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口数量、质量与人口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1
(1) 生育模式。在早婚、早育、多育、性别偏好强烈的生育模 式作用下,生育率就必然升高,出生率也升高。性别偏好强烈也 会导致生育率升高,不管是偏好于多生男孩,还是偏好于多生女 孩,都会导致出生人口增加,不过,似乎偏好于多生男孩,更要 导致出生人口增加。总之,早婚、早育、多育、性别偏好强烈, 这四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导致人口增加。 (2) 年龄结构。简单地说,育龄人口即15~49岁人口,尤其是 18~3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人口增加就越多;反之, 这两个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低,人口增加就越少。 (3)性别比。如果在育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就容易导致 人口增加,如果男性多于女性,则有可能抑制人口增加。因为在 正常的婚姻关系背景下,生育任务毕竟最终是由女性来完成的。 2、人口迁移与流动。准备迁移与流动的人口,尤其是处于迁移与 流动过程的人口会抑制自己的生育行为。当然如果迁出的青年人 多于迁入的青年人,那就更容易抑制迁出地人口增长。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3
(二)抑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1、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源的压力。这一方面,最突出的是马尔萨斯 的人口理论。他认为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两个 级数论)。并且个别国家在某些时候,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退 一步讲,既便人口增长没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速度,也没有超 过粮食增长的速度,但是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人口增长明显阻碍 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在我国,在“左”的思潮占统治地位 时期,许多人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时,曾以中国自1949年以 来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为例,反驳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论。 改革开放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人们又以人口增长严重阻 碍人口生活水平提高为例,说明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11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之间的关系
1、人口素质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 先天素质的改善和提高要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如, 近亲结婚、近地结婚,都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有关。人口数量 少、人口密度低,很容易造成近亲结婚、近地结婚。 后天素质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如,小学 教育,一个自然村办小学,最低也要有30户人家。否则,难以保 证教学质量。再如,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以一定 的人口密度为前提的。 2、人口数量过多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从宏观上看,人口数量过多制约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 平的提高,从而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从微观上看,家庭出生人口过多,也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具 体分析如下:
(2)人口增长使得耕地生产能力下降。为了用有限的耕地满足 更多的人口生活需要,就要提高复种指数、开垦不适宜耕种的土 地。我国复种指数,1949 年为96.21,即有些耕地没有耕种。 1952年为131,1957年为141,1995年为158,2000年为160。复种 指数上升,有助于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但是也很可能耗尽地力, 甚至导致沙漠化。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7
5、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人口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庞大的人 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难以克服。我国人口 数量还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长,预计未来十几年每年平均净增 1000万人以上。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粮 食、石油等战略性资源的紧缺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 重威胁。每年将有1000万新增劳动人口需要就业。农村和城市还 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释放出来,要求就业。 巨大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素质和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对我国 经济社会整体系统承载能力造成严重的压力。它使我国在通过经 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系统全面进步的进程显得格 外艰难,使我国迈向现代化起飞的翅膀分外沉重。 必须看到,我国是人口大国,但绝不是人才大国、科技强国。在 庞大人口的基数上,人口素质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科技人员 虽然从50年前不到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0万人,但仍占我 国总人口比例不足万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 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下世纪初,我国高级科研人才 将出现退休高峰,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章 人口数量、素质与人口规律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人口数量 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三种趋势,一是数量增加,二是 数量稳定,三是数量减少。 (一)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两个,一是出生率, 二是死亡率。间接因素有人口迁移与流动、国家法律与政策、 社会背景等。 1、出生率。在死亡率不变的前提下,出生率越高,人口增长 率就越高,人口数量就增多。反之,出生率越低,人口增长 率就越低,人口数量就减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出生率 直接受几个重要因素制约: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5
