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出纳实务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出纳实务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出纳人员必备的岗位技能知识、业务步骤和相关手续,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能性和操作性,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养成出纳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同时,作为一门岗位课程,本课程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出纳实务

2.后续(相关)课程: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分析、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商贸会计实务。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出纳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并有助于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遵守准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和文明服务的职业道德。在学习中养成诚实做人,光明磊落;保密守信,谨防泄密,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执业谨慎,信誉至上的良好情操。

(二)知识目标

1.熟悉出纳岗位工作制度和出纳人员职业素质。

2.掌握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

3.掌握票据金额和日期的书写要求。

4.掌握常见点钞方法的操作标准和要求。

5.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相关规定。

6.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7.熟悉出纳工作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并掌握其填制、审核的方法。。

8.掌握出纳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

9.掌握出纳日记账和备查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更正方法

10.掌握出纳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能力目标

1.能分析解决出纳工作组织和出纳人员素质方面的实际问题。

2.能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

3.能规范填写票据的金额和日期。

4.能够规范、熟练地点钞和验钞。

5.能规范管理库存现金,并能对其进行清查和处理。

6.能规范管理银行存款,能对其进行清查并准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

7.能准确填制、审核出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8.能规范登记出纳日记账和备查账。

9.能查找错账,并能更正错账。

10.能规范完成各项出纳工作任务。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教学的实验性和操作性。课程设计应满足:

1.适应社会需求,课程建设技能化;

2.注重岗位能力,教学内容专业化;

3.体现本校特色,教学资料适用化;

4.侧重学生需求,教学开展吸引化;

5.创设情景模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6.发展实践实习,知识掌握实践化。

(二)时间、课时分配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出纳实务》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四、课程内容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进度表设计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实施

以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将工作情境融入每个技能训练项目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出纳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二)考核方法说明

1.评价形式及相关内容

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70分)+终结性评价(30分)=100分

过程性评价=职业道德评价(10分)+职业技能评价(55分)+职业资格(5分)终结性评价(30分):期末考核成绩

注:具体评价标准见“出纳实务课程考核方案”。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1.采用的教材:《出纳实务》,高晓红主编,化工出版社。

2.教材说明:本教材根据出纳实务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了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涉及的实训项目具有实用、具体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出纳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财政部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出版。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所需教学仪器设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点钞机、验钞机、保险柜、算盘、计算器等。

(五)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师资队伍: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是具备“双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具备初级或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或兼职教师。

2.教学设施资源使用建议

教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图书馆阅览室

3.教学文件资源使用建议

校企合作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资料

(六)其他建议

1.不同基础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能力的培养很难同步实现;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互助的形式改善,即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弱的同学,最好形成一对一的组合,这样既能帮助弱生改进学习状况,同时又给好生提供了锻炼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传授知识成为教学难点;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过不断探索进行总结,比如,偶然在一次教学中发现,“反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3.资源不足将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搜集、总结、更新教学资料,才能逐步改善这个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