记》《鲁宾逊飘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宾逊在荒岛上孤独生存,凭借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自然环境,逃离孤岛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生存意志和智慧。
4. 《雾都孤儿》《雾都孤儿》是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19世纪伦敦社会黑暗面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奥利弗的遭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性的复杂性,呼吁对穷人的关爱和保护。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从推动学生整本名著阅读为切入点,提出了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书阅读;语文素养;提升策略阅读名著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在丰富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价值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名著阅读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碎块化的阅读相较于整本书的阅读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育目标。
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科目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了推动名著整本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名著整本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阅读选材上说,名著无论是文学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书中体现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当今社会普遍适用并能够被接受和发扬的。
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学的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这些名著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学习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以及体验生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整本阅读的角度来说,相较于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节选阅读,整本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完整地了解名著中的故事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整本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架构和脉络有清晰的认知,对于书籍中故事的呈现和推进方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谈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谈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阅读与写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经典散文、现代小说等,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情感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比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动人情节和丰富的内涵都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散文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陆游、杨万里、王国维等的散文作品,这些文学巨匠们的文字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品读他们的作品,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现代小说了解当代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鲁迅、茅盾、莫言等现代作家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社会现实题材和生动的人物塑造都能够引发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从而激励他们自己写作出独特的作品。
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思维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沟通的方式,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作文、诗歌、日记等形式的写作,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阅读、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灵感。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3篇【篇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屡次,是课标中比拟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拟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开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6篇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论文6篇【篇一】常记起8年前在昆八中参加的一次课赛,那次讲的课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抽到课题,我马不停蹄的备课,直到深夜1点才勉强做好课件和教案。
为了上出新意,我搜遍了网络,拉网式捕获文章的各种解读,反复整理课文的各种上法,唯独没有的就是自己的思考和主见。
当我上完课,背起行囊走在校园中时,评委老师叫住了我,非常真诚的说:“小姑娘,你上课基质很不错,但是你没读懂这篇文章。
”我当时心下委屈,非常不服气,以为是评委专家说话不够靠谱。
一个上了十七八年语文,在当地评价还不算差的人,怎么可能读不通一篇散文呢?不过,不服归不服,从那以后,每次备课,我都不自觉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因为这一问,我养成了“自己”读书,“用自己的脑子”品味文章的习惯。
我才渐渐明白了评委专家的课堂高度和说那句话的深远内涵。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
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呀。
然而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是不是常常少了最关键的自己品味课文这一步,通过阅读教参、搜罗教法,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传声筒,只有知识的流过和存储,缺少加工和内化,在“模仿”或“选择”别人的思想上课,没有自己的体悟,缺少个性,所以课堂始终少了那么一点灵性和厚重。
真正的好课往往是朴素大方的,没有斧凿痕迹的优美。
上课时,课文在教者口中,是一个个教学的道具,犹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如武者手中的宝剑,教师可以依教学目标“随性把玩”,通过课堂出来的文章已经变成另一篇融进师生个性、情感、认知的新作品。
应该说上出好课的根本就是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
那么如何解读文本?怎样培养文本解读能力呢?一、解读教材文本一定要有细读精读的态度有专家认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是课堂教学神之所在,教学操作是课堂教学形之所在,神形兼备方乃成功。
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的走,细细的品,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者:周娴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4期文学名著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长河中最耀眼的明珠。
阅读文学名著可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名著阅读摆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中考语文也把“名著阅读”作为考查的一项内容。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名著阅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地位日益突出,其作用日益显著。
以下是我对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阅读现状1. 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新修订的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也就是说,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要阅读的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
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七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下册《西游记》,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册《水浒传》,九年级上册《格列佛游记》、下册《朝花夕拾》。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名著尽管数量不多,但涉猎的题材较为广泛,时间跨度大,古今中外多种风格的作品同时呈现。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情感,它们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与开展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新课标同时又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其中“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大量接触的是由一篇篇文章合成的文选式读本,不仅语文教材如此,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集、报纸杂志也是一样。
通俗地说,以往学生读书是以“篇”来论的,而现在我们要求学生读书要以“本”甚至“部”来论。
因此,我们所说的名著阅读就不能停留于阅读语文教材中所节选的那一两个片段。
校园文学社对名著初步欣赏语文素养提高论文
校园文学社对名著的初步欣赏与语文素养的提高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
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达成“语文素养”观,语文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做为校园文学社负责人的我的核心工作目标。
关键词:语文素养情感审美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137-01任何读物本身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阅读名家名篇,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所以,我把对名著的初步赏析作为提高文学社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来抓,效果显著。
1 开展读书活动,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读书交流会,是在课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最佳的、深受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每月举行一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可以是朗读、复述、谈话、看影视片段、谈话、讨论等等。
它提倡的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接触原著,远离标准化的赏析,强调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可以没有一致的见解,但必须随时随地记录下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文学评论是彼此进行交流的基础。
如《简·爱》的学习可以外化为“简·爱是个怎样的女孩,有怎样的特点,追求什么”、“简·爱既然与罗切斯特相爱,那她为什么还要出走”、“简·爱为什么在自己有了巨大财富后还要回到躯体严重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罗切斯特身边呢”这些问题的理解、交流上。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坚持己见。
这种读书交流会支持、提倡的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独特体验。
读书交流会所选取的主题和角度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同一本书的各个侧重面,如《红楼梦》可从作者介绍、书中人物、环境刻画及情节特点等不同角度入手;也可以是把几本书放在一起阅读,进行人物或写作特色的比较,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大宅门》中的白景琪性格的对比等。
阅读经典名著对语文学习的影响
阅读经典名著对语文学习的影响经典名著是指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语言、艺术、思想等方面都具备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阅读经典名著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名著中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语言输入和学习资源。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地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
二、培养文学素养经典名著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它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不仅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包括对于文学形式和技巧的熟悉和运用。