3、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压力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特别是战略性 资源人均数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在新世纪里资源危机将进一步严 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耕地、水和某些矿产资源(如石油)的短缺已经制约着中国经济 的发展。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石油在20世纪对人类的 重要性一样。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在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有 400多个,严重缺水的有100多个。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 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 年净进口约5000万吨,2005年将达8000万吨。为进口石油和其它 自然资源,每年需要支付大量外汇。2001年的十年一遇的旱灾, 折射出我国水危机的严重性。2000万人饮水困难,在大旱之年, 水资源供求的危机爆发了:农业缺水、工业缺水,甚至人们的生 活用水也频频告急。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亿多人口 不同程度受缺水的影响。翻阅呈现“赤字”的水簿,2001年的大 旱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预警,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2010年后,我 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 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4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1)人口增长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 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土 地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12823.31万公顷,人均耕地 面积不足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耕地利用程度高, 目前垦殖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10
二、人口素质
(一)人口素质的内容
人口素质是存在于人口当中并能够表明人口发展水平高 低的基本特征。人口素质也叫做人口质量。 人口素质的内容包括人口身体素质、智力素质与非智力 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精神素质和思想素质,共 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基本上是由人口自然属性到人口 社会属性、由基础到上层、由微观到宏观排列的。 身体素质的内容包括身体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衡量指 标主要由身高、体重、耐力、预期寿命、实际寿命、残 疾率、患病率。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8
(三)人口增长有利方面 在一些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长期十分缓慢,甚至出现零增 长或负增长。所以,鼓励人口增长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市场,也有 一定的道理。 (一)为了增加劳动力、发展经济。许多发达国家,劳动力明显 不足,所以政府就鼓励生育,以便使人口增加。 (二)为了增强国力。有的国家在与邻国发生冲突时,往往感到 人少力薄,所以主张增加人口。 (三)为了民族兴旺发达。在一些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早就进 入第四个阶段,许多人产生了悲观论调。认为这样下去,本国民 族就要灭亡了,文明就要消失了,所以主张提高生育水平。 (四)为了种族生存与发展。在一国内部,往往存在不同种族之 间的纠纷和斗争,但是有的民族或种族的生育水平很低,达不到 人口再生产的更替水平,所以担心本种族在斗争中失败,甚至灭 亡,从而就主张提高本民族的生育水平。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9
(四)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指把本国人口数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适度人 口理论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含义: 1、适度人口规模。该理论认为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最佳规模效益标准, 确定一个适当的人口规模。关于适度人口的判断方式,过去主要是静 态的,即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可以使同样的国土面积容纳更多 的人口的可能性。现在,人们越来越采取动态的分析方法,即把技术 进步等因素对可以使同样的国土面积容纳更多人口的可能性。 2、人口福利适度。该理论把使人们获得最大福利作为判断人口数量多 少为宜的标准。 3、人口适度增长。该理论认为,应该把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内,即人口数量可以增长,但是应该有所控制。 4、人口零增长。这种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最终结果是零增长。从长远 看,这无疑是全人类的最终发展结局。 5、人口环境容量。该理论认为人口数量应当是受环境容量决定的,不 同的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是不同的。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静态与动态 的区别。静态环境是指生产条件、环境本身等因素是不变。动态环境 是指生产条件、环境本身等因素是可变的。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6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体污染突出。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 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 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的 增加,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 放量达204亿吨,首次超过工业污水。 大气环境恶化。2000年,在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 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 占统计城市的40.5%。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 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目前,我 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 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 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 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 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 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的风沙带。农业生态恶化, 将直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持续能力减弱。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2
3、死亡率。死亡率上升对出生率具有抵消作用,死亡率下降对出生率具 有提高作用。但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因素却不同于影响出生率变化的 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人口外部,而不是人口内部。 (1)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会直接降低人口死亡率,尤其会大幅度 地降低幼婴儿的死亡率,从而也就提高了人口出生率。 (2)营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有助于提高人口身体抵抗 各种疾病的能力,减少死亡的风险。另外, 其它自然、社会方面的因 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社会动荡、战争等。 面对人口数量的三种变化趋势,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在国家政 策和法律等方面,也无非有四种选择,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稳定 人口规模,三是鼓励人口增长,四是不干涉。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 长过快时,人们主张抑制人口增长;当人口规模较为稳定时,可能有 多种政策选择,稳定现有人口规模,或是采取不干涉政策,或是鼓励 人口增长。但是这三种人口趋势与人口政策不是绝对一一对应的,经 常出现“错位”现象。如,一国人口增长已经过快,人口再生产类型 长期处于第三阶段,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已经相当大了,但是本国大 多数居民和政府可能仍在鼓励人口增长。
