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风口回旋区影响因素的冷态实验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毪 褪 凼 摧 回
j
彩色示踪颗粒
燃烧带
图3彩色示踪颗粒在回旋区内的运动分布
图2风量过大时出现的管道现象
3.1高炉回旋区内固体颗粒的运动特征分析 回旋区内固体颗粒的运动特征是通过利用极少
数彩色颗粒来进行示踪研究,如图3所示为彩色示 踪颗粒在回旋区内的运动分布。由于高炉风口回旋 区呈椭球形,无法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取椭球 形回旋区沿风口轴线上的竖直面为研究对象。此 时,椭圆面的长轴为回旋区的穿透深度D,,椭圆面 的短轴为回旋区的高度H,。高速气流从左侧风口 鼓人,将料层吹出了一个明显空腔区,在风口的主流
3结 语
通过采 用ANSYS/LSIDYNA有限元软件对
图4黄 铜圆头弹(L/D=3)侵彻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
B900 F胁1型防弹钢板进行数值分析,较好地再现了 试验现 象,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塑 性随动强化模型和Johnson—Cook本构模 型能够 较好地模拟子弹对金属类延性材料的侵彻 能力。
回旋区的形状从最初为长轴在水平方向的椭球 形逐渐改变为圆球,最后变为长轴在竖直方向的椭 球形,在回旋区改变为圆球之前达到稳定状态时,经 过对多张高速摄像机所摄取的图片进行分析,得出 回旋区形状系数约为o.9。该实验是在冷态状态下 进行,不考虑气流的可压缩性,然而在实际高炉上鼓 风量对高炉风口回旋区大小和形状的影响更加复杂 多变,一方面热风进入高炉风口回旋区后,温度急剧 升高,体积膨胀,从而增强了气流的穿透能力;另一 方面由于热风的进入,在风口回旋区与煤粉以及焦 炭颗粒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并产生煤气。所以,高 炉风口回旋区热态实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料层属性对高炉回旋区大小的影响
3)弹丸以同样的速度撞击靶板,长径比高的弹 丸侵彻能力明显要强。
(下转第830页)
万方数据
第7期
张生富,等:高炉风口回旋区影响因素的冷态实验分析
805
动量、质量、热量传输及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和煤 气是高炉内铁矿石等含铁炉料还原所需化学能和热 能的供给者,促使炼铁过程持续稳定进行[2。5]。风口 回旋区的形状和大小决定高炉煤气的一次分布,反 映焦炭的燃烧状态,直接影响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 并对高炉炼铁动力学以及整个炉内的传热、传质有 极大影响,因此高炉回旋区得到了众多理论和实验 研究‘6。10]。
空
图1 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模型
实验开始前,在冷态模型中装入一定高度的固体 炉料,冷态空气作为鼓风所用空气,并通过玻璃转子 流量计调节鼓风流量,利用压力计调节鼓风压力。为 获得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曲线,选用相同密度不同颜 色的颗粒作为示踪颗粒。由于高炉风口回旋区内颗 粒的运动是连续变化的过程,而高速摄像机拍摄实际 上是对这个连续过程进行时间域内的高频采样,得到 的是一定时间间隔的静止颗粒图像序列,实验过程中 采用1 ooo帧/s的拍摄帧频(分辨率1 024x 1 024)进 行拍摄,高速摄摄像机每秒拍摄1 000张图片,实验过
万方数据
重庆大学学报
第31卷
程中根据间隔为1 s时所摄图片中颗粒的位移及相应 时间来计算示踪颗粒在回旋区内的运行速度及方向。 回旋区大小采用人工法识别,由于在冷态模型壁面安
装一带刻度的钢尺,所以,分析间隔为1 min的实验图 片,直至鼓风量达到最大值,提取图片上回旋区边缘 刻度即为回旋区的大小尺寸。
侵
45 40 35 3O 25 2O l5 l0 05
0
彻l囊罂{酆篓茎篓雾篁奏撑荡整嘤錾关系
2.3 动力学侵彻过程的数值模拟 侵彻实验可以 得到钢板的侵彻深度和靶板的终
态破坏特征, 但它不能提供子弹侵彻钢板的动力学 过程的物理图 像,数值分析方法较好的弥补了这一 点不足。下面 是长径比D一7.62 mm,L/D=3的黄 铜圆头弹以口 一500 m/s的速度撞击3 mm厚的 B900Fnl 型防弹钢板,在不同时刻计算得到的侵彻 过程和钢板的 损伤演化过程,见图4(为方便观察板 的动态破坏, 图中省去了弹体)[15]。
