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引起的科学史学问题,兼而论及该问题对研究中国科学史的重要性。以使学
生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史研究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何谓科学革命? 介绍“科学革命”的由来和科学史上的科学革命概念,以及最近 20 年 来科学史界和科学哲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 17-18 世纪的科学革命概要 哥白尼革命、新的运动概念、医学和生物学的革新、17 世纪科学思想 的新体系、笛卡尔和培根、科学实验、科学的组织等 第三章 所谓“李约瑟问题” 中国科学传统和西方科学传统的比较、16 世纪以后中国科学落后问题、 “李约瑟问题”的问题和价值 第四章 “科学革命”的史学 介绍和讨论著名的科学革命史研究者如 A. Koyré、A.Rupert Hall、 H.Butterfield、R.Westfall、I.B.Cohen 等人的著作和主要学术观点,介绍最近 20 年来国际科学史界对“科学革命”史的研究以及由此引起的科学史学问题。
The Type of courses*
Speciality(二级学科)
Credit
Semestre**
Teacher and his/her Title
*.N—necessary;C—choosen.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Speciality Suitable for
任课教师 (职称) 研究生院教师 研究生院教师 研究生院教师 研究生院教师 袁江洋等 韩毅等 郝刘祥等 徐凤先 孙小淳 研究生院外语部 邹大海等 韩琦等 胡维佳等 王扬宗等 汪前进等
适用专业 (本专业及其它专业)
一级学科公共课 一级学科公共课 一级学科公共课 一级学科公共课 一级学科公共课 一级学科公共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内容提要:
第一讲 “天”的观念 第二讲 陶寺观象台与早期天文观测 第三讲 《尚书·尧典》中的天文学 第四讲 甲骨文金文中的天文学 第五讲 先秦典籍中的天文学 第六讲 《淮南子·天文训》导读 第七讲 律·历·风——中国古代宇宙的联系 第八讲 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 第九讲 中国古代的星空文化 第十讲 出土的天文文献与文物 第十一讲 岁时节令 第十二讲 异常天象观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占星术的特点 第十四讲 天文学与术数文化
三、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
研究生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修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并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同时通过中期考核。 课程考试成绩以 60 分以上为合格并获得学分。 无科技史专业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或导师认为有必要者,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硕士 学位课程 5 门并通过考试。
培养方式: 1、以立足国内本所培养为主,并积极发展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
养的培养模式。 2、实行导师负责制。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
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联 合指导导师。
3、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 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第三章 玛雅天文学 古代美洲天文学的代表。玛雅天文台。玛雅历法。
序 课程编 号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课程名称
学位英语 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史 科学社会学 科学编史学 科学史文献学 科学革命概论 天文与人文 世界天文学史
第二外语 数学史概论 中西科学文明比较研究 科技政策导论 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专题 科学计量学
课程 类型
第二章:方法 目录、中文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索引
第三章:历史 先秦、汉、魏晋至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情、近现代
第四章:理论 形成过程、若干特点、理论建树、理论史研究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 洪湛侯 《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王欣夫 《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张舜徽 《中国历史古籍校读法》,中华书局,1962.7.第十一版(张舜徽著)
课程编号:
课程属性:专业课 预修课程:
科技史文献学
学时/学分:60/3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自然科学史学科各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
作为科技发展战略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科技史文献学, 内容包括形体、方法、历史和理论等四部分。 内容提要: 第一章:形体
记录文献的载体、文献的体裁、文献的体例、文献的体式
第三部分 科学史哲学问题研究 第十二讲 科学史的学科性质:科学史是历史 第十三讲 科学史的意义、研究题材(subject-matter) 第十四讲 科学史解释 第十五讲 与境论方法释要 第十六讲 科学观与科学史观
教材:
H. Kragh,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中译本: 《科学史学导论》, 任定成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袁江洋,《科学史向度》,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3
史研究、牛顿和爱因斯坦等科学伟人研究, 郝刘祥
皇家学会等科学团体和机构研究、英美德 方在庆
等国别科学史研究、科学文化史研究、比 刘 钝
较科学史研究、科学编史学研究等。在科
学革命史、英德科学史、20 世纪科学史等
领域具有较高水平。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课程名称: 科学编史学
周学时/总学时:
学分:
英文名称: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教学方式: 讲授
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写作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科学史学史 第一讲 如何理解科学史学史? 第二讲 科学史学史述略 第三讲 科学史的向度 第四讲 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之流变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无 2,主要参考书
1) R.Westfall《近代科学的建构》(彭万华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 Steven Shapin,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6 3) H.Floris Cohen,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
