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锁麟囊》的现代演绎
汉语言文学专科
学号:04187姓名:刘庆光
内容摘要:本文从京剧的形成开篇,讲述了京剧的形成,分类和基本表现手法,对京剧有了一定的认识。针对所赏析的程派名剧《锁麟囊》,从流派到创作,到各种演绎,都进行了查阅,并且通过赏析不同版本的演绎,并对他们进行比较,自己总结得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创作形成流派特色演绎变化发展影响
京剧《锁麟囊》的现代演绎
学号:04187 姓名:刘庆光
一、京剧及其流派、演绎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朝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其前身为徽剧,统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而后流行于全国。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黄班接踵去上海,因京班所唱皮黄更为动听,遂称之为“京调”,以示区别。其后因上海梨园整个被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黄为“京剧”。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北京改名北平,京剧改称“平剧”。现在它仍是影响全国的大剧种。京剧的形成和逐渐成熟,主要是徽剧和汉剧得以融汇于一堂而又能在北京这个历史都城多方面继承古老戏曲艺术传统的机会。一是艺术家革新、创造的才能和他们始终不脱离民间演出,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支持;二是由于宫廷贵族的爱好,“上有好者,下比甚为”,这些封建统治者为京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并对艺术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促进演唱技艺的提升和舞台艺术的规范化。因而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中国的“国粹”。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
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可细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又可细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也叫正净,大多象征忠义,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也叫副净,大多为反面的奸佞之人,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大多是小人物,地位低却又心地善良。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的两大要素之一的“歌”,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武功。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二、程砚秋及其流派
程砚秋(1904-1958),原名承麟(满族),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是我国京剧界“四大名旦”之一。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其艺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程派艺术的创始期,包括他艺术发展的准备阶段。1922年起,在罗瘿公和王瑶卿的大力帮助下,他开始编演自己的本戏。同年10月,他应约首次到上海演出,除了上演20多出传统剧目之外,还上演了罗瘿公为他改编的部分新剧,至此,程砚秋的名字开始传遍上海滩。1923年他第二次到上海演出,更为轰动,由于剧中新腔叠出,脍炙人口,观众边听边学,纷纷索取唱词,从此开创了京剧节目单上附印唱词的先例。一时程腔开始风靡大江南北,至此,程派艺术便开始以它的独创性闻名。第二个时期是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时期。罗瘿公病逝后,金仲荪为程砚秋开始编剧,他向程砚秋推荐的第一个剧目便是《碧玉簪》,王瑶卿却对这个剧本不感兴趣,这就迫使程砚秋要自己创腔,自己设计身段,没想到得到预料之外的成功,连王瑶卿也对他大加赞赏。从此,程砚秋便集创腔导演演出三者于一身,走上了自创自导自演的道路。这一时期一方面受进步思
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现实生活,特别是20年代末期,广大人民在税收和战祸中挣扎,他认识到一个演员对社会所应付的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他编演了许多富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七七事变后,北平失陷,他编演的《费宫人》遭到禁演,从此后就一直很少登台,直到1941年,经过他两年精心创制的《锁麟囊》才首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这个剧目,在主题思想上虽不如他擅演的悲剧剧目,但在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却代表着程派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从生活中观察到不同年龄的妇女,在指法步法上的区别,再运用到不同角色上,《锁麟囊》中找球时的身段、水袖,发现锁麟囊时的卧鱼等,无一不与剧情吻合,运用的既自然巧妙,又显出超群的技艺。第三个时期从1949年起,进入到了他艺术活动的晚期,也是他艺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时期。这一时期,程砚秋对自己上演的剧目,再一次进行了精选,基本上只保留了他青,中年时代比较得意而又仍有意义的剧目。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为全国各剧种演员传授戏曲表演技巧和经验。
宗程派而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等。
三、京剧《锁麟囊》的创作及最终形成和演绎
翁偶虹,北京人,是著名的京剧编剧。1925年,程砚秋排演新戏《文姬归汉》,广征诗文,翁偶虹写了一篇《文姬归汉序》,刊登在《黄报》上。得到程砚秋的赞许,从此开始了翁偶虹和程砚秋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