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措施
1.1塌方处理措施
施工中如果出现塌方,必须尽快进行处理,一般的处理方法如下:
⑴隧道内其他掌子面立即停止作业,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等待命令。
⑵塌方处理前,必须详细观察坍塌范围、形态、塌穴的大小,分析塌方形成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处理方案。
⑶应先加固未塌方段,防止塌穴进一步扩大,同时立即对掌子面挂网、喷射混凝土,当出水较大时应集中引排水,及时架设钢架,对坍塌体进行封堵和反压。
⑷当塌方规模较小时,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做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亦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塌方体上架设临时支架,稳定顶部后清渣。
⑸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封堵洞身时,采用先护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的穴顶位置后,采用管棚注浆稳固和塌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塌体。
⑹当塌方冒穿地表时,在处理前应先支护塌穴口;地层极差时,在塌穴口附近地面采用地表锚杆加强,洞内采用钢架和超前管棚联合支护通过塌体。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或下渗到塌穴和塌体内。塌穴口应设棚遮盖穴顶防雨,塌穴口回填标高应高出地面并封口。
⑺塌方地段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塌方较小时,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回填;塌穴较大时,先用浆砌片石回填2m,其上空间再采用钢支撑等顶住围岩;特大塌穴根据具体情况现场确定处理方案。
⑻塌方段开挖,视具体情况尽量采用扰动小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如果开挖中仍有坍方、涌水、涌泥现象,紧跟打设超前注浆小导管,开挖后支护紧跟。
1.2涌水突泥处理措施
本隧道在施工开挖时均有可能产生突水涌泥现象。施工中,应进行超前探水(利用红外线进行超前探水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地下水探测预报方法,能够定
性确定20~30m范围地层中含水的部位和类型),查明坑道前方地下水分布情况及水量后,适时采取预注浆,将大量的地下水尽可能地封堵在围岩内,使坑道开挖不出现大量的涌水,为后续施工和洞室稳定创造条件。
为保护地表水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全断面深孔预注浆、部分断面深孔预注浆、深孔周边预注浆、开挖后周边注浆及开挖后局部注浆堵水。
涌泥时,首先将洞内人员与机具撤至安全区,然后根据涌泥位置查找地面是否有溶孔,地表水是否与涌泥位置相连接,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头,如果有,则加以封堵或疏通。
当洞内突水涌泥减缓,能进人操作时,即进洞清理现场,根据以下方案处理:⑴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较弱突水涌泥现象,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打随机排水孔,安置塑料弹簧软管进行排水,释放水压力,并及时喷锚进行围岩封闭。如果围岩破碎,可在初喷混凝土结束后迅速安置钢拱架,然后再进行复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加强支护。⑵施工过程中若高强压力突水涌泥现象,应立即尽可能的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安全。及时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准确记录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水涌泥控制。
1.3大变形应急预案
本隧道有可能遇到大变形情况,相关预案及处理措施如下:
⑴施工时上下台阶不应相差太远,仰拱应及时施作,使锚喷支护和钢架能及早封闭成环,提高初期支护结构刚度,有效减缓围岩变形速率,抑制岩石变形进一步发展。
⑵对于洞口浅埋区段、围岩破碎区、较软岩地区,应加强监控量测,适当增大预留变形量。
⑶隧道进出口150~200m段,应密切注意洞身围岩变形,视情况适当加强衬砌结构。
⑷地勘单位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地质勘察资料以辅助动态设计。
⑸地下水影响比较大的围岩段,视情况采用帷幕注浆抗水压结构,二次衬砌混凝土中须掺防水剂等。
⑹可采用长系统锚杆加固围岩、变更衬砌限界的形状、提高二衬刚度等措施综合处治。
1.4断层破碎带施工
断层破碎带段开挖掘进的总体原则是稳扎稳打,加强超前支护,避免坍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并严格控制开挖进尺。浅埋地段钢筋砼整体衬砌要紧跟,及早形成封闭结构,保证施工人员及隧道结构的安全。具体施工技术对策如下:(1)加强施工排水,设降水井和集水坑,防止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干扰。并采取泵站梯级抽排出洞。
(2)加强围岩量测,并通过围岩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修改支护参数,确保围岩结构稳定。
(3)采用跳跃式开挖仰拱部位,一次开挖长度不得大于15m。仰拱开挖时,及时安装仰拱钢架,使之与边墙钢架封闭成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