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_周作人与韩愈_兼及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评价_黄乔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周作人与韩愈
)))兼及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评价
t黄乔生
12004年5月,我就林辰(1912)2003)先生的5鲁迅与韩愈)))就教于郭沫若先生6一文写了一篇读后感¹,谈了郭沫若(1892) 1977)将鲁迅(1881)1936)同韩愈(768)824)比较引发的一场争论。
郭沫若在5写在菜油灯下6开头这样写道:
考虑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那简练、有力、极尽了曲折变化之能事的文体,我感觉着鲁迅
有点像/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0的韩
愈,但鲁迅的革命精神,他对于民族的贡献和
今后的影响,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º
正像英国将其杰出的文学家安放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角,从而给以文学史的定评一样,鲁迅在逝世后不久即被尊为空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新文化的旗手,其地位不仅仅被列入/诗人角0而已。在汗牛充栋的鲁迅研究论著中,已颇多将鲁迅同中国古代作家进行比较,探讨其接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字)))他承接的是屈原、杜甫、吴敬梓、蒲松龄等创立和发展的优秀文学传统。
鲁迅同中国文学史上哪一(几)位作家有可比性?他受哪几位作家的影响更深?韩愈对鲁迅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可比性以往几乎不大被注意。例如冯雪峰(1903)1976)谈及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时,指出鲁迅和屈原、陶潜、杜甫等/连成一个精神上的系统0,/鲁迅是继承了他们的一脉的0»,就没有提到韩愈的影响。
郭沫若尝试提到二者之间的可比性,林辰表示了不同意见。具体情况在那篇读后感中已略做介绍。郭沫若1941年11月23日就林辰的批评写给后者一信¼,解释了自己做那种比较的意图,申明二人的相同之处只在/文体的千槌百炼0一点上。林辰在1986年出版的5鲁迅述林6½的后记中只引述了郭沫若信中辩解说明的一段:/余之比拟仅侧重其文体千锤百炼之一点,非有意对鲁迅贬价。有人曾因此骂余为-猫式恭维.者,余亦并不以此介意也。鹪鸟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余对鲁迅之认识,并不深广,特一枝之巢,满腹之饮,想鲁迅如在,亦当不致以此为侮耳。0而略去了更重要的一段话:/在余之意,似宜视鲁迅为让大众共巢共饮之深林与大河,不必圣之神之,令其不可侵犯也。0郭沫若反对神化鲁迅的态度无可非议,他的话隐含着对林辰不准比较、/坚决捍卫0态度的不满。林辰在编文集的时候也意识到自己对韩愈及其领导的古文运动的看法有偏颇之处。总之,郭沫若的文章只有一点笼统的感想,缺乏有根有据的论说,且论述不够周详,难怪引起林辰的不满。林辰的文章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偏向和专断。
文章发表后,又看了一些材料,觉得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既然题目是/鲁迅与韩愈0,那么,鲁迅本人对韩愈的看法如何?那场争论中并没有涉及这个问题。
二,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像屈原、杜甫,他所遭到的批判要多得多;直到现在,仍时时成为攻击对象。从人品上看,韩
25
愈的确有可非议之处;而文学革命以后,的确存在着过于贬低韩愈的倾向。说到对韩愈的
批评,有必要提起另一位现代作家:鲁迅的弟
弟周作人(1885)1967)。他的文学主张与鲁
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在文学革命中的理
论家地位,一部分表现在他对古代文学特别
是与新文学敌对的传统持激烈批判的态度
上。他对韩愈的不遗余力的批判态度在新文学传统中很有代表性。因此,周作人的看法
可作为鲁迅与韩愈比较研究的补充和参照,
对我们认识韩愈在现代文化史上的影响会有
启发作用。这反过来对我们研究鲁迅和周作
人又有参考价值。
三,作家的可比性也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说,鲁迅和周作人与韩愈都有
可比性。鲁迅、周作人反对古文,反对桐城
派,但也不免受着这些强有力的文学流派和
风气的影响,正如韩愈反对六朝文却也不能
完全摆脱其影响一样。¾文学史上各种思潮
起伏消长的信息,从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显露
出来。现在有人批评鲁迅,不满于白话文;有
人将周作人奉为文宗,有人则竭力反对,如果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看,就都司空见惯,不
足为怪。不同时代的作家的比较,能使我们
获得历史感,让我们认识到文学传承关系的
复杂性)))有时侯反对也是一种继承。
2鲁迅有关韩愈的论述很少。/五四0文学革命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以韩愈为宗师的
桐城派古文。但具体情形却较为复杂。当时
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一开始拟定的宣言
有些内容颇为宽泛。例如胡适(1891)1962)
所提/八事0中的反对陈词滥调,就同韩愈提
倡的/力去陈言0几乎雷同。后来才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白话文取得了彻底胜利,胡适、鲁迅一代人成了开风气、划时代人物,其贡献和地位类似外国的但丁和中国的)))韩愈。这看起来奇怪,其实却很自然。熟悉中国文学史的人,可能都会生出郭沫若那样的联想。无独有偶,也曾经有人以几乎相同的理由把胡适比作韩愈。例如张岱年就说,胡适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地位与韩愈有类似之处:/韩愈提倡古文,-文起八代之衰.,取得了巨大成就。胡适提倡白话文,使白话、语体文成为学术上、政治上文章的主要形式,其影响是非常重大的。0¿
鲁迅几乎没有正面赞扬过韩愈。但鲁迅的文章,像韩愈的文章一样各体皆备,并且很讲究文字技巧和章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过去一直较为薄弱。有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鲁迅与韩愈的可比性时说:/如果要举出鲁迅在中国历史上与哪一个人有可比性的话,那就应该是韩愈。他们都有聪慧的头脑、掌握词语的卓越能力,激烈的好辩性格和文学创造力;此外他们两个有时都能写得饶有风趣。而鲁迅不喜欢韩愈的事实,与其说否定了这种相像,勿宁说是确定了这种相像。0À这位研究者还探讨过鲁迅的文章同八股文的关联,他以5华盖集6里的5这个与那个之二:捧与挖6为例,说明鲁迅的文章与八股文模式的对应关系Á。鲁迅也许讨厌程式化的八股文,但在青年时代的训练中免不了受到影响。
如果从鲁迅的教育经历中看韩愈对他的影响,表面上我们只能找到负面的材料。他的祖父在送5唐宋诗醇6给他们兄弟时,在附信中指示他们要学习李白、白居易和陆游的诗,而不要学习杜甫和韩愈Â。这当然是就初学阶段提出的建议(不宜学/杜之艰深0和/韩之奇崛0),大致类似郑板桥(1693-1765)家书中所说,不愿子弟受沉郁和悲伤情绪的影响 l v,而非否定杜甫和韩愈。还应该注意的是,传统的文学史对韩愈诗歌的评价没有对他的文章评价高,除了肯定他在以文为诗方面有倡导之功外。目前我们还不能找到实际的材料证明他厌恶韩愈的文章。唐诗和八大家的古文是鲁迅时代每一个读书人的必修课,甚至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常识的一部分,往往不必表现在他的论述中。韩愈是中国文化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