(1) 生育模式。在早婚、早育、多育、性别偏好强烈的生育模 式作用下,生育率就必然升高,出生率也升高。性别偏好强烈也 会导致生育率升高,不管是偏好于多生男孩,还是偏好于多生女 孩,都会导致出生人口增加,不过,似乎偏好于多生男孩,更要 导致出生人口增加。总之,早婚、早育、多育、性别偏好强烈, 这四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导致人口增加。 (2) 年龄结构。简单地说,育龄人口即15~49岁人口,尤其是 18~3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人口增加就越多;反之, 这两个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低,人口增加就越少。 (3)性别比。如果在育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就容易导致 人口增加,如果男性多于女性,则有可能抑制人口增加。因为在 正常的婚姻关系背景下,生育任务毕竟最终是由女性来完成的。 2、人口迁移与流动。准备迁移与流动的人口,尤其是处于迁移与 流动过程的人口会抑制自己的生育行为。当然如果迁出的青年人 多于迁入的青年人,那就更容易抑制迁出地人口增长。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3
(二)抑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1、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源的压力。这一方面,最突出的是马尔萨斯 的人口理论。他认为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两个 级数论)。并且个别国家在某些时候,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退 一步讲,既便人口增长没有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速度,也没有超 过粮食增长的速度,但是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人口增长明显阻碍 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在我国,在“左”的思潮占统治地位 时期,许多人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时,曾以中国自1949年以 来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为例,反驳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论。 改革开放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人们又以人口增长严重阻 碍人口生活水平提高为例,说明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11
(二)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之间的关系
1、人口素质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 先天素质的改善和提高要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如, 近亲结婚、近地结婚,都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有关。人口数量 少、人口密度低,很容易造成近亲结婚、近地结婚。 后天素质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人口数量为基础和前提。如,小学 教育,一个自然村办小学,最低也要有30户人家。否则,难以保 证教学质量。再如,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以一定 的人口密度为前提的。 2、人口数量过多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从宏观上看,人口数量过多制约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 平的提高,从而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 从微观上看,家庭出生人口过多,也制约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具 体分析如下:
(2)人口增长使得耕地生产能力下降。为了用有限的耕地满足 更多的人口生活需要,就要提高复种指数、开垦不适宜耕种的土 地。我国复种指数,1949 年为96.21,即有些耕地没有耕种。 1952年为131,1957年为141,1995年为158,2000年为160。复种 指数上升,有助于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但是也很可能耗尽地力, 甚至导致沙漠化。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7
5、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人口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庞大的人 口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难以克服。我国人口 数量还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长,预计未来十几年每年平均净增 1000万人以上。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粮 食、石油等战略性资源的紧缺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 重威胁。每年将有1000万新增劳动人口需要就业。农村和城市还 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释放出来,要求就业。 巨大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素质和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对我国 经济社会整体系统承载能力造成严重的压力。它使我国在通过经 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系统全面进步的进程显得格 外艰难,使我国迈向现代化起飞的翅膀分外沉重。 必须看到,我国是人口大国,但绝不是人才大国、科技强国。在 庞大人口的基数上,人口素质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科技人员 虽然从50年前不到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0万人,但仍占我 国总人口比例不足万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 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下世纪初,我国高级科研人才 将出现退休高峰,高级人才资源面临短缺危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四章 人口数量、素质与人口规律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人口数量 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三种趋势,一是数量增加,二是 数量稳定,三是数量减少。 (一)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两个,一是出生率, 二是死亡率。间接因素有人口迁移与流动、国家法律与政策、 社会背景等。 1、出生率。在死亡率不变的前提下,出生率越高,人口增长 率就越高,人口数量就增多。反之,出生率越低,人口增长 率就越低,人口数量就减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出生率 直接受几个重要因素制约: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5