从经典名著中,学生可以学到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而提高自己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角色塑造,加深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三、启发思维发展经典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阅读它们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经典名著往往涉及深刻的哲学思考和道德观念,通过思考其中的问题和意义,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傲慢与偏见》时,学生可以思考其中的社会阶级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加深对社会与人性的理解。
四、拓宽视野经典名著作为文化瑰宝,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和体验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风情以及思想观念。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人物形象,拓展对历史的认知。
这样的阅读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综上所述,阅读经典名著对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群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群文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和课外读物的积累,形成对文学知识、阅读策略和文学情感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戏剧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读书,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举办读书分享会、推荐好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提升阅读兴趣和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策略,包括阅读前的预习,阅读中的理解和思考,阅读后的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比如略读、精读、逆读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生词、短语、成语等语言知识,提高词汇量和语感,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名篇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名著名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外读物,设计一些名著名篇的阅读任务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还可以通过朗诵、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名著名篇的感知和记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品味。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要对文学知识有所了解,还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还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文学世界,提升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教学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融入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名著是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的美和力量,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名著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融入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名著一般具有较高的语言难度和较复杂的情节结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理解和欣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并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活动,如问题导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如何融入名著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既有经典意义又具有教育价值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
2.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导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名著阅读比赛、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交流,提高阅读水平。
3. 注重名著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名著与历史、地理、艺术等课程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融合这些课程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
4.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阅读名著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安静地阅读、思考和欣赏名著。
浅谈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摘要】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拓展文化视野和社会认知。
小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名著阅读,从而让学生受益匪浅。
名著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升带来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名著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影响、重要性、小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阅读兴趣、习惯、情感体验、人生阅历、文字理解、表达能力、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文化视野、社会认知、教师、引导、多样化、持久影响。
1. 引言1.1 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名著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名著是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通过阅读名著,小学生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感受到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精彩的情节编排,从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也能引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名著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设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进行文学性思维的训练。
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 小学生如何通过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小学生如何通过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通过阅读名著,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名著是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小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名著中常常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智慧。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主要阐述了设置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开展文学赏析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注重审美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这五个方面的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审美素养、多元化素材、深入阅读、思考、文学赏析、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教育、结合、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阅读教学作为学生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增长,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的机会更加广泛,审美观念也日益多样化。
现实中很多学生对文学、艺术等传统审美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同时缺乏审美鉴赏的能力和素养。
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制约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既是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灵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审美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更体现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美学思维能力上。
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促进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智慧的培养,有利于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培养策略及实践探讨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剖析。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量不足。
2. 阅读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影响阅读效果。
3. 阅读资源匮乏:学校、家庭阅读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字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策略1.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 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鼓励家庭购买适宜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渠道。
4. 注重教师引导: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实践探讨1.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阅读节、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宜的读物。
3.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家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质量。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资源、注重教师引导等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具体实施措施1. 阅读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阅读课的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兼顾经典与现代,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摘要】经典名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人物与情节,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与兴趣。
经典名著也可以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需要将经典名著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融合,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经典作品。
通过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带给学生诸多益处,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传统文化。
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经典名著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经典名著,从中受益。
【关键词】经典名著,小学语文课堂,文学素养,人物与情节,文学热爱,文化传统传承,认知水平,学习意义,教学应用。
1. 引言1.1 经典名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经典名著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认识自我。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会思考、感悟、反思,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经典名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经典名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经典名著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经典名著中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非常有益的教育举措,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如何让经典名著更好地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让经典名著进入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经典名著。
