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组 电影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任何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在不 同级别的行政区域,都有一家或几家硕大的国 有企业,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百姓的生 活质量——我们乘火车坐飞机出行的价格、安 全与服务质量,我们开车的油价,我们打电话 上网的价格与服务质量,我们房价的高低,我 们看电影的票价与我们能看到的内容……都与 它们息息相关。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就是这样一 家企业,它发行的影片占据了2010年全国电 影主流市场份额的62%,并且垄断了电影进口 业务。
同样是贺岁电影你更喜欢拿一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 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
MU
Q
总 效 用 和 边 际 效 用 曲 线
TU
Q MU
O
Q
中国电影的垄断问题
国内院线电影市场遭巨头垄断 中小成本电影上网找出路
所谓网络大电影,指的是主要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又称为“微电影+”。这类电影的投资额在50万元到 400万元之间,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 在业界看来,过去网络大电影的拍摄成本普遍低于50万元,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并不太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杨向华曾介绍,2015年制作成本在100万元左右的网络电影比例在20%左右。 当然,较之全国电影市场,网络大电影如今的地位不足挂齿。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 比增长48.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占票房 总额的61.58%。 但不可否认,中国院线电影市场基本上被巨头垄断,中小成本电影因为很难进入院线而不得不另寻出路。与此 同时,以爱奇艺为首的付费点播分账模式愈发成熟,网络大电影市场的盈利模式亦渐清晰。 据了解,2015年《道士出山》以28万元的成本,在爱奇艺平台上获得了高达近600万元的回报。这种以会员付 费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使目前50%的网络大电影能够回收成本,相比之下,院线电影的这一比例却仅有10%。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 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 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第一,在经济萧条的这个时段电影行业经历了颠覆 性的 ,从原来的无声电影,变成了有声电 影,这种技术革新,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需求,加 之萧条时期的精神诉求,娱乐性的消费需求成倍增 长。 第二,在萧条之前,电影行业经历了一番资本的“圈 地行为”,导致院线大量增加,这个看似恶性竞争的 行为恰恰为之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 ,使供应 能跟上之后的需求疯狂增长。 第三,由于20年代几大电影公司的 行为和 大量涌入影视行业,电影开始工业化生产。经济萧 条后电影 猛涨,加快了资本流动,形成良性循 环,使得电影公司可以选择高本成大制作。 第四,由于 需求,美国政府对电影行业提供大 量支持,使得电影摆脱“昂贵的娱乐”外壳,成为了社 会的必需品。
WHY???
1. 荒唐翻译的罪魁祸首是垄断了外国电影进口的中影和华夏两大国企 2. 中影和华夏在进口和发行上的垄断让国外版权方不敢插手电影翻译机构的选
择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口电影翻译由上译、中影译制等四家国企垄断,其他无“电影译制资格” 的主体无法从事译制业务,个人译制也是“死路一条” 电影进口配额制度导致进口电影数量有限,甚至连四个电影翻译国企也难以 养活:后果是翻译基本靠临时工,小语种电影翻译需靠英文剧本“二次加工”
1院线的增多,使得三四线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别的娱乐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展。
电影中的供给规律
这个规律说明,生产者与销售者决定是否生产,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主要由商品 的市场价格决定。当然,这是指其它因素如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关商品价格等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
从电影的投资方----片商的角度来说,会不 会给一部电影砸钱,不在于这部电影的剧本 有多好,多有教育意义,而在于这部电影的预 计市场反映,也就是电影制成后卖不卖座,
它的的首映费,放映费,授权费能够给片商带来多少投资收益。如果这 一时期内同类型的电影非常红火,投资该类型电影的片商都狠赚了一 笔,那么,这一类的电影供给便会增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 “大片扎堆”的现象。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贺岁喜剧片,通常都是同 一档期或相近档期的,如果这个时候发一个动作大片,就算是再惊险 刺激,相信片商也得悠着点儿掏钱。看看那些叫好不叫座的电影,就 是血淋淋的先例。当然也有逆潮流而成功的例子,但那毕竟是少数。
封面人物:韩三平,2007-2014年3月任中影集团董事长。
中影有怎样的影响力?
