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2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 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 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二字 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知识整合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 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 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 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 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 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 “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 考查的重点。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3.(2011·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考点解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诗人在锤炼语言上可谓
苦心孤诣,也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含蓄 性、跳跃性和抒情性,这也给考生品读古诗带来不小的难 度。不过,高考对鉴赏古诗语言的考查难度不太大。它着 眼于一个“懂”字,即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 达作用,能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作一定程度的表述。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 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 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4.(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高考语言类题目有三类: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重 点考查炼字、炼句两类。考生赏析诗歌的字、句时,应注 意赏析该字或句在描摹图景、表达思想感情、烘托气氛、 营造意境等方面有什么作用,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要根 据诗歌的特点选准角度,具体赏析。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基础:整合·点拨
一、“炼字”类 (一)炼实词 1.炼动词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 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 “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 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 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 成理亦可)
Leabharlann Baidu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 好,好在哪里? (2)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写得极 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 与无奈。 (2)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 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基础:整合·点拨
第2节
解析 一要解说“穿”“数”二字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二要指出它们在语境中的艺术作用。要特别注意本诗中的 “清秋”“日暮”“酒半醒”“独行”“闲”“孤灯隔远 汀”所表现的凄冷、孤独的意境。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第2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体验·解读
真题体验 1.(200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 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 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解析 (1)这是一首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的写景诗。诗中 写的是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 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渡溪回村, 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首联写夏雨将至未至,忽而 已至。谚语有“夏雨分牛脊”,只有牛头牛尾之间,风雨已 至,“泼浓墨”写色,“翩车轴”喻声。颔联用多种比喻写风 雨之势。“怒涛”“卷”借潮水之汹涌比喻雨势奔腾。以“鸣 瀑”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鸣”“吼”突出声 音之大。(2)“骤晴”写出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同时呼 应标题“骤”;“山又绿”写出雨洗之后山色更加翠绿, “又”字写出牧童怨雨骤来,忽而又停的心情。“绿”写出牧 童欣赏雨后山色的闲适心情。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2.(2011·山东)《咏山泉》(原诗见本章第1节“真题体验” 部分)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 处。 答案 这两句从色与声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 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 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 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达到了先抑后扬(欲扬 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 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 泉作了铺垫。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 行赏析。
考点:体验·解读
第2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应从诗歌的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及描写角度、感觉角度等方面进行分 析。分析重点是第5、6句,有对比,有对偶。当然,也可 以从景和情之间的关系进行鉴赏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