语文教学实践的目的(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将语文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
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实现语文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实践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和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丰富的词汇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通过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实践强调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等,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传统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家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语文教学实践强调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指导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指导名著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情感、审美、思维、判断和实践等综合能力。
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深入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呢?一、合理规划名著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是文学的瑰宝,是一座值得探索的精神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名著阅读课程,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进行阅读,并逐步提高阅读深度和广度。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名著阅读融入语文课堂,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注重引导和解读,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名著往往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该注重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名著中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艺术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提高其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三、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名著阅读是一种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每个人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分享给他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在分享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理解,学习他人的优点,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名著解读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名著阅读不仅仅是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名著进行解读,分析名著中的主题、思想、情节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和表达。
通过名著解读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水平。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的品质和深度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洗礼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论文实践总结(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
二、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 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朗读和写作训练朗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重视朗读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结果。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平桥中心校课题组为了适应重庆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书香校园,决定在重庆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组下开展“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书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从小就应沿着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今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小学生语文基础差,家庭缺少学习氛围,家长也不会为孩子挑选和购买课外书籍。
小学生普遍没有阅读习惯,课外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很低。
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根据市、县总课题的布署,制定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实验方案》,着手对学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养成,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欣赏文学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文学名著如品香茶,反复涵咏,意味无穷。
所以跟上课改步骤,需要语文教师乃至全体教育工作者彻底转变观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课内外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关键词新课改文学名著语文修养
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弘扬人文精神,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灵,是学生成为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语言自由的人,已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搞好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做法及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文学即人学,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
很多作品,历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考验仍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它包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鞭挞的人文思想;包含着自然、和谐、幸福、安乐等社会理想;包含着人的坚韧、尊严、理解、宽容、博爱、勤勉、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等人类的美德。
鉴于此,世界许多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给文学名著重要地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文学”等诸多倡导。
二、立足课内,读深读透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基本篇目大多属名家名篇,我们应当
帮助学生发掘这些篇目的内在美点,让学生领略美、感悟美,诱发学生审美体验,要让学生达到那种“每有所得,则欣然忘食”的境界,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字字珠玑,令人难忘。
学习这样的文章,不妨借助朗读,涵咏体会,反复揣摩,领悟妙境。
可由字面景的赏析深化到文中情的体验,又对语言的美进而探讨作者思想境界的美,也可从结构方面理解文章的巧妙,顿悟古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而《背影》一文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学习这样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体验,要让学生感觉文中父亲背影恍若就在自己面前,那种无言的父爱至情令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像这样的文章,无须对字面意思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应重在悟“情”,这种“情”境才是我们追寻的至高境界。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名篇的学习应始终抓住特色,抓住难点,抓住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议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外拓展,综合学习
清代学者顾炎武有句名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和实践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两个渠道,二者不可偏废。
作为中学生,受条件所限,实践的机会较少,读书因此要抓紧。
读文学名著,课本上所选有限,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堂外拓展。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由课本内向课本外延伸,二是有课堂内向课堂外延展。
如中学课本上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可引导学生阅读
《红楼梦》全书。
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这一回本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粉墨登场,其中对宝黛二人的刻画及凤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先读此一回一定是意犹未尽,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全书。
让学生在与《红楼梦》如此亲近阅读中丰富语文素养,是学习语文变得轻松、快乐、真实、有品位,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品味文学,体验情感
阅读文学名著,通过对文学语言反复提炼、咀嚼、品味,进一步使自己的情感随着文学名著中的情感一起奔腾、升华,达到共鸣。
一位老教师曾经和我谈过这样一件事: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所高中执教,曾用三个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读《高山下的花环》,那是李准、李存葆写的一部以抗越自卫反击为题材的优秀中篇小说,刚发表时由于很难买到,所以他只好选择为学生读。
当他读到烈士梁三喜的母亲——这位用乳汁哺育过中国革命事业的沂蒙山
老母亲,在离开部队前打开皱褶的纸布钱包为牺牲的儿子还550元带血欠账单的时候,战士们噙着泪水,纷纷捐钱捐手表,口中喊着“我们还,我们还——”这位老师流泪了,全班同学都哭了。
像这样的文学情感交流体验,对于现在作为“超白金”新生一代的中学生在文学名著阅读欣赏中是否应该加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其实,我们阅读文学名著一定要寻找情感体验点,寻找激发学生情感的活性因子,这也是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情
感。
比如我们学习《春望》,读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时应该品味:战乱之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连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花、鸟都流泪害怕,那么有血有肉的人何以堪?这样,类似无声的两句简短的诗句控诉了连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斥和对和平、安康、幸福的渴望。
又如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随着年轻学生口中整齐、响亮、有感情、脆生生的诗句传向渺渺窗外,你会感受到那种背井离乡骨肉剥离的残酷,你会感受到自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缠缠绵绵的乡愁就不曾离开过你,不舍不弃,永不老去。
再如学习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一文中读到:“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了我无数次脚印”“我吃过我亲手种的白菜”“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到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的誓言与今天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寸土不让的严正立场是完全一致的,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可以让学生的思绪飘回到沦陷年代的东三省,变成漂流关内的东三省热血青年,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绪降临到钓鱼岛海域的中国驱逐舰上,变成意志坚定的解放军钢铁战士,进行一次热爱祖国、誓死保卫家乡的情感体验。
总之,加强文学名著阅读欣赏,对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