韩三平作为这样一家央企的老总,其在电影业与娱乐圈的权力场、影响力可想 而知。前年的《建国大业》与今年的《建党伟业》,在短时间内聚集一百多位明星 参演,几乎可以忽略片酬;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许多国企要求员工到影院观看, 学校组织学生们观看,而网上不利的评论也被删除……这一切促成了韩三平的票房 伟业,《大业》高居09年国产影片票房榜首,而今年的《伟业》已成为半年冠军。
韩三平并不愿承认他以及他领导的中影集团享受了多少基于政策倾斜带来的 垄断利益。但更多人公认的是,中国电影业毫无疑问是一个受到严格审查监管的不 公平竞争的不完全市场,这个市场上,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不同题材的剧本、 国内与国外影片享受的待遇差别巨大。
进口大片渣翻译 不怪好莱坞怪垄断
中国进口电影的翻译颇受诟病: “外套”翻译成“捡来 的”,“每两周一次”翻译成“每周两次” 近几年进口大片的字幕和配音的翻译让不少中国电影观 众蹙眉。以近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为例,电影中的 “even if you get killed, just walk it off”大意是“即使你要 死了,也得死得像个爷们一样”,却被翻译为“有人要 杀你,赶紧跑”。这种翻译已经不是词不达意了,而是 对原文完全错误的理解,自然会对观众理解影片造成困 惑。2014年公映的《银河护卫队》也没好到哪去:译者 把“outfit”(外套)翻译成“捡来的”,把“every two weeks(每两周一次)”翻成“每次两周”。和这种低级 的错误相比,把《环太平洋》中的“Elbow Rocket”(手肘 火箭)翻译成“天马流星拳”都算不上奇怪了。
电影的本质也不过是种普通商品, 电影的供给也受当时电影的市场 价格的影响
。
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温饱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需求,基 本生活用品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更倾向于把钱花 在精神消费上,相比以前在网上看“免费电影”的方便经济, 人们开始享受在电影院中观看大片的视觉冲击和渲染力,并愿 意为此付出一定代价,电影的收益随之增加。根据供给规律, 片商的投片热情就会被激发,商业电影也越来越繁荣了。
电影中的经济学分析
第8组:任达 徐磊 窦力 张双星
经济学上认为大 经济环境低迷的 时候,看电影的 人会增多,是什 么原因促使如今 火爆的电影市场 ?
1929年之前的7年,美国股市持续上涨 ,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 升。但是到了1929年的10月24日,股 价开始暴跌,称为“黑色星期四”。美国 44%的银行宣布破产,随后大批公司企 业破产,工资直线下降,失业率达到 20%左右。 美国的影视行业却逆经济周期地快速发 展,影院发展到两万家,是银行的两倍 ,百货公司的三倍,每星期有8500万美 国人进电影院看电影,当时美国可只有 一亿两千万人口。然而,经济萧条并非 是影视行业繁荣主因,它只不过是一个 助推器。
同样是贺岁电影你更喜欢拿一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 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 的。
MU
Q
总 效 用 和 边 际 效 用 曲 线
TU
Q MU
O
Q
中国电影的垄断问题
国内院线电影市场遭巨头垄断 中小成本电影上网找出路
所谓网络大电影,指的是主要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又称为“微电影+”。这类电影的投资额在50万元到 400万元之间,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也短,核心是故事。 在业界看来,过去网络大电影的拍摄成本普遍低于50万元,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并不太多。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杨向华曾介绍,2015年制作成本在100万元左右的网络电影比例在20%左右。 当然,较之全国电影市场,网络大电影如今的地位不足挂齿。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 比增长48.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2.6亿,比2014年增长51.08%。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占票房 总额的61.58%。 但不可否认,中国院线电影市场基本上被巨头垄断,中小成本电影因为很难进入院线而不得不另寻出路。与此 同时,以爱奇艺为首的付费点播分账模式愈发成熟,网络大电影市场的盈利模式亦渐清晰。 据了解,2015年《道士出山》以28万元的成本,在爱奇艺平台上获得了高达近600万元的回报。这种以会员付 费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使目前50%的网络大电影能够回收成本,相比之下,院线电影的这一比例却仅有10%。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 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 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第一,在经济萧条的这个时段电影行业经历了颠覆 性的 ,从原来的无声电影,变成了有声电 影,这种技术革新,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需求,加 之萧条时期的精神诉求,娱乐性的消费需求成倍增 长。 第二,在萧条之前,电影行业经历了一番资本的“圈 地行为”,导致院线大量增加,这个看似恶性竞争的 行为恰恰为之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 ,使供应 能跟上之后的需求疯狂增长。 第三,由于20年代几大电影公司的 行为和 大量涌入影视行业,电影开始工业化生产。经济萧 条后电影 猛涨,加快了资本流动,形成良性循 环,使得电影公司可以选择高本成大制作。 第四,由于 需求,美国政府对电影行业提供大 量支持,使得电影摆脱“昂贵的娱乐”外壳,成为了社 会的必需品。
WHY???
