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摘要: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改造社会、实现自身完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所有的积极的政治成果。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其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和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些探索和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明了他们的文明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地划分了文明和文明时代。他们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依据,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奴隶社会开始的文明时代。二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两重性。他们对资本主义创造的伟大文明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定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是包含经济、政治和精神几个方面巨大成就的比较全面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历史新阶段。关于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文明成就,马克思讲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政治文明方面,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在精神和文化方面,他进一步指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总之,资产阶级在推进创造人类文明方面,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又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包含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它的局限性。三是将人类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是由许多因素按照一定方式所组成的复杂的结构。

这些复杂的结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编织而成的。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必然发生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思维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序言》一文中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产生活的过程。”这样,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便可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三个部分。与此相应,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即人类文明,也就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术语和概念,但在他们许多著述中,的确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先进的政治文明形式。它是对人类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政治文明的扬弃,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统治和压迫这种不合理的权力控制形式,使人类政治文明发生了质的改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了私有制条件下最高程度的政治文明,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剥削阶级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尽管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毕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与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一次交谈。毛泽东问黄炎培对延安和中共有什么感想,黄炎培说: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有一种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真所谓“其兴也@①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他希望“中共诸君”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实际上表示了中共对中国人民承诺实现民主政治的决心。建国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毛泽东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回答。

毛泽东在1957年7月召开的省委书记会议期间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1956年7月,周恩来在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着重讲了民主要扩大的问题。他说,民主应该更扩大,而不应该缩小。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阶级。专政的权力虽然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但这个权力是相当集中相当大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忽视民主。苏联的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要时常警惕,要经常注意扩大民主,这一点更带有本质的意义。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邓小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纳入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之中,邓小平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初步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这之后,他在《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中又进一步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

代化的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十三大则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完整地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作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逐渐清晰。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还揭示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并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还多次强调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即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