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实验法
• 实验室试验与自然实验的对比
实验室试验
自然实验
人造且高度控制环境中
实际自然情境中
室内有效控制无关变量 只能可能地控制
结果精确,但推广受限制
实验时间长,但结果便于 推广
29
第四部分:实验法
4、优点与缺陷 (一)优点:
——人为创设条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扩大研究范围,探索自然情境中难以研究的方面;
16
第二部分:谈话法
5、优点与缺点 (二)缺点: § 比较费时; § 一般不适合大范围调查; § 所得材料未必真实,易生偏差; § 对调查者本人素质、技能要求较高, 特别是正式结构的谈话。
17
第二部分:谈话法
• 6、谈话程序与技巧 (一)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编制谈话提纲:开场白、问题与结束语; 安排谈话事宜:时间、地点,了解谈话对象; 准备谈话工具:谈话提纲,记录纸、笔等。 (二)进入谈话现场 建立融洽、信任关系; 把握开场白,形成气氛,自然过渡。
3
第一部分:观察法
1、概述: 观察——科研最基本的方法。适于儿童研究。
2、定义: ——是将观察对象置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观察对象或现象做直接 观察,进行记录、收集资料、分析解释,获得认识 的过程。
4
第一部分:观察法
3、分类
划分维度
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连续观察+非连续性观察)
2、定义 ——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 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 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1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3、作品分析法的特点 § 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 § 按科学程序分析,具有系统性; § 受研究者自身“倾向性”影响,分析视角与 结果具有多样性。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资格证考试辅导提要
1
整体复习模块:
• 第一部分:观察法 • 第二部分:谈话法 •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 第四部分:实验法
2
复习要求:
一、掌握上述四种基本研究方法
概念内涵(定义) 分类与特点 程序步骤与技巧 优缺点分析
二、科研方法的单独或联合使用
目的: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与教育要求
27
第四部分:实验法
3、类别
划分维度
§ 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重点)
——针对实验条件控制程度的划分; § 单因子实验与多因子实验
——依据实验因子数量划分; § 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试验
——依据探索进程和对问题的已知程度来划分
§ 测查性试验与教育干预性实验
究”
——“教育的实验研究”,“教学的实验研
28
可研究作品: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
考试试卷,工艺制品······
22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4、作品分析法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2)定义关键术语
题目+方法,如“儿童绘画发展水平的作品分析”
(3)作品抽样 (4)设计与开发简易研究工具(表格设计) (5)信度检验 (6)评价与自我指导
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时间 范围
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群体观察+个体观察
是否参与 规模
5
第一部分:观察法
观察应用实例:
• 1.从观察的场所上讲,可用实地观察,如研究者进入幼儿园,对 实际开展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 2.从观察的对象上讲,可用直接观察,如研究者在家长开放日活 动中,目睹教师、园长、家长、儿童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等。
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尊重幼儿身心特点; 具有及时性的优点,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在科学观察基础上能做出正确判断与评价。
7
第一部分:观察法
(二)缺点: 受时间的限制;受观察对象限制; 受观察者本身限制—— 感官限制以及主观意识影响; 不适应于大样本研究,限制结果推广; 不宜于研究内部问题及事物关联性; 耗时耗力,自然状态下缺乏条件控制。
26
第四部分:实验法
1、概 述 ——实验法又称可控制的观察法。
2、定义
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 器,在人为操控或模拟条件下,排除各种 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 一定条件以影响、改变研究对象,从而 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23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 4、实施步骤相关补充:
(2)定义关键术语 描述性定义—操作性定义
(3)作品抽样 抽样——作品选择,分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和单元抽样。
(4)信度检测
——也叫可靠性检验,指两个以上观察者对同一
作品的一致性程度,即相关程度。
24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信度计算:
信度=[p/(m+n)] ×2(观察者人数为2时)
8
第一部分:观察法
5、观察法实施步骤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 确定问题,制定计划; 计划包含要素:观察时间,对象,步骤,
过程,工具,设计表格、记录方法等。 § 选择观察方法; 描述记录法:实况,日记及轶事记录等; 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
9
第一部分:观察法
§ 确定记录方法 记录方法有:频率记录,间隔记录,连续记录; 记录手段有:文字,表格,图示,符号,仪器等 § 选择记录工具 可选工具:纸笔,仪器设备; § 进行理论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相关问题。
补充 概念——调查法:是在自然进程中,以间接方式研究 当前教育现象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是运用最广泛的教育 科研方法。
13
第二部分:谈话法
3、特点:最古老、最常用与最简便 适用范围举例:
探索儿童个性与行为表现得根源; 了解家庭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育儿观点, 教养方式等; 教师观念、态度、方法、经验、建议等
19
第二部分:谈话法
• 6、谈话程序与技巧 (四)结束谈话 适时结束:时间,状态或目标达到; 自然结束:提醒暗示,轻松结束, 感谢支持与配合。 技巧提示:
若需再次谈话,可在结束时向对方说明; 具体技巧在于个人素养不断提高之中。
20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1、概述
——一种有效资料收集方式,可辅助其他方法也可独立使 用。

或2p/(m+n)
m、n:两位观察者分别记录的行为总次数;
p:两位观察者之间对每类行为记录相同次数的 总和。
25
第三部分:作品分析法
(6)评价与自我指导——为了“自我完善”
项目
研究问题/假设 样本选择 子目标
分析维度
信度 效度
评价保准 是否明确?推论是否合乎逻辑? 样本与结论是否合理?样本是否有代表性? 是否明确?是否为可操作最小单位? 是否由理论或经验导出?各维度是否重复和交叉?有无遗 漏,是否详尽?标准是否统一? 是否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伴重复计量?是否计算信度? 分析维度、子目标与需要量化的作品是否存在一致性?
