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脱氢技术初步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前言 (2)

二、主流丁烷脱氢技术 (2)

2.1、Oleflex工艺 (2)

2.2、STAR工艺 (2)

2.3、Catofin工艺 (3)

2.4、FBD-4工艺 (3)

2.5、Linda 工艺 (3)

三、国内技术来源及生产现状 (4)

四、异丁烷加氢前景展望 (4)

丁烷脱氢技术初步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公司醚后碳四中含有约5.8万吨/年的异丁烷,以及1.86万吨/年的正丁烷,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这部分丁烷只能作为燃料气对外销售。目前国内很多石化企业都对这部分丁烷进行深加工,通过脱氢,生成异丁烯和正丁烯。有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综合利用碳四资源,提高公司收益。

二、主流丁烷脱氢技术

烷烃脱氢反应体系复杂,催化剂种类繁多,反应机理不尽相同,目前工业化的异丁烷脱氢工艺有Oleflex、Star、Catofin、FBD - 4 和Linde 等。

2.1、Oleflex工艺

Oleflex工艺是UOP的两种工业技术—Pacol和CoR 铂重整的组合。该工艺20世纪80年代开发,1990年实现工业化,采用移动床反应器,设计装置处理量大,Pt为催化活性组分,氧化铝为载体。反应温度650℃,压力1.7MPa,异丁烷转化率为45%~55%,异丁烯选择性可达到91%~93%。目前,研究重点是降低催化剂中的Pt含量,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2.2、STAR工艺

该工艺1992年实现工业化,采用氧化铝为载体,氧化锌中添加铂的催化体系,蒸汽作稀释剂,以降低异丁烷分压,提高转化率,抑制结焦,同时为反应提供部分热量。采用固定床反应系统,在反应温度(565~620)℃、反应压力(3~6)MPa、空速(0.5~10) h-1和蒸汽与异丁烷物质的量比2~10条件下,异丁烷转化率45%~55%,异丁烯选择性91%~94%,催化剂寿命达1~2年。

2.3、Catofin工艺

Catofin工艺为ABB Lummus Crest公司开发,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工艺,由正丁烷脱氢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技术发展而来, 1986 年首套装置工业化。采用氧化铬/氧化铝为催化剂,重金属能使催化剂中毒,因此,原料必须脱除重金属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反应所需热量来自储存在催化剂床层中的反应热,该反应热由烧焦产生。Catofin工艺反应温度( 535~605)℃,压力0. 7 MPa,不用稀释剂。异丁烷转化率60%~61%,异丁烯选择性91%~93%,催化剂寿命达2 年以上。

2.4、FBD-4工艺

FBD-4工艺隶属于Snamprogetti公司,20 世纪60 年代由前苏联开发,1964 年工业化。采用铝铬催化剂K-5,反应温度( 540~590)℃,催化剂在反应器-再生器之间循环。异丁烷转化率为50%~55%,异丁烯选择性为91%以上。

2.5、Linda 工艺

Linda工艺隶属于Linda A G 公司,于1982 年中试,1998年在西班牙正式投产。其技术与STAR工艺相似,以氧化铬/氧化铝作为催化剂,惟一不同的是不加蒸汽稀释剂。反应温度( 500~600) ℃,压力常压以上,异丁烷转化率为40%~45%,异丁烯选择性为91%~95%。

表2-1 世界异丁烷脱氢工艺技术特点比较

三、国内技术来源及生产现状

丁烷脱氢技术,国内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尚未调查到国内设计并顺利投产的丁烷脱氢装置。

能调查到的国内生产厂家有盘锦石化,但是运行状态不是太好。在建的有山东玉皇,预计年底前投产。其余在建及筹建的有13家。

四、异丁烷加氢前景展望

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项目,是碳四深加工的又一发展途径。在甲乙酮、异构化、醋酸仲丁酯等市场日益饱和的状况下,异丁烷脱氢无异于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该项目投资大,对设备要求高,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所以国内尚无成熟技术。

国外进口技术,仅技术转让和设计费用就需要3亿多。

国内技术,以20万吨为例,投资费用约为7亿元左右。生产成本约为600元/吨(公用工程,不包括催化剂、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等),1.14吨异丁烷能产出1吨异丁烯。该项目规模越大,利润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