2史
科的建立和发展、重要科学家和科学团体 张 藜
与机构的研究、重大科学计划和项目研究、 张九辰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的关系研究等。本领域是我所近 20 多年来
开拓的新方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以
突出科学社会史取向的研究为特色。
世界现代科学史 包括西方科学思想史、科学革命史、学科 袁江洋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科学技术史 科学史
学科代码
071220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生部制表 填表日期: 2010 年 2 月 25 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 研究方向名称 号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中国古代科学史 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数学史、天文历法史、 刘 钝
炼丹术、物理思想、中外科技交流、中国 汪前进
传统科学与社会文化等综合性研究。本方 孙小淳
向是我所传统优势领域,在国际科学世界 韩 琦
享有较高声誉,本方向以实证考据为特长, 邹大海
近年的研究又将学科史考证与社会文化史 田 淼
研究结合起来,以阐释中国传统科学思维 胡铁珠
的特点和成就。
徐凤先
鲁大龙
中国近现代科学 主要包括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学 王扬宗
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科学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要求研究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 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亦善于合作。 2、具备开展本学科领域学术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独立 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外国 语要求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一外为非英语者,二外必修英语)。 中国古代科学史方向需要较高水平的古汉语能力,西方科学思想史可视具体研究 课题要求初步掌握一门西方古典文字(拉丁文等)。 4、身心健康。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4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天文与人文
课程属性:学科选修课
Fra Baidu bibliotek
学时/学分:40/2
预修课程:科学技术史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科学史专业和科技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
生。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内容,天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3,教材 无 4,主要参考书
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科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课程编号:
世界天文学史 History of Astronomy
课程属性:学科专业课
学时/学分:40/3
预修课程: 科学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天文学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同时也可以作为科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和实习
课程编号:
科学革命概论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0/3
预修课程:科学技术史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科学史专业和科技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
生。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史上最重要的篇章 17-18 世纪科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以及
学习年限:
1.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为三年,一般不得延长。因特殊情况需要延 长者,需经所学位委员会批准,延长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2.硕士生如提前完成了规定的学习课程和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 答辩,提前毕业,但实际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半。
3.提前或延迟毕业均需在毕业时间前半年提出申请,并经学位委员会讨论, 报请主管所领导批准。
学史其他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对世界主要地域 天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的脉络有所认识,为进一步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古巴比伦、古埃及与古印度的天文学 东方古代文明中天文学最早发达的地区。天文学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第二章 古希腊的天文学 西方古代文明中的天文学。四大学派。托勒密体系。
参考书:
R. C. Olby, G. N. Cantor, J. R. R. Christie, & M. J. S. Hodge,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rdern Science, London and New York: Poutledge, 1990。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第二部分 科学史编史方法及学术争论研究 第五讲 默顿论题、相关争论及后续研究(含科学与宗教之关系研究) 第六讲 牛顿(I. Newton, 1642~1727)研究及相关争论(牛顿炼金术的性质等) 第七讲 巴特菲尔德辉格史论题再研究、历史研究中的历时论与移时论描述方式 第八讲 科学革命论题的不同解释、革命论描述模式与连续论描述模式 第九讲 社会建构论指向的科学史研究、科学政治学及相关学术批评 第十讲 李约瑟(J. Needham, 1900~1995)论题 第十一讲 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关系、科学与技术之历史关联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分
3
3 3 3 2 2 2 2 2 2 3 2
开课 学期 1-2
1 1 1 1或2 2 3 2或3 2或3
2或3 2或3
3 2或3
2
公共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二级学科选修课
Programme of Ph.D Student Courses
Discipline(一级学科):
N0. Serial No.
The Title of Cours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