——有利于发现规律性并能进行重复验证,提高结论 的科学性;
——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数据精确令人信服。
30
第四部分:实验法
4、优点与缺点 (二)缺点: 由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 由试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 难以避免的样本不足与选择误差; 可能会受到法律和伦理道德的限制·····
31
第四部分:实验法
18
第二部分:谈话法
• 6、谈话程序与技巧 (三)进行正式谈话 提问:预先准备好,或提供选项,或开放式; 倾听:调动感官,用心体会,懂“言外之意”; 追问:直接式,间接式,当时式或过后追问; 回应:互动反应,推动谈话顺利进行; 谈话记录:研究者姓名,谈话日期,时间,地点,
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谈话环境等。
中保持恒定。 (3)平衡法。也叫等组法,随机分组,组内无关变
量保持基本相同转态,使之不影响实验 变量。 (4)统计控制。上述方法不能运用是,以数据统计 来削弱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33
第四部分:实验法
7、实验法操作步骤
(一)提出实验课题 (二)建立实验假说
——初步设想或推测,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 (三)实验设计——研究程序安排 (四)实验实施
10
第一部分:观察法
5、观察法实施步骤
(二)进行预备观察 § 观察者自我培训,确保观察信度。
先行训练要求观察者:掌握方法,把握要点,理解操作 定义,确认观察行为及表现方式,确保观察信度。
§ 避免或减少干扰误差
“观察反应性”现象
观察者放任现象
观察者在场效应
观察者期望效应
仪器设备干扰
11
第一部分:观察法
5、观察法实施步骤 (三)进行正式观察 介入并实施:依据计划,排除干扰。 (四)观察反思 反思推论;检验假设;客观记录;提高改进。
12
第二部分:谈话法
1、概述
谈话法——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
2、定义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
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事件 、某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5、实验控制 变量——实验中发生了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即实验因子,是实验中有计划地设置或
改变的因素,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变性;
因变量——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结果,是一种
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指那些与研究问题无关,但对实验
结果会产生影响的其他刺激变量。
32
第四部分:实验法
6、变量的控制
(1)排除法。消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效果的影响。 (2)恒定法。一些无法排除且能控制的变量在实验
14
第二部无结构式(开放式/自由式) 半结构式(半开放式)
个别谈话+集体谈话 一次性谈话+多次谈话 直接谈话+间接谈话
划分维度
结构控制程度
对象范围 谈话次数 接触方式
15
第二部分:谈话法
• 5、优点与缺陷 (一)优点——最大的是“灵活性” § 适用范围广,可进行原因、过程调查; § 可补充书面形式表达的不足; §面对面可观察对方反应,及时调整,发现疑 问,加以解释; §所获信息比较调查法更为详细; §提问可因人而异,具有灵活性。
• 4.从观察者的角色上讲,采用的是参与观察,即研究者投身到幼 儿园家长开放曰活动中去,在活动进程中进行观察;在参与观察的过 程中,研究者扮演的是“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的角色,即园长、教 师、家长、儿童都知道研究者是一位教师。
6
第一部分:观察法
4、优点与缺点
(一)优点: 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简单易行,资料比较客观、真实;
35
——控制进程,按计划要求进行; ——观测反应变量,搜集信息资料。 (五)资料的统计处理 (六)实验报告
34
小结部分
一、(2014)考试题型 《保教》:单选(3'×10);简答(15’×2);
论述(20’×1);材料分析(20’×2); 活动设计(30’×1) 《综合》:单选(2'×29);材料分析(14’×3); 写作题(50’×1); 二、学科考点预测 1、定义,分类,特点及步骤要理解掌握; 2、了解教材中各模块的典型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