料高度相同和同一材料的填料层装料高度不同。如 图6所示为当H=650 mm,D。=9 mm时,不同材料
的填料层下回旋区穿透深度随鼓风量的变化关系。 如图7所示以小米为填充料层,鼓风量为19 m3/h 时,回旋区穿透深度随料层高度的变化关系。
圈5鼓风量与回旋区的穿透深度和高度的关系
从图5看出,随着鼓风量的不断增大,回旋区穿 透深度和高度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当鼓风量比较小 时,回旋区穿透深度较高度增加快,但是当风量增大 到一定值时,回旋区高度快速增大,并大于回旋区穿 透深度,回旋区的竖直对称面呈圆(即D,一H,)时, 鼓风量为28.3 m3/h,定量分析的结果与经过多次 重复实验后定性观察的结果十分接近,即绿豆形成 最佳回旋区形状时的风量为28 m3/h左右。发生以 上现象的原因在于,随着鼓风量的无限增加,在深度 方向上由于颗粒的不断堆积,气流阻力不断增大,使 运动的颗粒在水平方向上逐渐达到力的平衡,所以 在水平方向上回旋区穿透深度的增大速度逐渐减 小,并且由于风口气流的不断鼓入,促使气流沿模型 轴向朝上运动,当气流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椭球形的 回旋区形状被破坏,炉料随气流上浮,出现高炉炼铁 过程中所谓的崩料现象,因而回旋区高度快速增大。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及分析,很好地反映了高炉 炼铁过程中由于鼓风量过大引起的料层管道现象。
第31卷第7期 妻由鍪薹霎霎
重庆大羹囊蚰 霎鬻毫嘉墓孽i琵霎萋墓妻室蠹霎i室塞萋萋薹i蠢喜芝ii薹委
囊||薹霪鬟}l羹妻一l墓垦遵i譬蓊蚕i蠢耄一霎塞雾羹i一蚕錾
萎耋i ii霉§=l
甜"姿薹雾矍
蓁冀雾霎熏鬟冀墼蓁蒌冀鬟纛篓雾蓁翼霪
蚕璧羹,羹冀雾!赣冀冀;蠹 囊烈;签翼蓁i薹 馨
;旧滔薹羹赠壤倒鍪萋誊棚 墓塞;霎即萋薹善喜l§l
界面上,颗粒随高速气流射出,颗粒在这个区域运动 速度最快,但这个区域颗粒分布最少。空腔区边界 上运动较快的颗粒,同时也是颗粒的聚集区。回旋 区最外围为运动缓慢类似停滞的区域,由于这个区 域的颗粒与外围静止的颗粒相互作用力的存在,这 个区域的颗粒运动缓慢而且致密的,所以,在边界区 域运动的颗粒是不连续的。在向边界的运动过程 中,颗粒的速度逐渐减弱,最后消亡在静止的颗粒 中,即实际高炉炼铁过程中的死料柱。远离风口的 回旋区右侧边缘颗粒是由下向上抛出的,而回旋区 最上部的颗粒是由上向下运动,主要是供给风口处 所需颗粒。回旋区形状与Chen等Ll副对实际高炉风 口回旋区的研究结果相同,如图4所示。
原型应满足几何相似。其次,模型内气固两相的密度
比与实际高炉内气固两相的密度比相等。再次,模型
与原型在风口出口动量比相等。最后,由于假定高炉
风口回旋区内气相流动为粘性不可压缩流动,并且气
相流动是在高压作用下流动,所以,Fr数可不予考
虑,只考虑在强制流动条件下与阻力损失有关的相似
准数Re数和E“数。由于原型内部各相流体运动复
杂,各流体的温度、压力、质量流量参数不同,在此选
取空气进口RP数作为参考量。其中RP数、眈数以
及修正Fr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14|;
&一碰,
(1)
∥
眈一乓,
(2)
D“。
Fr=—&一.乓。
(3)
pc—pg 渺‘
根据以上相似条件及计算公式,利用重钢5号高炉
实际尺寸及操作参数,以实际高炉与模型相似比为 15:1确定出实验模型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实验模型参数
2实验装置及方法
根据表1的模型参数建立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 模型装置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包括6 n吼厚有机玻 璃制成的冷态炉缸模型、空气压缩机、压力计、玻璃转 子流量计及高速摄像系统。其中,高速摄像系统由照 明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由于回 旋区大小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模型几何参数的函数, 所以,通过改变冷态气流压力、颗粒属性、料层高度及 几何尺寸等,获得高炉回旋区尺寸大小及固体颗粒的 运动模式。表2为实验过程所用几何及物理参数。 表中H为床层高度;D。为风口直径;Q为鼓风量。
1模型参数确定
根据相似模型法要点,在进行模型实验时,为了
保证模型中的流动过程与原型相似,必须满足以下条