3、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压力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特别是战略性 资源人均数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果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我国在新世纪里资源危机将进一步严 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耕地、水和某些矿产资源(如石油)的短缺已经制约着中国经济 的发展。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石油在20世纪对人类的 重要性一样。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在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有 400多个,严重缺水的有100多个。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 有8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中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 年净进口约5000万吨,2005年将达8000万吨。为进口石油和其它 自然资源,每年需要支付大量外汇。2001年的十年一遇的旱灾, 折射出我国水危机的严重性。2000万人饮水困难,在大旱之年, 水资源供求的危机爆发了:农业缺水、工业缺水,甚至人们的生 活用水也频频告急。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亿多人口 不同程度受缺水的影响。翻阅呈现“赤字”的水簿,2001年的大 旱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预警,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2010年后,我 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 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4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1)人口增长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 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土 地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12823.31万公顷,人均耕地 面积不足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耕地利用程度高, 目前垦殖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10
二、人口素质
(一)人口素质的内容
人口素质是存在于人口当中并能够表明人口发展水平高 低的基本特征。人口素质也叫做人口质量。 人口素质的内容包括人口身体素质、智力素质与非智力 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精神素质和思想素质,共 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基本上是由人口自然属性到人口 社会属性、由基础到上层、由微观到宏观排列的。 身体素质的内容包括身体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衡量指 标主要由身高、体重、耐力、预期寿命、实际寿命、残 疾率、患病率。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8
(三)人口增长有利方面 在一些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长期十分缓慢,甚至出现零增 长或负增长。所以,鼓励人口增长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市场,也有 一定的道理。 (一)为了增加劳动力、发展经济。许多发达国家,劳动力明显 不足,所以政府就鼓励生育,以便使人口增加。 (二)为了增强国力。有的国家在与邻国发生冲突时,往往感到 人少力薄,所以主张增加人口。 (三)为了民族兴旺发达。在一些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早就进 入第四个阶段,许多人产生了悲观论调。认为这样下去,本国民 族就要灭亡了,文明就要消失了,所以主张提高生育水平。 (四)为了种族生存与发展。在一国内部,往往存在不同种族之 间的纠纷和斗争,但是有的民族或种族的生育水平很低,达不到 人口再生产的更替水平,所以担心本种族在斗争中失败,甚至灭 亡,从而就主张提高本民族的生育水平。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9
(四)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是指把本国人口数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适度人 口理论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含义: 1、适度人口规模。该理论认为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最佳规模效益标准, 确定一个适当的人口规模。关于适度人口的判断方式,过去主要是静 态的,即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可以使同样的国土面积容纳更多 的人口的可能性。现在,人们越来越采取动态的分析方法,即把技术 进步等因素对可以使同样的国土面积容纳更多人口的可能性。 2、人口福利适度。该理论把使人们获得最大福利作为判断人口数量多 少为宜的标准。 3、人口适度增长。该理论认为,应该把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 的范围内,即人口数量可以增长,但是应该有所控制。 4、人口零增长。这种理论认为,人口增长最终结果是零增长。从长远 看,这无疑是全人类的最终发展结局。 5、人口环境容量。该理论认为人口数量应当是受环境容量决定的,不 同的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是不同的。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静态与动态 的区别。静态环境是指生产条件、环境本身等因素是不变。动态环境 是指生产条件、环境本身等因素是可变的。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6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体污染突出。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其中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 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主要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多数城市地 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口的 增加,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 放量达204亿吨,首次超过工业污水。 大气环境恶化。2000年,在全国338个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达到国家空 气质量二级标准,剩余的66.9%都超过二级标准,其中有137个超过三级标准, 占统计城市的40.5%。 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 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目前,我 国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 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 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 方公里,继续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沙化土地的面积 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 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的风沙带。农业生态恶化, 将直接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持续能力减弱。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2
3、死亡率。死亡率上升对出生率具有抵消作用,死亡率下降对出生率具 有提高作用。但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因素却不同于影响出生率变化的 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人口外部,而不是人口内部。 (1)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会直接降低人口死亡率,尤其会大幅度 地降低幼婴儿的死亡率,从而也就提高了人口出生率。 (2)营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这有助于提高人口身体抵抗 各种疾病的能力,减少死亡的风险。另外, 其它自然、社会方面的因 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生产事故、社会动荡、战争等。 面对人口数量的三种变化趋势,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在国家政 策和法律等方面,也无非有四种选择,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稳定 人口规模,三是鼓励人口增长,四是不干涉。一般情况下,当人口增 长过快时,人们主张抑制人口增长;当人口规模较为稳定时,可能有 多种政策选择,稳定现有人口规模,或是采取不干涉政策,或是鼓励 人口增长。但是这三种人口趋势与人口政策不是绝对一一对应的,经 常出现“错位”现象。如,一国人口增长已经过快,人口再生产类型 长期处于第三阶段,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已经相当大了,但是本国大 多数居民和政府可能仍在鼓励人口增长。