1. 荒唐翻译的罪魁祸首是垄断了外国电影进口的中影和华夏两大国企 2. 中影和华夏在进口和发行上的垄断让国外版权方不敢插手电影翻译机构的选
择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口电影翻译由上译、中影译制等四家国企垄断,其他无“电影译制资格” 的主体无法从事译制业务,个人译制也是“死路一条” 电影进口配额制度导致进口电影数量有限,甚至连四个电影翻译国企也难以 养活:后果是翻译基本靠临时工,小语种电影翻译需靠英文剧本“二次加工”
1院线的增多,使得三四线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别的娱乐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发展。
电影中的供给规律
这个规律说明,生产者与销售者决定是否生产,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主要由商品 的市场价格决定。当然,这是指其它因素如商品的生产成本、相关商品价格等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
从电影的投资方----片商的角度来说,会不 会给一部电影砸钱,不在于这部电影的剧本 有多好,多有教育意义,而在于这部电影的预 计市场反映,也就是电影制成后卖不卖座,
它的的首映费,放映费,授权费能够给片商带来多少投资收益。如果这 一时期内同类型的电影非常红火,投资该类型电影的片商都狠赚了一 笔,那么,这一类的电影供给便会增加,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 “大片扎堆”的现象。就比如说我们中国的贺岁喜剧片,通常都是同 一档期或相近档期的,如果这个时候发一个动作大片,就算是再惊险 刺激,相信片商也得悠着点儿掏钱。看看那些叫好不叫座的电影,就 是血淋淋的先例。当然也有逆潮流而成功的例子,但那毕竟是少数。
封面人物:韩三平,2007-2014年3月任中影集团董事长。
中影有怎样的影响力?
韩三平作为这样一家央企的老总,其在电影业与娱乐圈的权力场、影响力可想 而知。前年的《建国大业》与今年的《建党伟业》,在短时间内聚集一百多位明星 参演,几乎可以忽略片酬;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许多国企要求员工到影院观看, 学校组织学生们观看,而网上不利的评论也被删除……这一切促成了韩三平的票房 伟业,《大业》高居09年国产影片票房榜首,而今年的《伟业》已成为半年冠军。
韩三平并不愿承认他以及他领导的中影集团享受了多少基于政策倾斜带来的 垄断利益。但更多人公认的是,中国电影业毫无疑问是一个受到严格审查监管的不 公平竞争的不完全市场,这个市场上,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不同题材的剧本、 国内与国外影片享受的待遇差别巨大。
进口大片渣翻译 不怪好莱坞怪垄断
中国进口电影的翻译颇受诟病: “外套”翻译成“捡来 的”,“每两周一次”翻译成“每周两次” 近几年进口大片的字幕和配音的翻译让不少中国电影观 众蹙眉。以近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为例,电影中的 “even if you get killed, just walk it off”大意是“即使你要 死了,也得死得像个爷们一样”,却被翻译为“有人要 杀你,赶紧跑”。这种翻译已经不是词不达意了,而是 对原文完全错误的理解,自然会对观众理解影片造成困 惑。2014年公映的《银河护卫队》也没好到哪去:译者 把“outfit”(外套)翻译成“捡来的”,把“every two weeks(每两周一次)”翻成“每次两周”。和这种低级 的错误相比,把《环太平洋》中的“Elbow Rocket”(手肘 火箭)翻译成“天马流星拳”都算不上奇怪了。
电影的本质也不过是种普通商品, 电影的供给也受当时电影的市场 价格的影响
。
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温饱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需求,基 本生活用品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更倾向于把钱花 在精神消费上,相比以前在网上看“免费电影”的方便经济, 人们开始享受在电影院中观看大片的视觉冲击和渲染力,并愿 意为此付出一定代价,电影的收益随之增加。根据供给规律, 片商的投片热情就会被激发,商业电影也越来越繁荣了。
电影中的经济学分析
第8组:任达 徐磊 窦力 张双星
经济学上认为大 经济环境低迷的 时候,看电影的 人会增多,是什 么原因促使如今 火爆的电影市场 ?
1929年之前的7年,美国股市持续上涨 ,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 升。但是到了1929年的10月24日,股 价开始暴跌,称为“黑色星期四”。美国 44%的银行宣布破产,随后大批公司企 业破产,工资直线下降,失业率达到 20%左右。 美国的影视行业却逆经济周期地快速发 展,影院发展到两万家,是银行的两倍 ,百货公司的三倍,每星期有8500万美 国人进电影院看电影,当时美国可只有 一亿两千万人口。然而,经济萧条并非 是影视行业繁荣主因,它只不过是一个 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