件:1)模型与原型的几何相似;2)模型与原型中的流
体物理性质相似;3)模型与原型的初始及边界条件相
似;4)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准数相等。考虑到以上相似
条件完全满足的困难性,采用近似模型法建立高炉风
口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首先,实验模型与高炉
2)通过数值分析,对于3 mm的B900Fnl型防 弹钢板而言,尖头弹的穿透能力最强,圆头弹次之, 平头弹最差。在未穿透情况下尖头弹的侵切深度明 显小于其余两种弹型,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弹 型的长径比并不大,不得不考虑弹头质量大小的影 响。靶板在未穿透的情况下要吸收子弹上的所有动 能,所以在同样的速度下撞击靶板,弹头质量小的产 生的弹坑要小一点。
物理模拟作为回旋区较早的研究手段,众多科 技工作者已经得出回旋区大小随鼓风速度、鼓风压 力、料层属性以及几何尺寸之间的理论关系[1¨13]。 然而,大多数是基于二维模型的理论关系,并且几何 模型、料层属性与实际高炉尺寸、焦炭颗粒之间的最 大相似程度未得到考虑和满足,难以在实际高炉上 得到推广应用,同时高炉风口回旋区是一个复杂多 变而又不易观测的巨大三维实验体系。因此,以重 钢5号高炉实际尺寸和操作参数为基础,假设高炉 风口未喷吹煤粉,回旋区内的流动为气固两相流动, 并且气相的流动属于粘性不可压缩流动,根据相似 理论建立了高炉回旋区三维冷态实验模型,分析回 旋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针对料层属性对高炉回旋区大小的影响,主要 从2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为不同材料的填料层装
图6 回旋区穿透深度随鼓风量的变化关系
图7 回旋区大小随料层高度的变化关系 从图6看出,随着鼓风量的逐渐增大,3种料层所 形成的回旋区尺寸也逐渐增大。同一鼓风量下回旋 区穿透深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绿豆最小,大米次之, 小米最大。原因在于,绿豆的密度较小,并且绿豆所 形成料层的孔隙度较大,鼓风气流经过料层孑L隙度直 接流出,不能很好地带动绿豆颗粒做回旋运动。大米 与小米的密度比较接近,然而,由于小米所形成料层 的孔隙度较小,对风口鼓入的气流有较大的阻力作 用,所以鼓风气流将带动料层颗粒做回旋运动。在此 采用不同料层的粒径与密度比表示为:D绿豆/伪豆= 0.005 333 3,D大米/ID大米=0.002 314 8,D小米/肌米= o.001 574 8,由此看出,料层的粒径与密度比越大时 形成的回旋区穿透深度越小,反之越大。因此在实际 高炉中。应严格控制焦炭颗粒粒径的大小,以形成有 利于高炉冶炼稳定、顺行的回旋区大小。 从图7看出,在小米作为填料床层时,回旋区穿 透深度回归线的斜率几乎为o,即回旋区穿透深度 随料层高度增加变化不大。而回旋区高度回归线的 斜率约为一o.6,即回旋区高度随料层高度的逐渐增 加而减小。原因在于,料层高度增加,床层的压力增 大,在相同的鼓风量下,回旋区的高度变小。
表2 实验过程所用几何及物理参数
3结果及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参数,分别以绿豆、大米和小米作 为冷态实验模型料层,在逐渐增大鼓风量的情况下, 稳定的回旋区得以形成,其形状近似为椭球形。当 鼓风量增大到一定值后,若继续增大,回旋区顶部炉 料上浮,椭球形的回旋区形状不再存在,即发生实际 高炉过程中所谓的“管道”现象,如图2所示。经过 多次重复实验发现,绿豆形成最佳回旋区形状时的 风量为28 m3/h左右。实验过程中还发现,当风量 一定时,风口前的料层随鼓风气流作回旋运动,随着 距离的增加,运动颗粒数目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回旋 区顶部,部分炉料颗粒掉落进入回旋区空腔,其余炉 料颗粒沿回旋区壁面返回,风口前回旋区上部炉料 不断下降,使运动颗粒得以补充,并且回旋区中心位 于风口中心轴线的上方。
图4高炉风口喷吹煤粉示意图
3.2鼓风量对高炉回旋区大小的影响 针对鼓风量对高炉回旋区形状以及大小的影
响,以回旋区穿透深度和高度值的变化为参考量进
万方数据
第7期
张生富,等:高炉风口回旋区影响因素的冷态实验分析
807
行分析。如图5所示以绿豆作为冷态模型填充料 层,当H=650 mm,D。=9 mm时,鼓风量增大过程 中回旋区的穿透深度和高度的变化关系。图中L为 尺寸大小;R为相关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